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与其它主产区的比较分析

2020-06-06 07:25黄汉江
关键词:播种面积省份河北省

张 建, 黄汉江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中国是小麦生产大国,也是年均小麦消费量最多的国家,小麦对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维持粮食市场稳定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以及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13 个小麦主产省份之一,河北省小麦产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自身利益,还会对全国粮食的供求关系和粮食价格产生影响。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加工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因此河北省尚未跨入小麦生产强省的行列。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小麦主产省份之一,因此河北省小麦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竞争力自然也受到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几年学者们对于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方面做了以下研究:裴俊红等运用成本分析法对2010—2014 年河北省小麦生产中主要收益指标进行分析,指出导致河北省小麦生产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小麦产业化、发展多种形式的深加工产业等对策[1]。蒲娜娜等利用SWOT 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进行分析,优势主要表现在生产水平提高,小麦售价平稳等方面,劣势主要是机械化农户采用率较低,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粮食安全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最后从优化基本农田结构和生产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2]。李浩等以河北省小麦优势主产区为例,探究了基于“订单农业+基差交易”视角下的优质专用小麦经营模式,并为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基差交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3]。张新仕等指出河北省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优势,并总结出河北省小麦产业体系培优、壮大强筋小麦产业的成功经验[4]。

一、 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现状

1. 小麦播种面积变动分析

如图1 所示,河北省1997—2017 年小麦的播种面积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在1990 年之后,国家开始实施粮食保护价收购制度,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5],促使小麦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并于1998 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76.4 万hm2。但是随着粮食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小麦市场逐渐表现为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开始走低,农民种粮收益减少,因此开始减少小麦的种植面积,2004 年达到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历史最低点216.2 万hm2,与1998 年最高值相比下降了60.2 万hm2,累计下降的幅度为21.78%。但是从2004 年国家对粮食生产者进行直接的粮食补贴后,2005—2006 年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有大幅上升,2005 年环比增长率达到9.98%,2006 年环比增长5.36%,2006 年之后播种面积小幅下降,2007—2015 年播种面积呈现小幅波动下降趋势,2016 年小麦播种面积略有增加。

2. 小麦总产量变动分析

如图2 所示,由于河北省小麦总产量和小麦播种面积具有较强相关性,因此1997—2017 年随着小麦播种面积的波动,河北省小麦总产量也呈现较大的波动。1997—2003 年小麦总产量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2003 年降至20 年中的最低水平1 018.83 万t,2003 年以后小麦总产量逐年回升,并且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5 年的上升幅度达到最大值9.22%,此后上升幅度开始下降,虽然2011 年和2012 年总产量的环比增长率略有上升,但2012 年以后总产量增长较为缓慢,环比增长率开始下降,最终小麦总产量趋于平稳;2017 年河北省小麦总产量达到最高水平1 504.12 万t。

(二) 河北省与全国小麦生产状况比较分析

1. 播种面积比较分析

如图3 所示,1997—2004 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1997 年以来,小麦连年丰产,导致粮食价格逐渐走低,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到2004 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下降至近20 年来的最低水平2 162.6 万hm2。在此期间,1997—2001 年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率迅速上升,2002—2003 年所占比率开始缓慢下降,2005—2006 年所占比率又有所上升,2006 年达到近20 年来的最大比率10.61%,2007 年以后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比率逐渐下降。

2. 总产量比较分析

如图4 所示,1997—2016 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5—2016年全国小麦产量较为稳定;河北省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比率1997—2002 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02 年河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比率达到最大值12.18%;2003—2009 年所占比率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010—2013 年所占比率有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14—2016 年所占比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基本趋于稳定。

3. 小麦主产省小麦播种面积比较

如表1 所示,此处选取了2013—2017 年小麦播种面积排名前九位的省份进行比较研究。2013—2016 年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均位于全国第四位,2017 年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位于全国第五位,播种面积基本维持在230~240 万hm2之间,占全国总面积的9.57%~9.93%;2013—2016 年排名第一的河南省和排名第二的山东省播种面积分别维持在540 万hm2和370 万hm2;2017 年河南省和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达到571 万hm2和408 万hm2,分别约是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2.41 倍和1.72 倍;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河北省5 个省份的小麦播种面积累计超过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70%,前9 个省份的小麦播种面积累计超过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6%,并且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表 1 2013—2017 年各省小麦播种面积及占全国的比率 单位:hm2,%

二、 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基于因子分析

(一) 因子分析方法介绍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常用的因子分析类型包括R 型因子分析和Q 型因子分析。前者是对变量作因子分析,后者是对样本作因子分析,本文的因子分析主要用到的是R 型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必须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作为前提,所谓因子就是指由多个变量综合而成的几个综合指标。通常情况下因子具备以下特点:(1)因子个数比原有变量少;(2)原有变量的大多数信息可以被提取的综合因子所反映;(3)被提取出的因子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4)因子具备命名解释性[6]。

