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U型固定法在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2020-06-10 09:35朱清文陈科帆罗雨婷张玉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贴膜胶带导管

廖 芹,朱清文,陈科帆,杨 源,罗雨婷,张玉娟

(乐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 乐山 614000)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一类安全持久的深静脉通路,不仅能够补液,还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药物输注[1]。其中,颈内静脉置管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位置特殊,颈部活动度大,汗腺旺盛,固定较为困难,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2]。我科于2016年12月—2018年7月颈内静脉置管120例,为提高导管留置效果,减少患者不适,采用倒U型固定法对颈内静脉导管进行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颈内静脉置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 例,女50例;年龄 28~71岁;肝硬化40例,上消化道出血45例,艾滋病25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将120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按照置管单双日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上述患者相关资料,无差异,P>0.05,可研究。

1.2 方法

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严格无菌操作。常规组: 消毒待干后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贴上3M 透明敷贴,将剩余导管留在贴膜外,用免缝胶带固定贴膜边缘的导管。试验组:消毒待干后,将导管顺势向下弯成半弧形,用3M 透明敷贴无张力倒U型固定,将导管全部贴在贴膜里,同时在导管末端免缝胶带采取蝶形固定,起到再次固定作用。两组病人每周换药两次,如敷料潮湿、卷边,无法服贴于皮肤及深静脉穿刺口有血迹和渗出等情况随时更换。换药时逆穿刺方向揭去敷料,同时动态记录导管置入的长度及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的局部感染、固定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均采取SPSS19.0统计分析,计算计数资料采取x2,计量数据采取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固定效果

表1 两组患者固定效果【n(%)】

2.2 两组患者敷料更换频率比较:试验组敷料更换频率明显降低(P<0.05)。

3 讨 论

深静脉置属于技术难度较高输液通路方法,在危重症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一般不受活动影响,相较于股静脉置管,不易发生感染,是比较理想的血液透析治疗的血管通道。因此做好深静脉导管护理,可以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护士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颈内静脉置管应用较多,而颈部的肌肉丰富,活动度大,导致固定难度加大[4]。而不恰当的导管固定会发生静脉炎、意外脱落、部分脱出等[5-6]。表1显示,倒U型固定法明显提高了护理效果。

表2 两组敷料更换频率的比较【n(%)】

传统固定时,大部分导管暴露在透明敷贴外,随头颈部转动而不停摆动,病人的生活和休息受到了严重影响,敷料也因出汗和活动变得潮湿和卷边。透明敷料的完整性被破坏,出现感染和导管脱落。使用倒U固定法固定颈内静脉导管,将颈内静脉导管的白色部分全部固定在透明敷贴以下,并用3M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套件中的三条免缝胶带对导管分叉处进行蝶形固定,起到再次固定的效果。最后将导管末端的无针接头用无菌纱布包裹,隐藏在患者的衣服下,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外力牵拉而引起的导管移位和敷贴卷边问题。临床观察证明使用倒U型固定法可以明显减少敷贴卷边和局部感染的机率,不影响患者生活和休息,患者不适感明显下降。敷贴固定完好也降低了因敷料潮湿而导致的脱管机率。使用倒U型固定法可以明显延长透明敷贴的使用时间,降低更换敷贴的频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减轻责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4 结 论

倒U型固定法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固定效果更好,减少患者不适感,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贴膜胶带导管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纸胶带随身笔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有趣的胶带画
简述输送胶带硫化粘接方法
手机贴膜
方便胶带
贴膜暴利:批发2元零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