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包模式构建地方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以丽水学院为例

2020-06-05 08:22吴小红钟方翼
丽水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竞赛学科

赵 琳,吴小红*,钟方翼

(1.丽水学院 教务处,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一项涉及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是进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学科竞赛的发 展满足了当前企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1-3]。学科竞赛以课内教学为基础、综合实践为手段、多样竞技为方式,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 在全国蓬勃兴起,创新活动开展、创新人才培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 号)等文件的相继发布,学生创新精神与 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科竞赛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各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但伴随学科竞赛的发展,其功能异化和管理问题日益呈现出来[4-5]。

一、学科竞赛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学科竞赛不断发 展并逐渐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多领域多学科实践与理论融合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科竞赛工作,各高校已经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一些研究 工作,为学科竞赛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基础。许多地方 高 校 根 据 自 身 学 科 竞 赛 工 作 的 特 点 与 短 板,从问题根源入手,在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改进,如注重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的结合,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大力推动校企合作等,以实现学科竞赛工作自身的提升。随着学科竞赛的热度提升,高校也不断规范学科竞赛管理,加强竞赛 管理体系构建,注重竞赛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竞赛管理制度,学科竞赛组织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提升[6]。但仍然存在学科竞赛定位不明确、竞赛 组织缺乏顶层设计、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1.对学科竞赛认识不到位,定位不明确

学科竞赛主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且以获奖情况作为参赛效果的直接衡量指 标,因此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学科竞赛是 一种“为荣誉而战”的比赛,对学科竞赛的认识不 到位。相关二级学院、学科 专业也没有把组织开 展竞赛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更没有将其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被弱化。

2.学科竞赛组织缺乏顶层设计,规划不够合理

学 校 对 学 科 竞 赛 的 组 织 和 开 展 缺 乏 顶 层 设计,规划不够合理。竞赛经费投入、资源分配无法与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各二级学院、基层学术组织甚至是指导教师各 自组织参加学科竞赛,导致学科竞 赛组织工作重点不突出、资源配置不合理、组织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参与面不广等问题,学科竞赛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不明显。

3.学科竞赛管理体制不全,激励机制乏力

学校没有及时出台或更新与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和 系统性保障措施,导致组织参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较多。竞赛成绩未纳入学生的整体成绩考评体系 中,竞赛指导教师指导工作量体现不佳,获奖学 生和指导教师的 激 励力 度不够,导致 学院 组 织 不 力,学 生 参 与 、教师指导热情不高。

以上问题都成为地方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工作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地方高校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实 际情况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成为学科竞赛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众包模式”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针对学科竞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新的理念,构建符合地方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能 够 激发 学 科 竞 赛 管理 部门 、竞赛 组 织 单 位 、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工作热情,有效 提高学科竞赛管理效能。作为地方高校的丽水学院基于“众包模式”思路构建了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一)“众包模式”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

“ 众包 模 式”最 初 是 一 种 商 业 概 念,是 指 以 外包和自由参与的方式,将原本由企业或组织内部完 成 的 某 项 任 务 转 包 给 非 特 定 的 网 络 大 众 完 成 。“众包模式”的优势在于 合众人的智慧解决问题,通过互联网将分散、闲置的资源集聚起来,降低了企业解决问题的成本和时间,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环境下解决各类商业、文化、社会问题[7-8]。在“众包 模式 ”下,任 何 参 与主 体 均 可 发起任 务,大 众 通过竞争或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分别实现各自的预 期目 标[9]。本 文中 的“众 包 模 式 ”是 一 种 广 义 的“众包”,即将某项任务分解,通 过外包或参与形式由大众共同完成,并非一定依托互联网。任务通过多 种形 式 分 解 下达,任务“发 包 方”与“接 包方 ”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在分级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共同达成总的任务目标。

2.“众包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众包模式”作为一种新兴 的任务运作模式,已经尝试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8-11]和教学评价[12]中开展。基于“众包模式”的思路,教学环节、教学评价参与度和效果都有较大提升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多种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并赋予一定的“奖励”,由学生进 行认领,最 终由教师判定任务是否完成及是否 给予“奖励”;在教学评价中,通过教学评价系统平台进行任务分解,由传统的期末总评变更为对每次课程进 行评价汇总,同时给 予评 价学 生 一 定 的“ 奖 励 ”,增 强 了 教 学 评 价 的及时性、交互性和可靠性。但“众包模式”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仍较为少见。

(二)“众包模式”学科竞赛管理思路

由于“众包模式”具有对工 作任务的积极激励作 用,我们 提 出了 基于“ 众包 模式 ”的学 科 竞 赛 管理思路。学校学科竞赛主管部门作为任务的“发包方 ”,根 据 学校 的发展 规 划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制 定 学科竞赛年度计划和目标,结合往年学科竞赛参与和获奖情况及当年学科竞赛申报情况,通过学校信息门户平台、钉钉、微信等发布当年学科竞赛项目名单和预期指标(任务),同时及时制订更新《学科 竞赛 管 理 办 法》,明 确 竞 赛 管 理 二 级 单 位 、竞 赛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和 参赛学生的奖励办法(奖励),项目负 责 人 作 为“ 接 包 方 ”,根 据 竞 赛年 度 目标开展学科竞赛的组织工 作,同时将任务进一步“ 发 包 ”给参 赛 团 队,由 团 队中 的指 导 教 师 指 导 学生参加比赛。竞赛完成后,竞赛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获奖学生根据管理办 法提出申请,学校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奖励。(图1)

