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提梁卣的保护与修复

2020-06-08 15:29张晖
收藏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铜器青铜器物

张晖

1985年春天,潍坊市坊子区农民在院上水库取土时,发现青铜器3件,青铜提梁卣为其中之一。院上遗址位于坊子区眉村乡院上村西,文化层厚1~2米,地表散见较多商周时期陶片,还有簋、豆、罐等商周器物残片。发现青铜器的墓葬位于遗址西北断崖上。这3件青铜器的出土,为研究潍坊地区夏商以来的古史面貌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一、文物的基本情况

青铜提梁卣(图1),口径11.5、底径12.3、通高16.4厘米,重量1480克。子母小口,椭圆形扁鼓腹,喇叭圈足,卣梁为绳索状,两端各一环与半环状卣耳相连。子母口下饰一周带状菱形雷纹,器身两侧各饰浮雕小羊头。弧形盖,纹饰与器身相同。盖内与内底各有相同铭文2字(图2),似乎反映出一种氏族和徽号关系。

该器物通体锈蚀破损十分严重,提梁断为数段,器盖大面积缺失,提梁环部和器盖与器身锈蚀为一体,拆解十分困难。器物腹部两处裂隙和一处孔洞(图3)并有大面积瘤状物。部分出现了粉末状浅绿色锈蚀物等病害,且有进一步蔓延趋势。

二、科学分析、取样.检测

青铜器在铸造完成后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形成腐蚀。腐蚀现象的形成与文物自身的组成成分、合金比例、长期所处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锈蚀产物附着在文物表面,从结构、质地、色泽等方面影响金属文物。有的在环境改良后,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对器物造成进一步的危害;有的还处于活跃或不稳定状态,当条件适当时,可能会对器物产生不良的作用。在保护修复前应用现代分析手段对锈蚀物的组成进行成分与结构分析,以确定腐蚀物对器物的危害性,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决定对腐蚀物的去除或少量保留,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

取样工作是在符合文物保护法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取样位置为器物碎片,器物上无纹饰、无铭文处(图4)。

用美国雷尼绍公司inVia型共聚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挑取部分样品,选用633波长激光器,10%强度测试,从图谱上可以看出样品的特征峰为973,判断该样品主要成分为五水合硫酸铜(图5)。针对浅绿色锈蚀物,采用硝酸银滴定法,通过检测,滴定过程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物,在今后保护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器物的除氯工作。

三、保护修复过程

1.清洗

清洗主要是指对青铜器表面附着的灰尘、污垢等残留物去除。青铜器表面的灰尘、附着泥土、污垢等相对较容易去除,可采用去离子水浸泡后,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青铜提梁卣表面浮土(图6)。

2.除锈

除锈主要是对青铜器表面影响器物外观的锈蚀物和较坚硬的钙化物进行的清理。一般常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除锈,有时需要两者相结合。物理方法是指使用手术刀和洁牙机等电动或五金工具,在低倍显微镜下,通过打磨、敲打等手工手段将锈蚀及矿化物摩擦、震落下来,从而达到除锈的目的。从观察该青铜器的保存状况来看,部分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除锈。对于物理方法难以去除的,或不宜使用物理方法除锈的青铜器,可采取化学方法,如柠檬酸、六偏磷酸钠、EDTA二钠盐、酒石酸钾钠的碱性溶液、双氧水等化学试剂去锈。这些化学试剂的酸碱性质有差别,在除锈过程中针对的不同锈蚀产物有着不同的作用。先从腐蚀性小、成熟的化学试剂入手,在器物上进行局部实验,取得一定效果后,再大面积使用。化学方法除锈后容易出现器物的颜色变化,同时也要注意将器物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清洗置换出残留的化学药品。

3.除氯

除氯是指去除器物表层和深层的氯化物。氯化物的存在是青铜器粉状锈的根源。观察该器物表面的氯化物主要有面状锈蚀和点状锈蚀(有些锈蚀部位呈孔坑状)两种形态。对于青铜器表层面状或点状有害氯化物,可采用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予以去除,对于已锈蚀呈孔坑处的可采取锌粉或氧化银封堵的方法,对于深层的氯化物,可采取超声波加速的倍半碳酸钠溶液浸泡,或低浓度的双氧水溶液浸泡等方法,加速氯离子的溢出。

4.稳定性检验

目前来看,无论是化学方法还是物理方法,青铜器内部的氯化物是很难彻底清除干净,一旦氧气和水分达到其生长的条件,“粉状锈”就会再次“冒”出来。因此还须对器物进行稳定性检查。将器物置入恒温恒湿箱内,将温度调整到30℃,相对湿度(RH)调整到80%,放置一段时间(约半个月),观察是否有“粉状锈”的锈点出现。如果出现,证明以前的工作还有不够彻底,需要重复除锈、除氯工作。

5.粘接或焊接

粘接工作主要是指对断裂、开裂青铜器,根据器物断口处的特点,采取焊接或胶粘的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选择胶粘方法达到修复效果,尽可能采取粘接,选用的粘接材料是环氧树脂等。对于胶粘达不到一定强度或无法胶粘的情况下,在尽量减少焊接面的情况下,采取局部打“扒钉”焊接以提高粘接强度,焊接材料主要为锡焊。

6.补配

补配是按照青铜器上残缺部位的大小,使用环氧树脂、铜皮等材料制作出同样大小和厚度的“残片”,然后粘接在青铜器的残缺部位。用热熔胶将青铜提梁卣断裂部位固定后滴入2020树脂粘合剂进行渗透加固。然后用A、B双组份环氧树脂补配材料将器物缺失处填补抹平,待其完全凝固后,用打磨机将其打磨平整,使之与器物本体协调一致。

7.缓蚀

考虑到环境等因素以及青铜器本身保存状况不是很稳定,因此必须进行缓蚀处理。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方法就是采用BTA(苯并三氮)缓蚀。具体方法是配制低浓度3%酒精溶液,采取喷涂和刷涂的方法。经过BTA缓蚀后的青铜器,颜色会加重。要注意的是缓蚀前将器物完全干燥,以防止出现泛白现象。另外注意抽真空设备的安全性能。

8.做旧

为更好展示文物完整性,对修复、补配和加固的部分进行做旧、随色处理。用矿物颜料加聚酯树脂进行随色,边随色边观察与周围颜色是否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着色处进行弹、崩、拉等随色处理,直到与周围颜色相互协调。达到和原器物旧色一致的效果。

9.封護

表面封护是为了在不利环境下,减缓环境变化对青铜器的腐蚀影响,用毛笔将2%的B72丙酮溶液均匀的刷涂在器物的表面作为封护剂,经过表面封护后的青铜器,能够大大增强器物对空气污染的抵抗能力。

四、结语

该件青铜提梁卣主要存在粉末状浅绿色锈蚀物、残缺、断裂等病害,保护修复时遵循修旧如旧、最少干预的原则,对器物进行清洗、除锈、除氯、加固、补配、做旧、封护等技术工艺,建立完善保护修复档案。青铜提梁卣的原貌得以恢复,使其历史、艺术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基本达到了既揭示文物信息,又延缓文物寿命的目标(图7)。

该青铜提梁卣现已作为潍坊市博物馆藏精粹展中的一件重要文物,重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猜你喜欢
青铜器青铜器物
生僻字里识青铜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器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