从“图书角”到“百花园”

2020-06-04 12:55陈明彩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以写促读

陈明彩

摘要: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可建立“图书角”,开辟“百花园”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

关键词: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读写互动

引言

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全面使用,教材中的课外阅读和习作要求有了较大变化,进一步强调了课外阅读和习作的重要性。

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是学生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叶老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写好作文应当需要“内”(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语文课和言语训练以外获取的东西)相结合。我校“每日阅读,务成实效”课题实验已深入开展多年,我们一直在寻找有效途径将课外阅读与课内习作教学有效结合。从习作教学实践来看,习作指导有习作前的课堂指导教学、习作个案的批改和课堂讲评三方面;除了这三方面外,我们教师还应组织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和“广义写作”兴趣为目的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兴趣。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习作发展谈谈体会和做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积累语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厚积薄发”,如果没有积累,即使勉强写出作文,内容也是空洞乏味,绝对谈不上“好”与“优秀”。

当今社会,信息的获取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非常关键。同样,信息的获取对学生习作也非常关键。如果不能获取大量的有益信息,那么学生的作文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变得空洞与单调。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老师习作前的课堂指导教学虽然非常成功,但学生写的作文却依然是干瘪枯燥、千篇一律了。

学生课外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参观、参与活动、听广播、看电视、文字阅读,等等。笔者认为最有益于习作的是文字阅读,因为从文字阅读到文字写作比其他途径少了由“视觉语言”或“听觉语言”向“文字语言”转化的环节。同时,学生写作文也有了最为直接方便的参照模仿的对象。因此,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我们班在学生刚入学就建立了 “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班级,放在图书角,和班级同学共享,达到带一本读百本的目的。阅读方式有三种:1学生课后自行借阅;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集体阅读,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3.教师在阅读课上有选择地给学生读一些文章,边读边做内容和写法上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文章、体会作者写作的微妙之处。

图书角通过五年多的运作,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图书角的图书品种、数量不断增加,现已有500多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阅读,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写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的毛病大有改观。

此外,为了促进学生阅读,笔者还不断在班级举行好书推荐、精彩片段分享、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读会、班级读书会、读书成果展、读后感交流等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大量阅读,拓宽知识面,积累语言,充实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有益于习作,同时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激发写作欲望,促进学生多读多写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非常强,说话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但一写起作文就不行了——篇幅短,文字枯燥,甚至连语句通顺也成了问题。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究其原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

从生理上说,人的大脑皮层中主管说话的功能区和主管文字书写、文字组织的功能区不在同一区域,且每个学生个体的功能区的发育程度也不相同,个体差异较大。小学阶段,一般来说有以下两个规律:1.语言功能强于文字组织功能。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听话、说话功能总是先得到发展。正常情况下,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已达到能听懂话和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有在上学以后,他的文字阅读与文字写作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再加之语言和文字在其广泛性和功能性上的差异,更加剧了这种强弱分化。2.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强于低年级学生。这是因为大脑的发育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的,到十四岁时已基本接近成年人水平。从心理上说,在传统习作教学中,老师们往往站在教师的角度,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差异和个体差异,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过死。比如:刚进入习作阶段,就要求学生写出篇幅长、结构全、构思好的作文;采用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习作训练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就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最终结果是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即使勉强写了,也是毫无生气,千篇一律的“八股作文”。

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转变习作教学观念,树立 “大作文”观。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所谓“大作文”,就是遵循但不拘泥于现行语文教学要求,只要学生愿意写就行,至于应该写些什么、应该怎样写,不作过多要求和限制。

为此,笔者在班级内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百花园”。一方面鼓励学生把课外写的片段或作文贴在墙报上,使其成为“百花园”中最美丽的一朵“花”;另一方面,通过“百花园”举行多种形式的既有趣又有益的“大作文”系列活动。有时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然后用这些好词佳句写一个片段或文章,一齐贴到“百花园”中让同学和老师鉴赏和评价;有时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图片贴在“百花园”中,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写话或展开想象编故事,再把自己写的文字和图片贴在一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有时给一个范围让学生自由发挥。此外,“百花园”里还举行过“故事接龙”“奇思妙想”“各 ‘事各样”“植物荟萃”“动物大观园”“各行各业”等等活动。

关于“百花园”,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是学生写出来的,不论优劣长短,都可以在“百花园”中贴出来。教师对学生贴在“百花园”上的作文不做过多的评价,但鼓励学生之间互找缺点、提建议。这样做有三个好处:1.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能在“百花园”里“发表”是一种光荣,从而体会到写作文的乐趣,提高了写作积极性。2.同学之间通过互提建议,发现不足,及时修改,促进提高。3.教师不对学生作品做过多评价,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暗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杜绝千篇一律。

实践表明,“百花园”开辟以来,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写作熱情空前高涨。“百花园”中始终是“百花芬芳”,甚至有时候,“花”多得都开放到“百花园”外。

综上所述,建立“图书角”和开辟“百花园”只是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形象化表述,其核心价值是在课内习作教学之外,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练笔,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以写促读
高中语文“以写促读”教学研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打通读写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教学中的读写不分“家”
探究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语文以写促读的教学效率
品读经典名篇,书写生活点滴
侧重“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