(三)“众包模式”思路下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及团队构建

1.“众包模式”思路下的学科竞赛“三级管理体系”

在“众 包 模式 ”学 科 竞 赛 管 理 思 路 下,首 要 任务 是 构 建 起符合 学 校 实 际情 况,适 合“ 众 包 ”运 作模式的管理体系,理顺管理关系。我们尝试构建一种“学校—团队—小队”的三级管理体系(图2),该管理体系以“众包模式”为基础,项目为载体,分级管理为特色。

图2 三级管理体系

学校学科竞赛主管部门负责竞赛工作的全面管理、竞赛制度和计划的 制订,从校级层面归纳学科竞赛的类别与等级,并根据实际 情况发布学科竞赛的竞技任务,同时对工作的开 展和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团队是参与学科竞赛的主体,由团 队负 责 人(项目 负 责人)进 行 统筹管 理,团 队 负责人以项目的形式向学校认领竞赛 任务并以书面形式对团队的情况、预期、计划做出承诺。团队内包 含了 负 责 审 题、设 计 、优化 、文字 等 任 务 的 多 个指导教师以及若干支参赛小队。小 队是团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参与竞赛的最小 单位,小队由各二级学院的学生根据赛事自行组建,每个小队配备一名或多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作为技术支持参与到竞赛工作中,通过不断揣摩、反复提炼提升参赛小队在竞 赛中的成绩。“学校—团队—小队”三级管理形成了一个纵向的点对点管 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但集聚了校内资源于参赛主体,而且使得团队内部管理更加自由,有助于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2.“三级管理体系”模式下的学科竞赛团队构建

“ 三 级 管理 体 系 ”模 式 中,参 赛 小 队 是 参 与 竞赛的最小单位,各小队又组成竞赛项目团队。学科竞赛成绩除了取决于竞赛小队自身 的实力,还受到团队配合的影响,团队内优秀的指导教师、合理的 管 理 模 式 都 有 助 于 提 升 小 队 在 竞 赛 中 的 成 绩 。根据不同竞赛项目的需求,我们构建了多类型团队建设模式。

根据团队组 建形式的不同,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组队模式。自上而下进行组建的团队一般由指导教师发起,指导教师根据竞赛内容选择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学生组建竞赛团队。而自下而上的组队模式更多的是由学 生主导团队建设工作,有意向参加学科竞赛的学 生自发组建小队或加入已组建的小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 下形成完整 的参 赛 团 队,由 团 队负 责 人(项目负 责 人)统 一管理完成竞赛任务。

根据运营模式的不同,参 赛团队又分为独立团队(又称横向团队)和共享团队(又称纵向团队)两类。

独立团队又称为横向团队(图3),该形式的团队由多个参赛小队共同组成,每个参赛小队除了有 参 加 竞 赛 的 队 员 之 外 还 有 相 应 的 指 导 教 师 队伍,负责竞赛的各项技术支持及指导工作。可以说每个小队都具备独立参赛的能力,他们既是一个团 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又 存 在 相 互 竞 争 的 关 系,每个小队都因为成员的学术专业 、主攻方向不同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使大团队能够向多元化发展。横向团队是最为传统的组队方式,由于它组队 灵 活、便 于 管 理、形 式多 样且机 动 性 强,受 到 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丽水学院“生命科学竞赛团队”就 是典 型 的“ 独 立 团 队(横 向 团 队)”,该 团 队 近 几年来在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省赛和国赛 上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图3 独立团队示意图

图4 共享团队示意图

与独立团队不同,共享团队 (又称纵向团队)(图4)更注重团队资源的合理利用。纵向团队是由多个参赛小队及一个综合性指导团队组成。所有参赛队伍在比赛中的文案设计、思路梳理、作品优化等工作均由共同的指导队伍协同合作完成。纵向组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团队分工明确、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内部调整更加容易。纵向团队不但能够最大化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而且能强化 团队内的协作能力,是资源利用高度集约化的一种高效组队模式。丽水学院“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团队”就是典型的“共享团队(纵向团队)”,该团队有一支协同高效的指导队伍,所有指导教师根据分工指导所有参赛团队,对竞赛所有环节 严格把关和指导,近几年来在省赛、国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众包模式”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优势

