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as心肺复苏机应用于急诊复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20-06-10 09:3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徒手心肺病患

杨 敏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急诊科,广东 东莞 523142)

心肺复苏是心搏骤停病患常用的救治手段[1]。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患者冠脉再灌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2]。可采取徒手心肺复苏和自动心肺复苏仪进行[3]。近几年来,自动心肺复苏仪被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笔者选取了70名心肺复苏病患,旨在分析急诊复苏用Lucas心肺复苏机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心肺复苏病患共70名,收治时间2018年5月-2020年3月。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女14名,男21名;年龄19-75岁,平均(51.49±6.23)岁;对照组女15名,男20名;年龄19-74岁,平均(51.83±6.54)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运用Lucas心肺复苏机治疗方案,详细如下:徒手胸外按压,快速安装Lucas心肺复苏机,选取按压位置,调整按压接触平面,控制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04次/min,选择连续按压模式,同时配合气管插管、抢救用药等治疗。

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法,详细如下:2-4人轮流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下限5cm及以上,频率100-120次/min,2-3min周期交替轮换。若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立即停止心肺复苏。若心肺复苏时间超过30min,且自主循环依旧未恢复,需立即告知家属,待家属同意停止抢救之后,即可停止心肺复苏治疗。

1.3 评价指标

按压结束后,触及脉搏,或是检测到血压持续超过30s,伴或不伴叹息样呼吸,即可判定为主循环恢复[4]。

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且持续超过24h,即可判定为心肺复苏成功。

记录2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便于后期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工作,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同时用x2来检验计数资料[n(%)]。当P<0.05时,提示组间的差异较为显著。

2 结 果

2.1 复苏效果分析

研究组主循环恢复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复苏效果的对比分析表 [n,(%)]

2.2 临床指标分析

研究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如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表 (min)

3 讨 论

多数危急重症病患在入急诊抢救室的时候需要立即心肺复苏[5]。在心肺复苏中,应重视按压的频率和幅度及按压中断的次数[6]。有效的胸外按压能够加快血液流速,并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灌注,促进自主循环恢复。

徒手心肺复苏是传统的复苏方式,其效果受按压的频率和深度等影响[7],尽管,相关指南中对心肺复苏按压的深度与频率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因个体的差异,会出现按压深度与频率和理论不相符的情况,研究显示,在心肺复苏病例当中,约有24-49%病患的心肺复苏无效[8]。

心肺复苏仪根据胸泵原理,采取机械性按压的方式对患者施以心肺复苏治疗,以确保按压的质量与持续性,能够提供标准且有效的按压,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患者发生肋骨骨折与气胸等并发症的风险[9]。

常玉辉的研究[10]中,对比了Lucas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显示,Lucas组主循环恢复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等指标均比徒手组缩短。表明,Lucas心肺复苏机的使用可显著提升心肺复苏的质量。而本次研究结果与常玉辉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于急诊复苏中运用Lucas心肺复苏机,效果好,患者主循环与血压恢复迅速,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徒手心肺病患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心肺血管病杂志》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精细化护理和心理护理用于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徒手攀岩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徒手“撕开”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