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及变革

2020-06-08 10:43钟毓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

钟毓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五种实践模式,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变革的措施:育人理念从就业教育转变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引导从任务导向转向需求导向、教学考核方式从传统卷面考核转向成果导向考核、培养标准从创业转向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成立“双创”学院整合资源。

【关键词】高职高专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模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C-0177-03

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各部委下发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行为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等,并树立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推动并完成“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等一系列大赛鼓励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高职高专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理念、教学引导、教学考核方式等也发生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学生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一、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在中央的号召下,各地高职高专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努力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突破。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可归纳为以下5种。

(一)公共基础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进阶模式。公共基础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进阶模式中,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分两部分进行授课。一部分是在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32个学时,于大一下学期开课。由学校就业中心负责安排教师授课,以校内老师为主。另一部分则是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安排创新创业类专业课程,学时、开课时间不同。在任课教师方面,有校内教师专任,有外聘教师,也有两者结合的。

在第二部分和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中,主要以实训或实践为主。如市场营销专业,在学生学完创业基础课程后,第三学期开设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实训课为主,如开设电子商务类型的创业课。

(二)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模式。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模式中,高职院校以课程设置的方式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全校公共基础必修课形式开设,赋予一定的学分,所有学生必须在规定学制内完成相关课程,并修得学分才能毕业。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具备项目开发创新能力。主要开设两门课程,即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课程。其中,创业基础课程48个课时,3个学分,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创新思维课程18个课时,1个学分,一般在第一或第二个学期开设。创新项目作为实践项目,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综合来看,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基本集中在1~3分。

任课教师一般由校内或校外教师组成。校内教师一般由辅导员或基础部教师任教。但在具体实施中,因为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各专业对这些课程的认识不够重视,使得这些课程往往流于形式,课程质量不高。而缺乏实体项目的运作,学生学习到的创新创业知识往往难以落到实处,仅仅只是作为课程完成。实践课程往往只是和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并没有真正进行专业创新项目研发。

(三)创业班集中教育模式。创业班集中教育模式中,高职院校在传统行政班基础上设置了创业班,并针对创业班学生出台专门的学生管理制度、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并由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来负责学生的教育培养。

1.创业学生认定。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创业,根据公认性和有益性原则,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可以认定为创业学生。如依托第三方平台创业,包括零售平台、批发平台及外贸平台;独立平台创业,即自主开发平台、自主管理形式创业;实体创业,是以本人姓名注册登记办理企业的创业形式;其他创业形式。

2.创业班学生管理。學生本人书面提出申请,报相关部门审批后认定为创业班。创业班学生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脱离原行政班级,单独作为创业班学生管理,进行学分认证;一类是不脱离原行政班级,在原有课业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班技能学习。

3.创业班学生教学管理及课程设置。大多数院校对创业班学生教学采用单独组建创业班的方式开展,除上级行政主管教学部门规定必须修读的公共课程外,专业课程按照创业班教学方案来实施。创业班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班级,毕业时按原班级所读专业毕业,并按学分管理规定以创业班的课程学分来替换原专业的课堂学分。创业班的教学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采取单独辅导、单独作业、单独考试等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员在有效学籍期限内选择修完课程的时间。

4.考核方式。学校利用收入标准、平台信用积分标准等对学生创业绩效进行考核。如利用多个第三方平台创业(批发平台、外贸平台及无信用积累平台除外),信用累加计入考核。

例如,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的学生,开设天猫店,在考核年度内经营正常的,按照学年考核目标的N倍计入学生个人创业信用积分,如属于以自主品牌入驻商城,按M倍计算;利用批发平台创业的,在考核年度内经营正常的,按照学年考核目标的E倍计入学生的个人创业信用积分;利用外贸批发平台,在考核年度内经营正常的,按照学年考核目标的S倍计入学生的个人创业信用积分等。

针对实体创业的学生。在考核年度内经营正常的,按照学年考核目标的1~3倍计入学生的个人创业信用积分。其中,可根据盈利情况或注册资金中由学生出资部分来进行创业信用积分计算。而其他形式的创业,必须提供相关收入证明,按照实际收入标准计算,或者按照完成个人考核目标计入学生的个人创业信用积分。

(四)依托专业培训与SYB、KAB等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依托专业培训与SYB、KAB等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完全委托SYB或者KAB相关机构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还有一种是通识课程加SYB或KAB教育。

