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万里虎跃千年

2020-06-08 15:29饶胜
收藏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龙虎瑞兽大圆

饶胜

青铜镜是青铜器物群中自成体系的瑰宝,肇始于齐家文化,经历了战国、汉代、唐代的三次发展高峰,直至明清时期逐渐衰落,绵延4000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青铜镜与世人的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社会功用。在汉代,铜镜迎来了第二次的发展高峰,铜镜纹饰可谓是蔚为大观,草叶纹、星辰纹、连弧纹、博局纹、龙虎纹、神兽纹以及神仙人物纹等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汉代铜镜纹饰风格。

龙虎镜是中国古代青铜镜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也是汉代铜镜的一大类。龙虎镜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艺术和美好的意蕴在东汉时期大为流行,这一时期的铜镜往往采用高浮雕技法,使得龙虎形态活灵活现。本文撷取新乡市博物馆藏数面汉代龙虎镜(二级文物)以飨读者。

龙虎瑞兽镜(图1)

直径为12.2、厚1.0厘米。东汉。大圆钮,圆形钮座。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龙虎纹,左为一虎,右为一龙,龙虎对峙而啸,龙身与虎身及两者身体与足部动感强烈、分明,部分躯体压在钮座下。此外,龙与虎的尾部饰有走兽和飞禽等瑞兽纹。外区有35字铭文:“青盖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外区纹饰与内区的铭文外饰一周栉齿纹,边缘两周锯齿纹带之间饰一周水波纹,中间以弦纹相隔。这种“青盖”铭文多见于东汉时期的龙虎纹镜类中,在其它镜种中却是十分少见。

龙虎羽人镜(图2)

直径为12.8、厚0.75厘米。东汉。大圆钮,圆形钮座。座外两侧饰龙虎纹,龙虎对峙,气势宏伟,浮雕工艺使得整体造型活灵活现,龙爪强健有力,龙须后置似在飞腾,部分龙身压在钮座下方。在龙虎裆部有一飞仙羽人。内外区由弦纹隔开,外区一周分布有锯齿纹,纹饰规整精美。铭文带中的部分铭文可识读,铭文内容:“太山作镜世少有,男封侯女王妇,寿如金石,口口口,长保二亲。”有学者把此镜称之为“辟邪配天禄镜”,左边独角向后的瑞兽应为“辟邪”,右边独角向前的瑞兽之名应为“天禄”。辟邪与天禄是神话传说中的祥禽瑞兽。天禄代表着上天福禄之意,辟邪有着辟邪除凶之功能,这也是古人表示祥瑞的习惯性表达。

二龙一虎镜(图3)

直径为径11.2、厚0.8厘米。东汉。大圆钮,圆形钮座。内区主纹饰为龙虎纹,其中两龙首尾相连,一龙一虎相对而视。龙作飞腾状,龙口大张,口吐舌信;虎作长啸状,毛发上扬,张口吐舌。外区一周铭文带为“上(尚)方作竞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台今守悉皆在,长保二亲口”。铭文外两周栉齿纹,缘内两道单线纹夹一周双线波纹,缘素平。这种“尚方”铭铜镜的铸造时间应在东汉元兴元年(105)至永寿二年(156)前后。“尚方”是汉代中央尚方令所属作坊产品的专有称号,但是民间作坊往往也用“尚方”作为旗号来做广告以此来提高镜价和知名度,如“尚方作镜真大好”“尚方作镜真大巧”“尚方作竞佳且好”“尚方作镜大且好”等等。

龙虎对峙镜(图4)

直径为9.6、厚0.55厘米。东汉。大圆钮,圆形钮座。外区主要纹饰为龙虎纹,不规则几何纹饰打底。高浮雕一龙一虎左右相对,龙虎两首之间有一汉代五铢铜钱纹饰,尾部之间有一飞轮纹饰,动感十足。外区为栉齿纹。镜缘饰有锯齿纹和双线波纹。五铢钱是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废秦半两后而铸造的钱币,“五铢”钱纹的出现,反映世人对于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五铢钱纹与龙虎纹饰结合的铜镜是较为少见的。

龙虎对峙镜(图5)

直径13.6、厚0.6厘米。东汉。大圆钮,圆形钮座。内区主要纹饰为龙虎纹,部分躯体置于镜钮之下,龙颈细长,屈身盘绕,虎眼大睁,神采奕奕。一龙一虎左右相对,纹饰清晰规整。虎头与龙头之间有一类似天圆地方铜钱纹饰,龙虎双口大张,雄健有力,富有动感,颇有“龙虎戏珠”之味。外区为栉齿纹,镜缘饰有锯齿纹。在《中国东汉龙虎交媾镜》一书中把此类铜镜称之为“隐型龙虎交媾镜”,龙为阳,虎属阴,有着阴阳交合之意。

