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急诊ICU患者观察与护理分析

2020-06-10 09:35曾昭群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插管呼吸机气管

曾昭群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急诊ICU是治疗各类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机械通气治疗在急诊ICU中应用十分广泛,是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支持,促进其循环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然而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可能造成创伤,或引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通过对接受急诊的ICU病人,特别是在其机械通气期间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控制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此次研究将重点探究急诊ICU内接受机械通气病人的科学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急诊ICU自2017年4月起,到2018年9月止诊治的接受机械通气危重症病人74例为回顾分析对象,利用数字法来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共37例,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28~86岁,年龄均值(57.4±0.6)岁;心血管疾病患者10例,肺部感染患者10例,呼吸衰竭患者7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例,脓毒症患者4例。对照组:共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7~87岁,年龄均值(58.2±0.4)岁;心血管疾病患者11例,肺部感染患者9例,呼吸衰竭患者8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例,脓毒症患者共计3例。两组研究对象上述线性资料组间比较均衡度高(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相关措施有强化病情监测、严格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和相关基础护理等;观察组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相关措施如下:(1)呼吸道管理:首先妥善固定气管插管位置。如发生脱管,且未能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将导致窒息,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停止。因而要检查插管和呼吸机之间接口的连接紧密与否,防止发生导管牵拉托管和扭曲等。检查插管的深度,利用好呼吸机管路支架,防止呼吸机管路及接口对患者导管和支撑点形成压迫,避免出现压迫性水肿和继发性感染。其次进行有效的人工气道湿化,当建立起人工气道之后,生理性呼吸到加温和加湿等功能丧失,容易出现分泌物排泄不畅引发气道阻塞,进而产生肺部感染。因此可通过气管滴药或加温湿化等方式,确保人工气道的有效湿化,避免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强化基础护理:首先加强体位护理。协助其保持舒适体位。鼓励患者保持半卧位,尤其是在禁食期间,需将其床头抬高至30°-45°,避免发生误吸和反流。每隔2h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一次,翻身过程中调整气管导管和呼吸机导管,避免气管导管脱出。治疗期间易产生呼吸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对此需强化定期翻身和叩背,指导患者自主咳嗽,促进其痰液排出。每日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预防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和口腔炎。严密监测脉搏、神志、体温以及血压等指标。严格记录患者24h内的液体出入量,密切观察其呼吸机相关参数;(3)心理护理:除了伴随昏迷患者之外,当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之后,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在护理期间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安慰提高患者安全感,同时注重应用非语言等交流方式,并细致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时适当安排家属进行探访,以维持患者情绪稳定,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1.3 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2)以问卷调查法针对对两组病人关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开展调查与评估,该调查表中涵盖护士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操作技术、并发症的预防等几个不同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17.0分析,均数的±标准差以()描述,行t检验,采用率则以%描述,行x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的气管黏膜坏死、导管阻塞以及呼吸道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率均低于同期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n(%)]

2.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89.19%,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急诊ICU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也关系着患者是否可以早日撤机和拔管[2]。如若护理措施不当可能出现导管堵塞等不良并发症,将对ICU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3]。特别是控制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并发症率,对于患者是否能够抢救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4]。因此,对于急诊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强化临床护理及干预。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配合综合护理,期间重点强化病人的心理疏导、呼吸道管理以及强化基础护理。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相关并发症,诸如导管脱出呼吸道感染等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并且该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更高。这表明对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诊ICU病人,通过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其接受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风险,可更好的维护病人生命健康,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可促进护患关系的持续性改善[5]。因此有利于促进病人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改善ICU整体医护服务水平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ICU内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并且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插管呼吸机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