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2020-06-04 12:07冯美玲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冯美玲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生活形影不离,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但目前高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普遍不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与学亟待加强。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与重要性,并以《课程标准》为纲领、以高考考查为途径、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激发兴趣为法宝、以方法指导为宗旨,切切实实地提升高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本文主要探讨高一高二阶段进行实用类文本教学的模式“读—写—读”,通过“读—写—读”模式强化学生对各类实用类文本的文本特色、阅读技巧等的理解,为高三系统复习非连续性文本夯实基础,提升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生‘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11718)的成果。

一、引言

在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查中,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简洁明了、信息丰富、时代气息浓厚等优点,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热门题型。非连续性文本一般围绕同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切入,由新闻、科普文、调查报告等组合而成;或者由人物传记的多个片段组成。一般到了高三才开始非连续性文本的系统复习,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应该从高一就开始培养,高一高二打好基础,做好积累,高三才能厚积薄发。具体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读—写—读。

二、第一阶段阅读

(一)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精读的内容一般是教材中的经典文章,精读时,学生借助导学案、教师课堂讲解等,认识并了解各文本的基本特征,深入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手法、结构的特点,归纳文本的内容、主题等,习得相关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

泛读文本的选择要考虑非连续性文本“话题相同,角度不同”的特点,泛读文本与精读文本在内容上应有相关联系,是精读文本的补充和延伸。此外,泛读时教师还要做好导读,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照应精读中习得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以进一步巩固对该类文本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阅读中悟写作

读与写相辅相成,读为写作铺垫。在精读或泛读过程中,涉及文本的语言、表現手法、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借鉴学习。例如在精读《寂静的春天》一文时,我认为当中拟写标题的技巧很值得学生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在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法,化用诗句,或添加矛盾冲突元素来增强标题吸引力这一写作技巧,让学生去分析、鉴赏,继而总结、归纳拟写标题的技巧。

三、第二阶段写作

(一)以写激趣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教师在设置写作内容时,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写身边物、身边人、身边事。例如新闻写作时,可布置学生报道校运会、期中考、艺术节的情况;写传记时,可让学生写自传,或为同学老师作传;调查报告可调查学生对饭堂的满意度,对文理选科的倾向、对手游的喜好等。一方面写作话题接地气,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才有兴趣写,才写得好。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时代气息浓厚,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也是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之一。

(二)设置写作任务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教师设置不同的任务要求,使写作系列化。教师在设置写作要求时,要考虑非连续性文本“话题相同,角度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写作不同的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写同一话题。例如新闻写作,可先布置学生写消息,报道校运会情况;再让学生写人物通讯,体现运动员风采;最后写新闻评论,点评校运会的人与事。这样做,除了可以锻炼学生不同文本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意识。

(三)实抓作文写中扣读

批改讲评作文,不忘回扣阅读。教师在批改讲评学生习作时,要注意回扣在阅读阶段习得的相关写作技巧,使阅读和写作互相呼应。例如,在阅读阶段重点分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那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老师就要重点圈画有关人物描写的句段;讲评时可展示人物描写出彩的优秀习作;课后布置学生重点修改人物描写的句段。总之要着重突出阅读中习得的写作技巧,读中学写,写中扣读,学以致用,互为呼应,层层强化,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才会深刻。

四、第三阶段阅读

(一)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经过前两阶段的“读”与“写”后,又回归到“读”。三者的关系是,前面两个阶段是积累,是准备,第三阶段是运用,是考查,用于反馈前面两阶段努力的成效。学生在第三阶段可以尝试做一些课外阅读理解题,甚至是各地模拟考和高考题,去检验自己前两阶段把握的情况。教师要做好选题工作,选题要体现“读—写—读”一脉相承,前后呼应。此外,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讲评选题时,也可把精讲和泛读时涉及同一知识点的阅读题拿来比照,或者把学生习作中涉及同一知识点的句段拿来比照,这样,“读—写—读”一脉相承,不断强化,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此知识点的印象。

(二)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首先,“读—写—读”一体强化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不同文本特征的了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经过“读—写—读”一体的强化后,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特征有了较清晰的界定;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对不同文本中语言、手法、内容、结构、主题等知识点的分析也更到位。

其次,“读—写—读”一体强化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娴熟运用写作技巧,提升应试写作的能力。写作技巧是相通的,学生在写作实用类本中习得的诸如选材、人物塑造、细节描写、布篇谋局等写作技巧,也可运用到考场写作中。例如,在人物传记写作中习得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也可以运用到考场记叙文写作中;在新闻写作中习得的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技巧,也可以运用到考场议论文写作中……这些写作技巧的熟练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日常写作和应试写作的能力。

最后,“读—写—读”一体强化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攻破重难点。非连续性文本中“比较异同”类题型一向是学生的薄弱点。但如果学生经历了“读—写—读”三个阶段的强化学习后,这种题型对他们来说就不再难了,因为阅读阶段就含有精读文本与泛读文本的对比阅读,写作时从不同角度切入,写不同文本,就是在对比中写作,比较异同一直贯穿其中。经过前两阶段的强化,学生做题训练时,对于比较异同题型的理解和把握就轻而易举了。

五、结语

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好地帮助他们从容应对、解决生活实践中困难与问题,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在高一高二的实用类文本教学中,坚持把读和写结合在一起,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强化文本知识点的吸收和写作技巧的熟练运用,是有效地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唐建新.一道13万考生得零分的语文试题——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第22题分析[J].试题与研究,2009(19):14.

[2]郭利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与把握?[J].小学语文,2012(7-8):17-24.

[3] 贾云贺.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09):52-55.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