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大数据背景下的党建信息化创新

2020-06-08 10:22杨巧玲孙健
西部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数据创新

杨巧玲 孙健

摘要:黨建创新是推动党建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要求党建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大数据背景下党建信息化建设规模小、水平低,存在着高水平党建信息化人才缺失、党建信息化认识和建设不到位、党建信息化工作机制落后等问题。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党建人才队伍,加强党建信息化思维的宣传教育,推动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健全党建信息化工作机制是推动党建信息化创新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大数据;党建信息化;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6-001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建设要根据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时代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建工作要适应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形势就必须转变工作方式,谋求工作方式上的创新,大力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催生出党建信息化这一新型党建工作方式。

一、大数据背景下党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当今社会互联网高度发达,诸多行业和领域纷纷抓住机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分析数据,获取行业基础信息和前沿信息,但由于技术人才匮乏和相关配套设施昂贵等因素的制约,该技术大多应用于商业范畴。近年来,某些基层党组织也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用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但由于起步晚、时间短,党建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并未形成较大规模。

(一)党建信息化建设尚未规模化

目前,有部分党组织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互联网+”需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号召,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形成了“互联网+党建”的新型党建方式,并逐步探索建设党建信息化平台。中宣部推出了“学习强国”APP,将互联网技术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聚焦思想建设,包含权威思想库、完整核心数据库、丰富文化资源库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建造了一个极具实用性的学习平台;中信集团和中信银行发布了“中信党费通”,实现了线上党费的收缴和管理,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了创新服务,完善了为新时期党建工作赋能职能;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自主研发了“雄关旗帜”APP,构建了基层组织“组织树”,对党组织进行精准定位,支持党组织和党员数据的实时查询和统计,实现了各级党组织及党员活动的“网上留痕”,方便了各级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开展工作;电子科技大学研发了“智慧红云”系统,实现了党务工作移动化、信息处理云端化和党建数据可视化;芜湖市开发设计了“爱党建”平台,聚焦党建工作主体,建立百分制评价体系,将类型复杂、形态多样的组织生活统筹到同一空间,实时采集统计数据,有效避免了“数据孤岛”,实现基层组织生活规范化、层级化、痕迹化和动态化管理。虽然“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渐成热潮,大部分党务工作者沉迷于实现“线下”党建与“线上”党建双向互动的热情还在不断高涨,看似有着良好发展态势的党建信息化建设却因党建信息化人才匮乏、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成本高、党建信息化建设思想尚未得到普遍接受等原因被迫出现信息化建设规模小、速度慢的现状。

(二)党建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迫使其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这是一个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在性相结合的过程。党建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将党建工作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迎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目前党建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传统的党建工作管理方式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还不够,大数据技术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范围狭窄,党建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创新对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党务工作者现有的知识体系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不对等,突显出信息化人才的缺失和进行信息化宣传教育的紧迫。理论知识掌握度不高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造成了大部分党务工作者还在使用传统的党建信息工作管理方式,即使进行了党建信息化创新如在官方网站上增设党建主题模块、创设党建工作信息化意见邮箱、建立微信、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但党建信息化建设平台、技术的使用、相关设备设施的购置、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从整体上看党建信息化工作水平仍然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平均水平,还需要不断向前发展,推陈出新。

二、大数据背景下党建信息化创新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催生出党建信息化这一极度新颖的党建工作模式,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大数据技术与党建工作的结合需要克服二者之间固有的学科属性差异,以及所面临的党建信息化人才缺失、党建信息化认识和建设不到位、党建信息化工作机制落后等现实问题,党建信息化创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逐一解决。

(一)高水平党建信息化人才缺失

党建信息化建设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对信息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储存、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载体展现出来,给党务工作者以及上级领导提供信息数据和决策依据,方便党务工作者进行数据信息管理和定时更新,也为党员群众实现信息获取、共享提供便利。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操作过程复杂,对特定系统下达指令驱使系统自动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采集、导入整合、统计分析、判断研究等技术难度较大,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大数据技术人才运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和技术手段进行系统数据的处理。党建信息化人才顾名思义就是既精通党建实务相关知识,又熟练掌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从事党务工作的人。现阶段的党务工作者大多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党史、近现代史、党建专业,他们虽然具备极强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党建实务知识,但对于跨学科、跨领域的大数据技术并不擅长,甚至缺乏对计算机的熟练使用,进行党建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都不达标。

