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的三种原料栽培香菇的配方试验

2020-06-11 13:22陶祥生黄卫华吴国锋
食药用菌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桃壳培养料木屑

陶祥生 黄卫华 吴国锋

经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的三种原料栽培香菇的配方试验

陶祥生 黄卫华*吴国锋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浙江 庆元 323800)

在常规杂木屑培养料配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经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处理的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比较各配方香菇生长情况的结果:在添加49%、62%、78%的经发酵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的培养料中,香菇菌丝均能生长;综合考虑产量、生物转化率,以49%的添加比例更适宜,其中添加49%经发酵山核桃壳的培养料配方的平均单袋产量较高,达698.67 g,仅比常规杂木屑配方低4.36 g。

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香菇产量

中国是油茶()、板栗()和山核桃()的生产大国,每年产生油茶壳、板栗壳和山核桃壳上千万吨,这些果壳大都作为废弃物随意堆放,腐烂发臭或就地焚烧,一直未得到有效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使用微生物菌剂,添加不同比例的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进行堆制发酵,使其由不稳定状态转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并降解了油茶壳中的皂素等,经安全处理和保存,成为一种良好的食用菌栽培原料。通过微生物菌剂堆制的方式实现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的合理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废弃物污染、部分缓解农业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可以为油茶、山核桃、板栗产区找到创收新途径,产生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红糖、豆粕、EM菌剂(河南南华干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尿素。

1.2 堆制发酵原料配方

分别将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干重)与红糖(干重)、豆粕(干重)、EM菌剂(20 kg原液)、尿素,按照100︰1︰1︰1.5︰3.27的比例混合,加水调整堆料的含水率至55%。

1.3 堆制发酵与取样方法

堆肥期间,在第3,6,9,12,18,24,30,36天进行翻堆;翻堆后从堆体的上、中和下三部位多点取样混匀,再用四分法取均匀样品500 g,于-4 ℃冰箱保存待测,取样时间可依照翻堆时间选择。测C、N、P、单宁和皂素等含量及pH,每天记录堆体温度和室温。

1.4 发酵料检测分析方法

(1)pH测定。新鲜的样品用去离子水按水土比1∶10[(g)/(mL)],在室温下,于200 r/min下水平振荡1 h后,用pHS-25型pH计直接测定pH。

(2)单宁皂素含量测定。在沸水浴中将单宁从样品中提取出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其在765 nm下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照得出含量;样品中的皂素经过酸水解、碱水解后产生皂苷元,利用皂苷元不溶于水的性质,将水解后的液体倾注在水中使其沉淀析出,测得皂苷元的质量,再换算成皂素的质量,即得到单宁皂素含量。

1.5 栽培试验菌株

供试香菇菌株为庆科212,浙江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保存。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培养。

1.6 栽培试验配方

以经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的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和杂木屑作为主料(变量),以10%麸皮、1%石膏、1%红糖为辅料(定量),组合为9个试验配方。各配方主料配比如下。

油茶壳:B1,78%油茶壳;B2,62%油茶壳,16%杂木屑;B3,49%油茶壳,29%杂木屑。

山核桃壳:D1,78%山核桃壳;D2,62%山核桃壳,16%杂木屑;D3,49%山核桃壳,29%杂木屑。

板栗壳:E1,78%板栗壳;E2,62%板栗壳,16%杂木屑;E3,49%板栗壳,29%杂木屑。

以常规杂木屑配方为对照(CK):78%杂木屑、20%麦麸、红糖1%、石膏1%。各配方培养料含水量为50%,每个配方设3次重复,每重复30袋。

1.7 栽培试验方法

按照上述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均匀,装入15×55(cm)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扎口。高压灭菌116 ℃保持2 h,自然冷却50~60 ℃后出锅,移到无菌室冷却、接种,接种完成后移入培养室内培养,发菌期温度控制在22~26 ℃,空气相对湿度50%左右。菌丝满袋后移至出菇房,视天气情况进行通风,保持适当散射光,按常规方法进行转色和出菇管理。于菌盖七八分成熟时采收。

