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做中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0-06-09 12:18罗伟聪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做中学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罗伟聪

[摘要]“做中学”教育理念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获取新知,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运用“做中学”教育理念来指导高中生物教学,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作业等环节中实施“做中学”教学,全面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做中学;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20)17-0083-02

由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理论的核心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实践过程,从中寻找答案并获得科学的结论。“做中学”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要以学生的自我行动为基础。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基本要求相契合。因此,运用“做中学”教育理念指导实施高中生物教学,将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素质教育日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综观大量关于“做中学”的理论论述和教学实践,主要以如何“做”为重点,而弱化了对如何“学”的深究,这样很容易陷入形式大于实质的误区,其效果往往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也就是说,“做”中如何能够有效地学并学到真知、学会真学,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探究的。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做中学”的教学策略,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做中学”的教学作用,全面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课前准备:不是学习内容前置,而是丰富自主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是实施“做中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但从教学实践来看,主要是以教材内容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所需教学资源的收集等为主要形式。比如,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教师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会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图片,结果上课时学生拿出了一堆杂乱的图片,既没有图片的相关说明,也没有对图片内容进行归类、比较。很显然,这样的“做”根本没有起到促进“学”的作用。又如,很多教师在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效果时往往拿几道教材原文填空题来检测(很多导学案都是这样),这无形中让学生养成背课文的预习习惯,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和掌握预习方法。同样,这样的预习只是让学生熟悉教材,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做中学”必须强化学生在探究中领悟知识的获取方法,要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寻求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应用过程。例如,在教学“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课前查阅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图示,并收集相关图片,完成列表内容(如表1)。

这样,有日标、有计划地设计实施课前图片收集活动,可让学生在收集图片的过程中学会识图,学会对图片进行归类、分析,学会通过图片形成知识结构,等等。总之,课前准备不能只是将学习内容前置,而是要丰富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二、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填充,而是知识的生成

生物的基本知识、规律、定理都是通过严密的实验、试验和推理探究建立的,也就是说,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如果忽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仅凭记住一些结论是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日标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知识的过程,“做中学”在肯定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方式。如果简单地把课堂教学过程全盘交给学生,就会走上“放羊式”歧途。鉴于此,“做”必须强调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即要创设适合学生“做”的学习情境。比如,教学“减数分裂”时,设计用橡皮泥构造“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模型”的学习活动。先让学生明确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然后建立活动小组,使用橡皮泥构造出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变化时期的染色体模型,从而建立起完整、真实、有效的“减数分裂”的知识结构。其二,要注重学生“做”的生成性,即要能够让学生真正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少干预多参与、少指挥多引导、少讲解多提问。比如,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不能干预学生的自由发言,而要平等参与交流研讨;不能指挥学生按自己的要求去做,而要恰当地进行引导;不能用讲解替代学生对疑问的争论,而要提出能引导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总之,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

三、实验教学:不是追求既定结果,而是学会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教学是“做中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日前高中生物实验的实际现状并不乐观。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许多生物教师会有“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的思想,再加之实验准备都比较烦琐,黑板上“画实验”的现象突出。其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学模拟实验被大量开发,虽然模拟实验解决了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的实验,但同时也被用来代替能够做的实验,这样就形成了不能做的演示、能做的也演示的实验现状,极大地缩减了学生实际动手实验的机会。最后,即便是组织学生实验也是照搬书本上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过程重复,缺乏设计思想、问题意识和探究深度,造成实验无法达到“做中学”的真正日的。

“做中学”的核心日标是“有效学习”,因而实验教学要能够让学生获得“有效学习”而不是得到既定的实验结果。为此,生物实验必须要建立起“有效学习”的实验探究的基本模式,即“提出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结果分析-反思提升”。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思考-动手-思考”的循环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逐渐培养“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在重视发挥实验的“做中学”教学作用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避免用演示替代实验、把探究性实验改为验证性实验等,充分利用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四、课外作业:不仅仅是巩固知识,更是学会应用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把课外作业作为巩固学生知识、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但这不应该是课外作业的所有日标,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课外作业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在课外实施“做中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条件等情况,设计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在“做”中感悟、“做”中理解。比如,将《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的练习题1改编为一道课外探究活动题:请以草履虫作为实验材料,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培养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绘制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不但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总之,坚持“做中学”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做中学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