(二)党建信息化认识和建设不到位

大部分党务工作者的认知水平滞后于社会发展,他们没有认识到党建信息化对于提高党建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意义,只是简单地把党建信息化当作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的一项业务工作,依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进行党建信息化建设。同样,他们也没有理解到党建信息化的深刻内涵,不知道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更不知道如何将信息化与党建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导致党建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党建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割裂开来的问题。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大,用于购买设备、引进人才、学习培训的资金少,不能起到为党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硬件、软件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也不能满足党建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导致目前党建信息化建设一直停留在显性层面,无法深入开展,远远低于预期发展水平。

(三)党建信息化工作机制落后

党建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党建信息化建设在制度层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建信息化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流程冗杂,监督工作不到位,造成党建信息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被当作是一种应付完成工作任务的手段,难以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二是党建信息化保障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够,设备设施跟不上,造成党建信息化建设不被重视,间接导致党建信息化创新力度不足。三是党建信息化保密工作不到位,大数据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应用过程中难免触及隐私保护以及数据安全等层面的问题,如何保证党员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完善的规范体系。

三、大数据背景下党建信息化创新的路径

运用大数据提升党建信息化质量,推动党建信息化创新,重在落实。当前党建信息化人才缺失、思想认识水平不到位、配套工作机制不健全致使其仍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制约着大数据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在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党建信息化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培育高水平的党建信息化人才团队,更新当前党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树立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健全党建信息化工作机制,为党建信息化创新提供实践平台和制度保障。

(一)加强党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党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大数据时代下党建信息化创新的主体性因素,同时也是关键性因素,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党建人才队伍是实现党建信息化创新的关键。党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大势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进行信息化建设,就要持续强化党务工作者对大数据知识的全面深入了解以及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实际能力。一方面,要注重综合性党建人才的培养,加强学习教育,在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中构建信息化团队,使更多的党员以及积极分子参加到党建信息化创新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储备,培育党建大数据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并配备专家提供技术上的指导,确保硬件、软件设施的正常运行,解决大数据技术在应用过程遇到的棘手问题,同时对原有的工作者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培训,增强大数据技术知识及运用能力的同时,强化设备运用能力以及党建办公系统的应用能力。

(二)加强党建信息化思维的宣传教育

思想是创新的先导,要想创新党建信息化建设,就先要改变党务工作者旧的思维定式,加强党建信息化思维的宣传教育,使党务工作者养成用信息化思维处理党建工作的习惯,树立“互联网+党建”的创新思维,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互联网+”意识,从而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就党建而党建的思维模式”,推进党建信息化工作升级,积极构建起整体联动、协调一致的“党建信息化”工作格局。在平时工作中可采用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教育与智能化服务等手段来强化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的改革思维、创新思维、链接思维、平台思维、数据思维来开拓党建思维,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导航助力。

(三)加强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

大数据时代,党建信息化创新要紧紧围绕大数据多样、海量、快速、灵活这四个特点开展工作。信息数据多元化、海量化、速度化、灵活化要求我们要学会鉴别和运用,力求实现信息数据价值最大化,而使用人力来实现这一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去“解放”人的双手、减轻人的负担。根据“大数据”信息多样、融合度高的特点,建设全面、广泛的党建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的获取和鉴别;根据“大数据”信息海量、覆盖面广的特点,建设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党建门户网站,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根据“大数据”传播快速、分析力强的特点,搭建共享性、实用性兼具的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管理和更新;根据“大数据”应用灵活、交互性好的特点,打造开放性、多样化的组织生活平台、交流互动平台、困难帮扶平台,实现党员群众间的互动交流,为党员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加强党建信息化工作机制创新

创新党建信息化工作机制,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一是健全保障投入机制与监督机制;二是健全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在保障投入机制与监督机制方面,要健全保障人力的投入机制、保障物力的投入机制、保障财力的投人机制以及建立全方位的网络监督机制,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落实主体责任机制、强化法制监管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等。在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方面,要构建党建信息化成效考评机制,把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信息管理纳入考核体系,采取自查、监督与交流评比等方式,大力开展党建信息化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考核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一是考核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和技术人员的配置情况,二是建立完善网络信息更新、回复、维护的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

四、结语

推进党建信息化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党建信息化建设存在人才、思想、体制上的问题,迫使我们寻求科学完善的途径去拯救“被困”的党建信息化,让其实现飞跃式的提升。但我们也要意识到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党建人才队伍、进行党建信息化思维的宣传教育、推动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健全党建信息化工作机制等途径实现党建信息化创新不能走捷径、抄近路,必须稳扎稳打,一步步落实相关工作,才能确保党建信息化创新稳步向前推進。

猜你喜欢
大数据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