1.8 出菇性状与产量

测定各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观察记录菌丝长势和满袋时间;统计3潮菇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堆制发酵处理前后的营养与抑菌物质含量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处理,油茶壳、板栗壳、山核桃壳中的单宁、皂素都被降解,碳氮比更趋合理。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降解菌,为油茶壳、板栗壳、山核桃壳的堆肥化应用及新产品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不同培养料配方的香菇菌丝生长情况

表1 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前后的油茶壳、板栗壳、山核桃壳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各配方培养料香菇菌丝均能正常生长,其中以添加49%经发酵山核桃壳的配方D3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快,达12.25 mm/d,其次是添加62%经发酵板栗壳的配方E2和常规配方(CK)。除添加78%经发酵油茶壳的配方B1的菌丝长势表现纤细较弱外,其余9个配方菌丝长势均洁白、粗壮。

菌丝平均满袋时间以配方D1、E2和对照较快,均为42天;其次为配方D2、E1、E3,均为43天;添加经发酵油茶壳的配方B1、B2和B3的发菌速度均较慢,分别为66天、56天和51天(表2)。

2.3 不同培养料配方的香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不同培养料配方香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不同(表3)。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料中加入49%经发酵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的配方B3、D3E3,其平均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较高,尤其配方D3的平均单袋产量达698.67 g,仅比对照低4.36 g。配方B1、D1、E1生物转化率均较低,其中配方B1仅5%,表明经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处理的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不宜全部替代(添加量78%)传统培养基中的杂木屑栽培香菇。

表2 不同试验配方的香菇菌丝生长情况

表3 不同试验配方的香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菌剂堆制油茶壳、板栗壳、山核桃壳,可提高磷含量,降解单宁、皂素,对油茶壳、板栗壳、山核桃壳的堆肥化应用及新产品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得所培养的香菇菌丝粗壮、洁白、浓密、生长整齐。

试验还表明,用经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处理的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作主料,只有与木屑等原料合理搭配,才能提高生物转化率,否则香菇产量低。本试验以加入49%经发酵山核桃壳的培养料配方D3较适宜栽培香菇,平均每袋产量达698.67 g,与传统杂木屑配方产量相近。生产完香菇后的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废料还可循环利用,用作蔬菜有机肥,既减少化肥的施用又可培肥地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收。

使用经发酵的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与木屑及其他辅料的配方优化,尚需进一步试验。

[1] 黄卫华, 陶祥生, 杨瑞恒, 等. 葡萄枝屑栽培黄金菇配方试验初报[J]. 食用菌, 2019, 41(2): 48.

[2] 陶祥生, 黄卫华, 杨瑞恒, 等. 葡萄枝屑栽培平菇配方试验初报 [J]. 食用菌, 2019, 41(3): 43.

[3] 陶祥生, 黄卫华, 叶长文, 等. 栗苞基质栽培灰树花试验初报[J]. 食用菌, 2014, 36(1): 38.

[4] 王伟科. 基质对秀珍菇生长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4): 506-508.

[5] 陈鼎源, 王鹏, 欧金盾, 等. 油茶壳栽培香菇、金针菇的初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1992(3): 60-64.

[6] 覃宝山, 覃勇荣. 板栗生产和加工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研究概述[J]. 大众科技, 2014, 16(8): 76-79.

[7] 来永斌, 王琦, 谢维. 固氮菌,磷、钾细菌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食用菌, 1999(6): 5-6.

庆元县高层次人才项目(2017RC01)

陶祥生,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香菇、灰树花品种的选育、试验及推广,野生菌驯化、栽培工作。

黄卫华,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食用菌的新型基质开发与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育种驯化等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E-mail:103370160@qq.com。

S646

B

2095-0934(2020)03-195-03

猜你喜欢
核桃壳培养料木屑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高锰酸钾改性核桃壳基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木屑
口腔溃疡用核桃壳粉漱口
嚯,钻木真的能取火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用核桃壳制作工艺帆船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