“众包模式”学科竞赛管理 体系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在实践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首先,“众包模式”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可以改善学科竞赛管理缺乏顶层设计的问题。学校学科竞赛主管部门在发布竞赛任务前,首先根据学校总 体 规 划 制 订 学 科 竞 赛 工 作 计 划 和 预 期 目 标,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促进作用不 明显、与人才培 养 目 标 不 相 适 应 的 竞 赛 不 列 入 竞 赛 项 目 名 单,有 效 提 高 了 学 科 竞 赛 与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的 契 合 度,提升了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另外,通过预先设定差异化的任务量和激励 水平,能够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在经费投入和 资源分配上也能够有选择性的倾斜。

第二,“众包模式”学科竞赛管理体系能够提升学科竞赛的激励力度。该模 式以分级分类的激励手段为特色。在任务发布时,就制定好预期的激励政策,通过二级学院奖励考核、教师工作量体现、获奖学生课程加分等 方式,对不同等级的任务“接包 方 ”予 以 奖 励,大 大 增 强 了二 级 学 院 、教 师 、学生组织和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在 学校给予总 体激 励 的 同 时,各 级任 务“ 发 包方”还 可 追 加 激励,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三,“众包模式”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学校学科竞赛总体目标的达成。由于学科竞赛成绩的不确定性,学校学科竞 赛总体目标通过某个或某几个竞赛项目往往难以实现,而通过“众包模 式 ”,总体 目 标 任 务被 逐级 分 解 下 达,学 校 管 理部 门 、二 级 学 院 、项 目 负责 人、参 赛团 队 等 各 级 任务的“发包方”和“接包方”有针对性地完 成各自的任务目标,同时为达成学校整体目标做出贡献。这种任务目标逐级分解下达的模式,实现了整体目标的可控,避 免了教师、学生盲目组织参赛的情况。同时,任务分解也有利于碎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益。

三、“众包模式”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在丽水学院的应用

(一)“众包模式”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实践成效

丽水学院利 用基于“众包模式”构建的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学科竞赛工作以来,无论从管理的规范化还是师生的参与面以及获奖成绩、校内外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务处作为学校学科竞赛主管部门,自 2015年以来两次修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提出了学科竞赛分级分类标准,明确了学科竞赛分级管理职责,制定了学 科竞赛奖励办法,从制度和激励机制上进一步夯实了“众包模式”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基础。2015年以来,丽水学院学科竞赛立项总数、A 类竞赛立项数 (A 类竞赛指纳入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指标体系的竞赛项目)、A 类竞赛获奖数逐年递增(图5),师生参与面及竞赛成绩较往年都大幅提升。特别是2018年和 2019年,在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 能力竞赛中均获得一等奖,这也是丽水学院近 10年来在国家级A 类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图5 丽水学院 2015—2019年大学生学科竞赛立项数、获奖数统计图

(二)后续建设目标

基于“ 众包 模 式 ”思 路,丽 水 学 院 将 从 以 下 几方面进一步开展建设完善工作:

1.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大竞赛激励力度

在“ 众 包模 式 ”中,奖 励 作 为 一 种 主 要 的 激 励手 段,直 接 影 响着“ 接 包 方”的 积 极 程度 和 任 务 完成 的质 量。 因 此,基 于“ 众包 模 式”的 学 科 竞 赛 管理,其投入保障和激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要进一步 完善 和 改 进《学 科 竞赛 管 理 办 法》,建 立 学 科 竞赛专项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竞赛经费,规范学科竞赛经费使用管理。积极 探索学科竞赛激 励方 法,从 经费 奖 励 、工作 量 计算 、学 生 成 绩 加分、综合素质测评加分等各方面加 大学科竞赛获奖的激励力度。

2.优化项目团队构建,加强指导队伍建设

在目前独立团队模式、共 享团队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更加优化的团队构 建模式,从参赛学生选拔、指导教师任务分配、服务保障供给模式等方面着 手,进 一步 集约 校 内资 源,发 挥团队 特 长,激 发参赛团队的潜力与活力。优化指导教师队伍结构,注重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同时注重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配备指导教师时注重知识结构层次、教学科研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竞赛的特点,组建由不同专业领域教师组成的指导队伍,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培养 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必要的时候可 以聘请行业、企业的精英担任指导教师。

3.建立学科竞赛管理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

目前学科竞赛任务发布和管理主要依托学校信息门户和钉钉、微信等 公共平台,尚未建立具有综 合 管 理 服 务 能 力 的 专 门 学 科 竞 赛 管 理 平 台,部分任务和工作甚至还没有依托平台完成。后续,将结合学校管理体制和学科竞赛的特 点,建立起集信息发布、项目申报、项目管理、参赛报名、成绩统计、奖励审核 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学科竞赛管理系统,以满足竞赛管理需要。利用系统对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管理,并与学 校教务管理系统对接,提高学科竞赛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四、结语

丽水学院大 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以“众包模 式 ”为 基础,以项 目制 为 基 本 形 式,创 新 性 地 提出了“学校—团队—小队”三级 管理体系和多种团队模式(独立团队模式、共享团队模式),经过几年的 探索 与 实践,在 师 生 参与 度、竞 赛成 绩 、校 内 外影响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其构建模式和管理思路对其他地方高校大学生学科 竞赛管理工作具有启迪和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竞赛学科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