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水墨画创造性教学策略初探

2020-06-08 15:24方金玉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墨画创造性教学策略

方金玉

摘 要:现代儿童国画教学注重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体现了创造性教学的特点,这种方法教学生动活泼,画面充满儿童天真、纯朴的稚气,通过这种方法的引导,小学生在国画创作方面,显得更具时代气息和现代精神生活风貌。

关键词:水墨画 创造性 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国儿童水墨画教学已有很大发展,很多作品既有笔墨情趣,又不失中国画特点,这种现代儿童国画教学,比较注重引导儿童观察生活,教师传授笔墨技法后,由儿童自己灵活运用,体现了创造性教学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画面充满儿童天真、纯朴的稚气,小学生接受这种方法的引导,在国画创作方面,显得更具时代气息和现代精神生活风貌。现将具体的教学策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喜爱的绘画题材,鼓励学生乐于表达情感

只有自己最热爱的生活,才可以令人充满情感与激情地动笔,画出最逼近心灵深处的作品。古今中外的画家喜爱表现的绘画题材无不跟他们的个人经历与生活环境相关,例如法国画家米勒从繁华的巴黎回到了美丽的乡间,在巴比松生活了27年,他爱画农民形象以及乡村美景,我们最为熟悉、仰慕并永久保存于卢浮宫里的那幅《晚钟》,画出了一对田间劳作的夫妻与神、与大地的呼应关系,至纯至美,感动着见到它的每一个人。再如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农户家庭,他热爱大自然,笔下的花鸟鱼虫充满着生命力,亘古地打动当时与后来的人,因为人性终究相通,引起了共鸣才会被深深感动。我们面向儿童的水墨画教学,一定要知道学生对什么题材感兴趣,尊重学生喜爱的事物,才会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与激情,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例如五年级《花鸟画(二)》,教学重点是学习用笔墨概括的方法表现鸟类的动态特点,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小鸟图片,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小鸟,并且拍照带到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准备画面内容。在课堂上,我们发现了鸟的共性特征——基本结构是一致的,再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鸟在外形上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特点,最后结合自己的图片观察鸟的动态。俗话说磨刀不耽误砍柴工,创作伊始就有了学生的参与,在题材上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作品中就会有自己的情感表达。作为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授者,更是孩子艺术心灵的开启者,如果在学习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能借助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中国花鸟画学习的精神所在。在每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都應尊重学生喜爱的绘画题材,鼓励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设置练笔游戏,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笔墨趣味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水墨画与其他的画种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是由所用的工具材料决定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变化在生宣纸上可以生出许多不同的笔墨趣味和独特的艺术效果。人美版教材小学段从一年级欣赏中国画,到三年级开始彩墨游戏的接触练习,直到六年级结束每一课的教学都有着特定的技法练习。如何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笔墨趣味,去主动创造中国画笔、墨、纸、水之间产生的微妙变化和偶然效果呢?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练笔小游戏。例如在教授四年级美术《动物的脸》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巧妙运用合适的笔墨技巧表现动物的五官和毛发,此时的学生虽然已经拥有使用中国画笔墨技法的基础,但是对于观察到的动物形象如何用合适的笔墨进行表现,会显得束手无策,而且,当笔墨运用不得法时,画面效果会不尽人意,可能会令一些学生对创作失去兴趣和信心。老师示范了用散锋破笔干擦法画猫的过程——用浓墨勾勒五官,重墨散锋皴画脸部的绒毛,湿笔淡墨渲染整个脸形,学生跟着练习的时候觉得画柔软的毛发并不难,接下来笔者布置了笔墨练习任务——画出比丝毛更细的绒毛,随后学生在练习纸上做各种尝试,在水墨交融中偶然发现了在淡墨或清水上滴入浓墨,墨迹顺着水湿的纹路散开,就有毛茸茸的感觉,我们共同总结了经验,得出绒毛法的创作步骤:用清水画轮廓,带画纸湿了,再沿着轮廓勾墨线,待墨迹散开就完成作业,后面我们还练习了中锋破笔法等等。每一次的国画课,教师既有技法的示范和讲解,也允许学生的自由发挥,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通过一次次练习,学生对水份的把握有所提升,墨色的控制也有自己的要求,笔锋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中国画的偶然效果奇妙无穷,这种偶然更是长期努力的必然,只有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的精神,中国画的笔墨意境才会趣味长存。

