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全程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

2020-06-10 09:3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危重全程成功率

袁 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空军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6)

急诊患者发病急促、危重,如果不能及时的接受治疗,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创新急救护理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急救护理抢救成功率。由于对传统急救护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索,提出了全程护理服务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抢救时间。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全程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评价具体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危重患者作为开展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34例,女性患者的数量23例,57例患者的年龄在21-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43±11.27)岁,就诊时间为6-25h,平均就诊时间为(16.24±3.24)h,其中患者的疾病类型有:创伤性疾病患者1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10例、呼吸系统患者12例、其他类型疾病患者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30例,女性患者的数量27例,57例患者的年龄在20-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7±12.33)岁,就诊时间为5-24h,平均就诊时间为(16.71±4.25)h,其中患者的疾病类型有:创伤性疾病患者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12例、呼吸系统患者9例、其他类型疾病患者13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基本病情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发生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排除标准:两组患者均不具有精神类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其中主要包括: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做好吸氧处理以及心电图监护;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①强化医院急救中心与120院前急救之间的交接速度与准确度,同时120中心也要建立绿色通讯平台,确保能够及时、准确的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时的反馈给医院急救中心,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医院急救中心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为顺利抢救赢得充足的时间[1];②应该确保分诊的准确性,对于分诊工作而言,必须要由5年以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及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抢救床、氧气等,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与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的详细资料对其进行分诊抢救[2];③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主治医师进行配合,确保抢救的准确性与快速性,进一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④护理人员应该为危重患者做好优质基础护理,确保患者所携带的各个导管能够保持顺畅,避免导管出现脱落、弯曲等情况,同时整个抢救过程必须要在无菌的环境下完成,防治感染[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4.73%)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5.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3 讨 论

给予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与患者家属对治疗工作开展的配合性[4],有效的提高了抢救的效果,提升家属与患者对急救治疗的满意度,而且全程护理服务也能够进一步提抢救工作的针对性,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抢救时间,同时,在全程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也能够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疏导,十分有利于急救工程的开展[5]。

由此可见,采用全程护理服务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且也能够使患者提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的避免了医患纠纷,充分的帮助患者改善生活品质,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危重全程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