龙纹与虎纹的结合是中国铜镜文化的一大特色,铜镜上龙纹和虎纹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河南省上村虢国墓地1052号墓出土一面“铜弧面形器”背面饰有龙形纹饰和虎形纹饰。该镜背上的龙纹被称为是铜镜上最早的龙纹。。直至春秋战国时期,龙纹在铜镜上开始逐渐增多。这一时期的龙纹为3只或者4只,均匀分布在钮座四周,身躯卷曲,龙头上有角,龙嘴开张,龙体卷曲或伸展,龙尾细长,有作弯曲状。西汉早期的龙纹铜镜是较为少见的,这一时期的铜镜风格基本上延续了战国晚期的风格,只是龙形纹饰开始写实化和兽状化。西汉晚期这种龙纹与虎纹在铜镜上开始成对出现,这一时期的龙纹和虎纹主要是采用线条勾勒的方式出现,更具形象化。直至东汉时期龙虎纹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高浮雕的表现工艺使得龙虎纹铜镜东汉时期大放异彩。

三龙纹铜镜(图6)

直径为16.2、厚0.25厘米,战国时期。弓形钮,重圈纹钮座。钮座外一周饰有三龙纹,体态优美,生动活泼,似在腾飞遨游,龍身呈菱形,龙头有角,龙颈、龙尾细长,龙尾呈花枝状。外饰有连弧纹。

四龙纹铜镜(图7)

该镜直径为13.7、厚0.34厘米。西汉早期。该镜类被认为是西汉早期龙纹镜的典型代表。柿蒂纹钮,连弧纹钮座。钮座外饰四龙纹,龙纹间饰在四钮之间,间饰云气纹,四龙似在云间遨游。龙作回首状,身躯弯曲,四肢强健,龙身、龙尾细长,犹如走兽。外饰十六连弧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虎纹作为铜镜的一种题材出现也是较早的,但相对于龙纹而言,铜镜虎纹的神态几乎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只是在铸造工艺上和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这似乎说明了世人对自然界中的虎兽有着直观的认知,而对于龙的形象观念则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汉代的虎纹可以分为线条工艺法和高浮雕工艺法,无论是用怎样的铸造工艺,虎头、虎尾、虎须以及虎身等部位表现得极为传神,虎兽的威猛之态入木三分。

四乳龙虎镜(图8)

直径为13.8、厚0.5厘米。西汉晚期。大圆钮,重圈纹钮座。钮座外饰由细斜线连续排两周的栉齿纹。主要纹饰为双龙双虎图案,四乳将龙与虎隔离,分置于4个区域。图案线条纤细流畅,舒展自如,轻描淡写间勾勒出生动灵活的龙虎形态。龙虎身躯有条纹装饰,呈奔跑状,虎似在唱啸。龙头由双曲线构成,龙身上勾勒出的小翅膀,似在奔腾飞跃。

汉代龙虎镜把天上的龙与地上的虎进行了虚实结合,方寸之间容纳了天上人间,再现了世人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从龙虎纹、铭文以及铜镜功用角度而言,汉代龙虎铜镜有着两大功能,图案与纹饰巧妙结合使得汉代龙虎镜有着鲜明的祈福迎瑞之用,比如“男封侯”“四夷服”“天下复”“长保二亲”“国家人民息”等等。同时,铜镜作为一种随葬的形式出现,使得龙虎纹铜镜又有着辟邪驱凶之实,铜镜置于墓主身边是希望在冥界不受鬼魅侵扰的一种形象表达,如镜铭有“青龙白虎辟不祥”。此外,龙虎图像组合题材在汉墓中的画像砖、画像石、石棺、壁画、门扉以及立柱和门楣上有着大量出现。这种龙虎图像组合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它构建出了一种代表升仙愿景的图像。。可见,龙与虎是世人思想观念中的一种瑞兽,龙虎组合纹饰是一种吉祥图案,有着降祥瑞、禳灾祸、受福祉、辟不祥的功用,体现了世人生死观中的现实精神和神仙思想。

猜你喜欢
龙虎瑞兽大圆
泰国是拉差龙虎园宣布永久停业
章宏伟
蟋蟀争霸赛
瑞兽
鎏金瑞兽钟
填数
辟邪瑞兽
失落的一角
龙虎天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