三、注重写生练习,提升学生创作水平

写生是一种对描绘事物的瞬间抓捕,主要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画面的处理分析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中国画的学习,也要重视写生练习。在写生的过程中用毛笔直接作画,笔墨会更加生动,见物写物画面内容也会更加充实具体。例如在教授五年级美术《花鸟画(一)》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我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小花园”,笔者便从各个班级借来了不同品种的菊花,学生走进国画教室仿佛沉浸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就有了想画画的冲动。这节课学生的创作格外沉静,不断地观察物象,花朵的大小、疏密、高低要有适度的取舍和调整,这些都与教师的示范是不同的,学生必须自己参与到创作之中,本节课出现了多幅优秀作品,也让笔者看见了学生的进步。首先是笔墨生动、酣畅淋漓;其次三维的物象表现在二维的空间,学生自然地按照空间位置作画,拓展了空间思维能力;最后写生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这就是创造。创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其意义是深远的,在美术教学当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写生的机会。

四、赏析作品,为学生创作汲取营养

美术欣赏对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欣赏中国画大师的优秀作品,可以感受国画中的线条美、墨色美、构图美、节奏美、留白美、意境美和了解中国画大师的成长经历。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美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时,学生通过赏析作品《蜻蜓荷花》了解到齐白石最善于使用的表现方法是“兼工带写”,赏析作品《群虾》知道其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似与不似之间”,他一生3万多幅作品,勤奋执着的精神感动着学生。笔者还播放了齐白石画虾时的视频:用笔蘸好墨以后,又加一勺清水,这样作画可以增加虾壳的透明感,老人为了画好虾不仅观察虾,还在技法上做各种尝试,才收获了成功的经验。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启发,创造离不开现实中的观察,也离不开自主的思考、尝试。通过赏析作品,学生不仅学习了大师高超的作画技巧,也领悟到大师超凡的毅力和在成功道路上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的创新能力,这些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五、多方面进行评价,有效提高学生水墨画创作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水墨画创作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该对学生的创作负有指导意义。例如在教授三年级美术《娇艳的花》时,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勾和染的方法表现花朵,部分学生在掌握用笔用墨方面不够熟练,还习惯于用儿童画勾线填色的方法表现花朵,致使作品用色呆板,缺少變化。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在点评时,笔者讲到了水在水墨画中的作用,中国画颜料和墨汁都离不开水的调配,在一点一皴中我形我塑,在墨色交融中形意相生,这纯真境界才是儿童水墨画的精神,鼓励墨色渲染不开的同学适当加水再试一试。教师的有效评价不仅包含本课的知识重点,还有以往知识的回顾,墨色的浓淡变化、画面的经营位置、笔法是否应用恰当等等,通过作业有效性评价帮助学生感性创作,理性表达。

六、参与画展或各种绘画活动,拓展视野,感受时代气息

学生的作品反映了他在生活中的观察,让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了解,而这一切平常的事物又通过孩子的美术语言升华为美之所在,孩子十分愿意将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的人。参加画展与各种绘画活动,不仅抒发了学生的情感,表达了对美术与生活的热爱,也能在活动中看到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清初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他认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笔墨风格与其时代的艺术审美密切相关,参加画展是学生增长见识的不错选择。同时,通过参加活动也可以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并更好地融入社会,促使他们形成完美健全的人格。

小学段的水墨画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传授笔墨技法、拓宽学生眼界等,给予学生一切创作所需的帮助,再由学生自己灵活运用,自我表达,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轻松,感受快乐,创作出更具时代气息的儿童水墨画作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水平,需要教师理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策略的不断探究,教师的成长亦须学习再学习。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荷伯豪斯/芭芭拉·荷伯豪斯著.黄艺平.黎明婉.王海迪译.《小学美术课堂创造力与感受力的培养》.广西美术出版社,2019

[2]张曼华著.《中国画论史》.广西美术出版社,2019

[3]杨景芝.黄欢著.《从直觉到理性》.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实验小学 安徽铜陵)

猜你喜欢
水墨画创造性教学策略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牡 丹 (水墨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安静的水墨画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