采用第一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即完全委托SYB或者KAB相关机构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期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机构派出师资,集中培训,培训时长约为一个星期。学生完成培训,通过考核,获得相应学分,完成创新创业教育。

采用第二种类型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块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2学分,由就业办开设;综合实践模块是“创新创业”,2学分,结合SYB,在大学三年级左右统一开设。

(五)项目制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项目制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以项目教学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该教学模式主要为:通过企业支持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项目,和校内指导老师、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完成。

该模式优势在于:学生参与企业项目运营运作,有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专家一起共同辅助,成功率较高,氛围较好,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运作项目,并发现项目当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创业中,可以有意识地规避相关问题。

但该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最核心问题在于学生参与项目运作这一行为争议颇多,部分教师认为该行为不能被严格定义为创新创业。例如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销售,开拓市场,制作商业计划书等。首先,学生难以从创业第一步真正了解创业的困难,学习如何创业,明白资金获取的难度、团队管理的问题等,甚至连产品、社会网络等都是现成的,这无疑简化了学生“创业”的过程。从某种方面而言,与其说是学生在创业,不如说是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践,是一门实训课程。企业最终目的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愿意让学生参与这些项目大部分是因为企业本身规模相对较小,处于市场接受阶段,需要学生参与推广产品。且这些企业业态较为单一,基本处于市场低端。其次,其中的法律风险不小,例如参与企业开分公司这一项目,极容易牵涉到大量法律问题,学生的基本知识不足,难以保护自己,一旦发生纠纷,责任问题不容忽视。再次,忽视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参与这些项目式的创新创业,特别是当这样的形式和学业考核成绩挂钩后,部分学生情绪上难以接受。最后,片面以为创新创业就是实践,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及其目的。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其主要的教育功能之一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可能在校期间并不会创业,但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具有创业精神,将会为他们未来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变革

(一)育人理念:从就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社会上形成了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在政策不断推动下,高校从过去引导鼓励学生从业、就业到鼓励学生创业。“十二五”以来,累计超过1000所高校、106万名大学生参与国家级项目,资助总计超过43亿元。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激活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而且还推动了大学生深入基层,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近三年累计170万大学生踏上了这条振兴乡村创新创业赛道,对接农户近100万户,产生经济效益累计100多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通过职业教育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学校、学生找到了新的定位,创业成为更多学生的未来选择。

(二)教学引导:从任务导向到需求导向。目前教学已从任务导向型教学转变为需求导向型教学,即学生应当完成什么任务,从而具备怎样的能力,转变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创业精神培育中,一名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是什么。为了满足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不少高职高专在课程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

经过多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普及性教育课程之一,不少院校还结合自身特色,在普及性教育基础之上,针对创业意愿较为明显、正准备着手创业、正在创业的学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进阶型创新创业教育。

(三)教学考核方式:从传统卷面考核到成果导向考核。创新创业教育启动伊始,遇到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困难。当前,面对创新创业课堂形式、课堂内容较为丰富的情况,传统卷面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合作为教学考核方式。成果导向考核成为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采取的方式,一方面既能够鼓励学生从业就业观念转变,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可以孵化一批創新创业成果,刺激产学研创相结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落地。

(四)培养标准:从创业到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大多数创新创业教育一开始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创新创业课程是教学生如何创业。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难以进行创业,因为社会人士创业都十分不易。创新创业教师忽视了自身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行为指导、过程辅助中能起到专业的作用,导致创新创业课程往往流于形式。

经过长时间摸索后,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会做,能做”到“敢闯,会创”,更侧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这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从大学生知识储备学习上升到大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阶段,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应当拓展到人生的各个阶段、企业的各个生命期、职业及岗位的各个阶段,“敢闯,会创”是创新创业精神的浓缩,是新时代优秀卓越人才的必备素质。

(五)专门学院:“双创”学院整合资源。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成立了“双创”学院,整合各学科人才及相关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双创”学院平台,交叉性学科、复合型学科知识得以延展。人才培养从传统单一专业培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从单一专业技术知识学习转向复合型学科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储备。创新创业教育专门学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双创”学院与专业教育结合、“双创”实践与产业变革结合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将学生的“双创”精神培育和职业结合起来,响应创新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昊,孙婷婷,等.刍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2019A03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钟 毓(1989—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企业管理。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