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导图在来华留学生工科化学中的教学应用
——以“化学键”一节为例

2020-06-12 05:19华庭碧闫晨阳阳青青
山东化工 2020年8期
关键词:化学键工科留学生

华庭碧,闫晨阳,阳青青

(三峡大学 材料与化工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工科化学作为大学化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有较强的知识理论性、复杂性、综合性、相关性以及系统性等特点,是工科化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课程。用中国传统的以教师为绝对主导的方式教育来华留学生将会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也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是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开创的一种开启人类大脑无限潜能的思维形象化的方法[1]。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将大脑接受到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最终以一种逻辑性的图文呈现[2]。思维导图还极大的弥补了人脑在快速记忆方面的缺点[3]。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大脑中不断形成知识逻辑结构的过程[4]。思维导图非常符合这样的学习规律,可以用于梳理各种复杂的知识点。学习者也可以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建立知识框架。现在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工科大学化学》第四章第二节“化学键”为例,浅谈思维导图在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

1 来华留学生工科化学的教学困难

传统的留学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分工很鲜明,教师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或反应者。这样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困难(1):来华留学生学习知识背景不同。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中学教育背景有着很大差异,化学知识基础层次不齐。教师难以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困难(2):难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中。传统灌输式教育往往禁锢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助长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惰性,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困难(3):工科化学教学中涉及众多的化学基础知识需要记忆,传统教学不利于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以上几点都是传统模式在留学生工科化学教育中存在的极大问题,这也使得留学生教学质量不佳。

故而来华留学生的工科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思维导图教学不仅能跨越语言知识背景障碍,还能表达抽象晦涩的知识信息,并且还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极大的解决了来华留学生工科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重大困难。

2 思维导图在“化学键”一节中的教学应用”

2.1 课前知识框架的导入

思维导图是课前知识框架导入的有效工具。一方面,思维导图能帮助教师建立整个科目知识的框架体系,能有效的进行科目知识资源的整合,使得整个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教师通过制作每一章节重难点思维导图,能很好的串联各知识点,方便于课堂讲知识的衔接。另一方面,对于留学生而言,语言讲解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混淆,不利于理解,而思维导图能直观的呈现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化学键”这一概念,传统的语言解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区别,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然而利用思维导图授课,教师带领学生从“化学键”的概念出发,用对比的方法讲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相关的知识点,再带领学生逐一画出如图1黑色部分所示的“化学键”知识结构框架图。通过此图留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并记忆“化学键”的概念以及从化学键衍生出的相关知识点。

图1 “化学键”知识结构框架图

2.2 课堂分组讨论扩充相关知识

思维导图的又一优点在于能随时添加插入新的导图,这也是学生思维发散的一种方式。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建立知识框架的过程,老师引导留学生从化学键的概念发生联想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不断思考补充,将上节课学习的“原子结构与周期性”知识与本节课的化学键知识进行关联(如图1蓝色部分所示)。

2.3 课堂总结和课后复习

在分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化学键的作用引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预习(如图1红色部分所示)。课后学生也能简单清晰的通过制作章节思维导图知识框架达到复习、整合知识的作用。

3 结语

来学留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效果不好、效率不高、学生兴趣不大”的问题,本文以留学生工科化学为例,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从课前知识框架导入、课堂讨论、课堂总结和学生课后复习等几个方面讲解思维导图的优点。总之,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不仅能节约留学生的学习时间、助于学生充分记忆,还利于留学生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掌握。

猜你喜欢
化学键工科留学生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化学键”教学尝试
基于微观认识的“化学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