因子分析法可以通过下面所构建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其中,X1,X2,X3······Xn表示n 个样品。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模型:X=AF+ε,以F 代替X,由于m<p,m<n,从而达到简化变量维数的目的。

(二) 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

本文在全国选取了9 个2016 年小麦产量在400 万t 以上的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几个省份小麦产业竞争力水平,从中对比得出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水平在这几个省份中的排名,进而探究影响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因素。选取的9 个研究省份分别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新疆、陕西、湖北和四川。

构建主产区小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科学性、易操作性和系统整体性原则,根据该原则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即: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产品竞争力进行分析,确定了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确定了评价的一级指标即: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综合评定指标;其次,确定了评价的二级指标即: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再次,确定了评价的三级指标即具体的评价指标。

2. 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指标选取

本文主要从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产品竞争力三个方面来设立具体的指标。

(1)环境竞争力是小麦产业竞争力高效发挥的前提,具体包括生态、市场、制度环境竞争力和相关产业竞争力等指标。本研究中选取的具体指标有: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m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千hm2)、农村居民纯收入(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见表2。

(2)要素竞争力指小麦产业各种竞争资源的投入能力,本文的要素竞争力指标具体包括:资源、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竞争力等指标。本研究中选取的具体指标有:农村用电量(亿kW·h)、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万t)、农用机械总动力(万kW)、小麦播种面积(千hm2)、年末总人口(万人)、耕地占全国比率(%),见表3。

(3)小麦产业竞争力主要通过小麦产品竞争力来实现,决定小麦产品竞争力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小麦的价格、质量、营销等因素,本研究中选取的具体指标有:小麦总产量(万t)、小麦单位面积产量(kg)、市场占有率(%)、小麦生产价格指数(上年=100)、粮食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小麦人均产量(kg),见表4。

(三) 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实证分析

1. 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8 年《中国农业年鉴》,部分数据则是通过相应指标计算得出,如人均水资源、小麦人均产量等。由于部分指标数据只更新到2016 年,因此采用2016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2. 指标数据标准化

本文涉及指标较多且各指标数据量纲不同,不具有可比较性,所以在进行评价之前需对各相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各指标原始数据之间的量纲差异使其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的标准方法为Z 标准法,即每个变量的原始变量值与其指标平均值的差除以该指标的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

表 2 2016 年各省份小麦产业环境竞争力指标

表 3 2016 年各省份小麦产业要素竞争力指标

表 4 2016 年各省份小麦产业产品竞争力指标

其中,XZ表示各变量标准化后的数据,Xi表示各变量原始值,表示各变量的平均值,σ 表示各变量标准差。

利用SPSS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受篇幅限制,此处不显示标准化结果。

3. 提取公因子

KMO 与Bartlett 检 验 结 果 显 示,KMO 的 值为0.62,因此可以通过KMO 检验;Bartlett 检验中,Sig 的值越小越好,其值为0.000,因此可以通过Bartlett 检验,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原始指标一共有16 个,且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运用SPSS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对原有指标进行整合,最终提取出3 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解释度达到79.75%。这说明对原有指标进行整合成三大公因子且此三大公因子就能包含原有指标大约80%的信息量,所以对选取省份的小麦产业竞争力的考察可以从三大方面进行考虑。具体方差解释度如表5 所示。

如图5 所示,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各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显示,在第三个特征根处出现拐点,因此也进一步验证了只需要保留前三个因子即可。

4. 公因子命名

表6 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从表6 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在变量农村用电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小麦播种面积、年末总人口和耕地占全国比重上有较大载荷,说明这五个变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归为一类,命名为要素竞争力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变量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农作物受灾面积、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上有较大载荷,由于这五个指标均体现了各省小麦产业所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情况,因此可以将这五个变量归为一类,命名为环境竞争力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在变量小麦总产量、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市场占有率、小麦生产价格指数、粮食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小麦人均产量上有较大载荷,这六个变量主要体现了小麦的产量和销售等情况,可以归为一类,命名为产品竞争力因子。

表 5 解释的总方差

表 6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

5. 因子得分及排名

将原始变量记作X1~X16,将标准化之后的数据记作~如表所示,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7)得到三个因子的因子得分表达式为:(1)要素竞争力因子:

(2)环境竞争力因子:

(3)产品竞争力因子:

根据以上因子得分表达式,计算出河北省和其他省份小麦产业各因子得分见表8。

根据各省份的三个因子得分和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得到个省份小麦产业综合得分表达式:

