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0-06-10 08:52黄少战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钛板颌骨颌面

黄少战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百色 531500

颌骨骨折为口腔颌面外科中常见疾病, 该疾病患者常有骨折段移位、咬合错乱、张口受限等临床症状表现,这不仅会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严重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吞咽等功能[1]。 近年因意外事故频发,颌骨骨折的发生率也在增高,而在颌面创伤中,颌骨骨折的占比高达35%左右[2]。现临床广泛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而经最新临床研究发现, 钛板并不能为骨折愈合提供足够的固定力, 其需要联合颌间牵引以确保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 为观察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从该院2014年1 月—2019年8 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选出96 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对象为该院收治的96 例颌骨骨折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 组与B 组,每组48 例。 A 组患者年龄21~41 岁,平均(31.06±4.67)岁;男女例数比为34:14;骨折部位:单侧下颌骨折、双侧下颌骨折、单侧下颌伴颏部骨折、双侧下颌伴颏部骨折比例15∶14∶10∶9。B 组患者年龄20~40 岁,平均(30.08±4.14)岁;男女例数比为33∶15;骨折部位:单侧下颌骨折、双侧下颌骨折、单侧下颌伴颏部骨折、双侧下颌伴颏部骨折比例14∶16∶9∶9。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经过CT 或X 线检查确诊为颌骨骨折, 并符合手术指征者;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并已签署相关协议书; 研究已获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患有颅内或颈内严重感染疾病者;具有交流、意识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A 组采取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选择的固定材料为1.0 mm 的钛板 (4 孔、6 孔), 直径为2.0 mm 的钛螺钉(长7 mm),有直线型、Y 型、L 型。 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其结果确定合适的入路方案,全麻或者局部麻醉后,取仰卧位;按设计好的入路从下颌前庭沟底作切口,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使骨折端暴露,清除骨折血块、游离碎骨及肉芽组织;除净后,将骨折端复位,并用提前准备好的微型钛板放在合适的固定位置, 对骨折端进行塑形与固定;最后确认咬合关系以及患者的面部形态,确保恢复正常后清洗手术切口,并逐层缝合。 术中注意避开下颌神经管以及血管。

B 组采取在A 组的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治疗: 所用的颌间牵引接孔钉直径为2.0 mm,长有9.0 mm。使用影像学设备仔细观察患者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 随后于牙槽嵴处选择植入点(5~10 个),植入位置应尽量避开上颌窦与下牙槽神经管; 对植入点进行消毒后把颌间牵引钉拧入两侧第一前磨牙跟与上下颌尖牙之间 (其距离应在龈缘0.4 cm 处),并按顺时针方向旋入上下颌骨,以口腔内作牵引附着点,使用弹性橡皮圈固定牵引颌间,期间调整好弹性橡皮圈,确保患者完整咬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优良率、牙周指标变化、面部功能评分。

使用CT 定期复查患者颌骨愈合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经检查,患者颌骨解剖复位、钛板正常,伤口愈合为I期,且咬合正常,无并发症发生为优;患者颌骨解剖复位正常,钛板良好,伤口愈合在I 期,骨折断端偏移在2 mm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为良;伤口愈合为II 期,颌骨骨折未复位,钛板断裂或移位,咬合关系差并发生颌面部畸形现象为差[4]。 优良率=优率+良率。

牙周情况:菌斑指数(PI):牙龈边缘区无菌斑则为0;龈缘区牙面有较薄且明显菌斑, 用探针可刮出部分则为1;邻面或龈缘区存在较多菌斑为2;龈缘区或龈沟区有大量菌斑为3。 软垢指数(DI):1:牙面被软垢覆盖在1/3 以下;2:被软垢覆盖1/3~2/3;3:被软垢覆盖在1/3 以上。 牙龈指数(GI):0:牙龈健康;1:牙龈有轻度炎症,并存在轻微水肿,探诊未出血;2:牙龈有中度炎症,色红,有光亮水肿,探诊出血;3:牙龈有重度炎症,且溃疡、红肿明显,有自动出血现象[5]。

