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路径的实践探讨

2020-06-10 09:35王红霖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满意率死亡率分数

王红霖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发病速度较快,若不是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抢救时间十分宝贵[1]。高效、快速的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2]。急诊护理路径是针对急诊患者进行有序护理的新型急诊护理模式,本文主要对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同意,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包括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25~56岁,均值(38.33±2.63)岁;观察组患者40例,包括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26~58岁,均值(39.14±2.2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及建立静脉通路等。

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1)急诊护理: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需要在5min之内出车,在途中和家属取得联系,并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疾病史以及意识状态等,同时指导家属进行基础的救助。到达现场后续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抢救方案,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移到医院。(2)转运护理:将患者送上救护车后,需采取去枕平卧的方式,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若患者评估为脑出血,需适当将头部抬高30°,避免出现窒息的状况。(3)急救护理:院内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待患者送达后立刻进行急诊护理预案,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确认治疗方案后及时执行。

1.3 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进行比较。(2)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值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非常满意:分数≥85;一般满意:分数在60~85之间,不满意:分数<60,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相关的所有数据均通过分析软件SPSS19.00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

观察组的第一急救时间为(18.33±2.36)min,第二急救时间为(30.65±3.54)min;对照组的第一急救时间为(23.65±2.87)min,第二急救时间为(40.25±3.97)min,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n(%)]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急性危重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增多,急性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临床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由于急性脑卒中的发病速度较快,越早进行治疗,成功率就会越高,且预后效果会比较好。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溶栓治疗的方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经诊断以及急救的诊断时间缩短,最大限度腾出急救时间。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主要是根据疾病的特点、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护理的方法进行制定,并按时间顺序,计划性地开展护理方案。该护理模式对手术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的第一急救时间以及第二急救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减少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满意率死亡率分数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分数的由来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