综合得分:F=0.446 9F1+0.288 5F2+0.264 6F3

其中,系数0.446 9、0.288 5 和0.264 6 分别为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四) 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如表8 和表9 所示,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了河北省和其他8 个省份小麦产业各因子得分及排名,以及各省份的综合得分及排名。从综合排名来看,河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的得分分别为0.894 8、0.689 2、0.571 5,这3 个省份小麦产业竞争力水平依次位居前三名,河北省的综合得分为0.086 3 分,位居第四名,相对于河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而言,河北省的综合得分较低,与前3 个省份相差较为悬殊。下面通过分析各省份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来探究河北省综合得分较低的原因。

表 7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表 8 河北省和其他省份小麦产业各因子得分及排名

1. 生产成本较高导致要素竞争力较差

从第一因子(要素竞争力因子)的得分情况来看,山东省为1.398 7,位居第一名,河南省为1.378 0,仅次于山东省位居第二名,河北省为0.544 2,得分与前两个省份相差较大,位居第三名。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近几年由于劳资和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生产要素投入持续增长,但是依靠要素投入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小,无论是用工成本,还是生产资料、农机作业、土地流转费用等成本都在不断上升,导致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因此河北省小麦发展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的空间越来越小[7]。所以,如何提高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 资源限制导致环境竞争力处于劣势

从第二因子(环境竞争力因子)的得分情况来看,江苏省为2.498 8,以较高的得分位居第一名,四川省和山东省分别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但得分与江苏省相差甚远,而河北省在环境竞争力方面的得分为-0.368 6,位居第六名,说明河北省的环境竞争力低于这九个省的平均水平。河北省小麦环境竞争力主要受资源环境的限制,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水资源的限制,河北省一方面存在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存在着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低下和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除此之外,化肥农药农膜的过度使用导致粮食增产能力下降,粮食生产还存在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波摸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合理现象,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污染已经成为河北省第一大污染源,严重地影响到了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以上因素都导致河北省小麦产业环境竞争力在小麦主产区中处于劣势。

表 9 河北省和其他省份小麦产业综合得分级排名

3.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产品竞争力处于劣势

从第三因子(产品竞争力因子)得分情况来看,新疆自治区为1.756 4,位居第一名,河南省和安徽省分别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但安徽省的得分与前两个省份相差较大,河北省在产品竞争力方面的得分为-0.191 0,位居第六名,低于这9 个省份的平均水平。河北省小麦产业产竞争力处于劣势主要是因为小麦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河北省小麦生产从事规模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覆盖面窄,合作社、种粮大户、传统农户等经营主体均表现为男性群体大、年龄偏大等特点,合作社、种粮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虽然具备了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但尚未获得由于规模经营而带来的规模效益,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产业组织化是提升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三、 提升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 减少农资消耗,降低小麦生产成本

要降低小麦生产成本首先要减少农资的消耗,例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农膜的使用、节约水资源使用量等。在节约化肥方面,主要靠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在保证高产稳产的前提下节约化肥投入,优化施肥方案,调整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在节约农药方面,主要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农民正确施药,抓住施药的关键时期,积极推广新型高效施药机械,提高防治措施,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在节约水资源方面,要健全和完善节水灌溉体系,培养农民节水意识,向农民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并聘请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通过技术减少农户投资成本,降低采用技术风险度,提高技术转化率。

(二) 提升小麦品质,创建高品质小麦主产省

目前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大,产量也较高,但是优质小麦较少,因此应该把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作为河北省小麦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田水利、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建设、仓储物流和粮食加工等方面的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重点向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倾斜[8]。研究创新适合不同优势区域、品种类型、栽培模式的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重点搞好强筋麦后期控灌低定额节水保优技术,适期适密播种防灾减灾高产稳产技术,病虫草害高效防除及化肥农药减量提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三) 加快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

提升河北省小麦产业竞争力不光要在生产环节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小麦加工业的发展。首先,要摸清市场发展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方向,提高小麦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探索适合河北省小麦品种的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小麦面粉出粉率,不断增加产品种类。其次,要提升粮食制品的档次,发展小麦精深加工,把优化产业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支持和引导国家级、省级龙头食品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加大以河北强筋小麦品牌原料为基础的新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强筋小麦加工附加值,通过粮食增值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四) 大力培养新型小麦生产经营主体,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要增强河北省小麦产业的生产竞争力主要应该提高小麦产业组织化程度,政府方面应该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业补贴,改善小麦种植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扶持资金向到达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倾斜[9],促进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组织建设,使规模化逐渐替代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从而形成小麦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组织化。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省份河北省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22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