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2020-06-12 11:32赵欣欣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空腹维生素胰岛素

[摘要]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25(OH)D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并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对象血清25(OH)D水平及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 试验组病例25(OH)D低于对照组,FBG、SDP、SBP、BUN、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病例分为不同年龄组,发现男、女性年龄≥70岁年龄组25(OH)D水平最高,分别为(39.69±17.33)mmol/L、(38.04±16.55)mmol/L,相同年龄段中男女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性分析表明,25(OH)D水平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者,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25(OH)D水平越高;空腹血糖水平越高,25(OH)D水平越低。

[關键词] 2型糖尿病;血清25-羟维生素D;空腹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3(a)-0036-02

维生素D属于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饮食与自身合成是其主要来源。最近几年中,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指出[1],维生素D不仅有调整骨代谢及钙磷代谢的作用,且还能维持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尿病的发病及血糖控制情况存在相关性。25(OH)D是维生素D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其在血液中的含量能反映出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该文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与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名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血清25(OH)D水平改变和T2DM之间的关系,以期更科学的指导疾病防治工作,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降低T2DM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抽取该院内分泌科接收的80例T2DM患者(纳入试验组),均符合200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排除近期(3个月内)服用维生素D或钙剂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处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100名志愿者(纳入对照组)。试验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50~81岁,平均(63.27±12.30)岁。对照组中男53名,女47名;年龄48~92岁,平均(64.61±13.51)岁。两组入选对象以上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记录受检者性别、年龄、疾病史、检测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量身高与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抽取空腹状态下4 mL肘静脉血,采集其血清并放置在-20℃冰箱内保存,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测定血清25(OH)D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与生化指标,不同年龄段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相关性。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选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与生化指标对比

两组年龄、性别、BMI、Cr、TC、UA水平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例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FBG、SDP、SBP、BUN、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比较

已经试验组80例患者年龄取值范围为50~81岁,分为50~59岁、60~69岁、≥70岁3个不同的年龄组,各年龄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发现男、女性年龄≥70岁年龄组25(OH)D水平最高,相同年龄段中男女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相关性分析

和血清25(OH)D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的有BMI(r=-0.745,P<0.05),TG(r=-0.094,P<0.05),TC(r=-0.407,P<0.05)、FBG(r=-0.241,P<0.05),而和年龄之间无相关性(r=-0.032,P>0.05)。

3  讨论

维生素D的缺乏与不足是当今社会中一类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最近几年中维生素D在调节机体钙磷代谢方面体现的作用已被证实,且还有很多研究指出维生素D的缺乏和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故而准确评估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态具有很大现实意义。有报道称[3],国内老年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达到了69.2%,但在现实调查中通常没有达到60.0%,这可能和T2DM患者有意识的参与户外活动、接受光照时间较短等相关。

25(OH)D是维生素D的主要活化形式之一,即骨化三醇,其是发挥该药品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成分,经典作用是调整钙磷代谢,提升钙、磷吸收效率,在骨骼代谢、骨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经证实,T2DM的发病机制以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冯斯[4]在研究指出,25(OH)D能在胰岛细胞中表达,其在维持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方面体现出较好效能,而胰岛素的分泌食欲是一个钙依赖过程,另外,胰岛细胞上存在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通过结合蛋白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过程,进而影响机体的血糖浓度。维生素D缺乏会削弱糖负荷进而诱发胰岛素分泌过程,如果能及时补充维生素D,则通常能纠正胰岛素异常分泌过程。

在该次研究中,试验组受检者空腹血糖浓度为(8.95±3.50)mmol/L、血清25(OH)D水平为(36.62±11.74)ng/mL,对照组以上两项指标对应的水平分别为(4.60±0.39)mmol/L、(45.24±14.60)ng/mL,经对比分析,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维生素D和血糖水平是相互影響,会加重病情[5]。

在该次研究中,低年龄段者血清25(OH)D水平偏低,这可能和该类群体比老年患者面对更繁重的工作及生活压力,长时间在室内工作而接受光照时间不足及没有及时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等相关。且该次研究中,相关性分析表明,25(OH)D水平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这说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诱发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分泌受损的主要原因。另外,25(OH)D还和BMI、TG、TC之间呈负相关性,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和肥胖存在一定相关性,与国内部分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者,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25(OH)D水平越高;空腹血糖水平越高,25(OH)D水平越低。临床应加强25(OH)D水平的监测,以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更明显的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宋为娟,杨瑞霞,任真,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糖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9):2379-2382.

[2]  孙颖,李君,罗微.25-羟维生素D_3对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10):2033-2037.

[3]  张铭晖,刘春丽.1,25-二羟维生素D_3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6,22(15):3073-3075,3079.

[4]  冯斯.2型糖尿病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7,24(4):20-23.

[5]  李明霞,赵轶峰,左丽娟,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胰岛素早相分泌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24):2411-2413.

(收稿日期:2019-12-09)

[作者简介] 赵欣欣(1979-),女,黑龙江讷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治疗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空腹维生素胰岛素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采血为何要空腹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