术前、 术后3 个月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的颌面部功能、开口功能评及咀嚼功能。 颌面部功能:咬合关系较差,患者牙中线明显不齐为3 分;患者咬合无力、疼痛,牙中线不齐,后齿咬合错位为2 分;患者咬合有力,且中线对齐,牙颌前伸咬合错位不明显为1 分。 开口功能:开口在一横指内为3 分;开口在一横指半以内为2 分;开口在二横指半内为1 分;开口度可达3 个横指为0 分。咀嚼功能:以颞颌关节症状评分,张闭口时有弹响或疼痛为3 分;张闭口时轻微的弹响或疼痛为2 分; 张闭口时无上述症状为1分[6-7]。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优良率

治疗后,B 组治疗优良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excellent and good treatment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后的PI、DI、GI 指数均有提高,B 组的指数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变化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dontal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变化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dontal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PI治疗前 治疗后DI治疗前 治疗后GI治疗前 治疗后B 组(n=48)A 组(n=48)t 值P 值0.44±0.15 0.43±0.16 0.130>0.05 1.42±0.18 1.20±0.11 2.390<0.05 0.51±0.12 0.52±0.13 0.160>0.05 1.64±0.15 1.41±0.10 2.990<0.01 0.69±0.23 0.70±0.18 0.080>0.05 1.72±0.35 1.32±0.47 2.140<0.05

2.3 面部功能评分

两组治疗后的颌面功能、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评分均有降低,B 组治疗后的评分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面部功能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acial func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面部功能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acial func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疗后咀嚼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0.09±0.08.730 0.01 2.25±0.63 2.27±0.50 0.060>0.05 0.42±0.08 1.05±0.07 15.220<0.01

3 讨论

临床治疗颌骨骨折以复位患者骨折端、 恢复其正常生理结构、咀嚼功能、面部结构等为主要目的。 由于颌骨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其与口腔的反应、咀嚼、面部美观等有关,该部位的毛血细管密集,骨折早期得到有效的复位与固定,可快速康复[8]。 现临床多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代替传统的牙弓夹板颌间牵引与不锈钢固定方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所用的钛材料能与人体软组织或者骨组织相容,其有着极好的生物相容性。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性,可长期存于患者体内;患者置入钛板后不需再进行二次手术, 这能降低患者因此发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应激反应[9]。

在该次研究中,B 组治疗优良率(95.83%)高于A 组(83.33%)(P<0.05);这表明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更明显。 分析原因,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手术操作方法简单, 不会造成患者颌骨组织损伤,且不会影响到面部美观;但也有研究指出[3],微型钛板并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固定力,会影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采用颌间牵引能够弥补单纯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不足,两者联合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稳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 在王钢[10]的研究中:对照组行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结果得出,观察组优良率(95.74%)高于对照组(82.98%)(P<0.05);该次研究所得结果与王钢的研究结果相近, 这就充分证明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 另外,该次研究观察患者的牙周变化发现,B 组的PI、DI、GI 指数均高于A 组(P<0.05);结果表明,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情况。 与传统固定颌骨骨折的方法相比,稳定上下颌的牙齿必须同时稳定,患者在恢复时期因长期无法开口,使口腔不能得到有效清洁,从而影响到牙周的健康;理论上,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可能会与传统固定颌骨骨折方法一样对患者的牙周组织造成不良的影响,可能会增加患者口腔异物。 但实际运用时,所用的微型钛板仅有7 mm,加之在口腔内的牵引附着点暴露不多,其不依靠牙体组织进行固定,并不会对患者的牙周组织或其黏膜有明显的影响, 患者在恢复期间也能正常的清洁口腔[11]。 与此同时,研究得出,B 组治疗后的颌面功能、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A 组(P<0.05)。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所用的钛板不会刺激患者的颌骨内相关组织,其无毒性,患者不会因此发生过敏或是排异反应; 同时钛板的面积与厚度较小, 其柔韧性较高,易于塑形,与颌间牵引联合后固定性更高;而患者经过固定后也不会影响到患者进食[12]。 所以,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并不会严重损伤到患者的颌面功能、开口功能以及咀嚼功能,反而是能够有效促进骨折端愈合,恢复相关颌骨功能。

综上所述, 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能够减少牙周组织损伤,改善患者的牙周情况与颌面功能、开口功能、咀嚼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钛板颌骨颌面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轧制方向对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颌面创伤特征及预防策略的调查研究
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眶壁骨折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观察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美学原理在口腔颌面创伤救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