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2020-06-12 11:32陈少英易燕芬吴惠平黄翠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连续性用药血糖

陈少英 易燕芬 吴惠平 黄翠明

[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遵医用药、饮食控制、运动管理及血糖监测方面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P2 hPG、HbAlc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实施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优化其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3(a)-0154-02

糖尿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指的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占据糖尿病比例高达90%,其病因为胰岛素生物作用缺陷,以过度肥胖、疲乏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1]。长期血糖偏高,会导致人体内部水电解质紊乱,脂肪、糖类、蛋白质代谢异常,造成多种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并加强护理干预。而且,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患者住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会转移到社区,居家治疗,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会逐步降低,影响到血糖控制效果,需加强干预[2]。该次试验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旨在探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受医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跨度为45~76岁,平均为(61.8±1.2)岁;病程分布在1~10年,平均为(5.92±1.34)年;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26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9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跨度为43~76岁,平均为(61.9±1.3)岁;病程分布在1~10年,平均为(5.93±1.33)年;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27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8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的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由相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遵照医嘱用药,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加强自我管理,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复查。

观察组行连续性护理干预,由分泌内科护理人员组建成连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在患者住院时,采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糖尿病病程、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方案、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建立随访档案,了解患者的饮食、作息、运动习惯,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记录患者胰岛素应用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等,为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随访、电话随访、入户随访等方式,实施以下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受到疾病影响,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焦虑、恐惧、愧疚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明晰患者的心理特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忧虑与烦恼,多加劝慰引导,让患者放宽心,坚持用药,介绍病情控制良好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引导家属多关心患者病情,保持足够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好好照顾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②健康宣教。出院后1~3个月电话随访1次/周,4~12个月电话随访1次/月,了解患者病情进展,询问患者有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病情加重症状,警惕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给予个性化健康指导。构建微信公众号,让患者扫码关注,每日推送糖尿病防治、护理知识,包括常用降糖药、胰岛素的应用知识及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督促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发放每日血糖监测表,指导患者应用血糖检测仪,每日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如实填写在表格中,交给护理人员,纳入健康档案;③用药指导。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以及无故中止用药、减少用药量、忘记用药的危害,为患者提供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导,胰岛素注射部位可选择腹壁、臀大肌、大腿前外侧、三角肌中下缘等部位,同一部位连续注射不超过1次,胰岛素针头不可多次使用,否则针头前端会产生毛刺或倒钩,增加注射时的痛感,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且注射室应使用酒精严格消毒,以防感染;④饮食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以大米、白面、小米、燕麦等为主食,搭配适量的豆制品、粗杂粮、谷薯类食物,每日进食5~6餐,固定进餐时间,食物清淡少油,低脂低盐饮食,食盐摄入量应少于8 g/d,以橄榄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烹饪食物,每日食用100 g瘦肉,400~500 g蔬菜,忌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食物,多饮水,尤其是在晨起、睡前及运动后,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 200~2 000 mL;⑤运动干预。坚持适度锻炼,餐后0.5 h,进行上肢运动锻炼,两手举起,进行交替运动和上下运动,持续15 min,3次/d,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餐后1~2 h,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期间警惕低血糖等症状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1.3  判定标准

自制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估表,评价患者在遵医用药、饮食控制、运动管理及血糖监测方面的行为,各维度分数为0~25分。干预12个月后,对比两组相关血糖指标水平情况,包括:①空腹血糖(FPG);②餐后2 h血糖(2 hPG);③糖化血红蛋白(HbAlc)[3]。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管理行為评分对比

观察组在遵医用药、饮食控制、运动管理及血糖监测方面的评分均显著要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FPG为(6.58±0.84)mmol/L,2 hPG为(9.43±1.72)mmol/L,HbAlc为(6.34±0.78)%;对照组FPG为(9.86±1.45)mmol/L,2 hPG为(13.84±1.63)mmol/L,HbAlc为(7.98±0.73)%,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6、6.287、5.132,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差,严格把控用药时间及剂量的意识不足,自我管理效能差,影响到治疗效果,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延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覆盖医院各个健康照顾场所以及社区、家庭等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间的护理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由护理人员可采取电话随访、入户随访等多种方式,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态,提升其疾病认知水平,帮助患者掌握在用药、饮食、运动上详细的注意事项,进一步为医治疗效的提高奠定有效基础[5]。

该次研究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连续性护理干预实施于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薛晶晶.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微信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9(7):1073-1074.

[2]  张宝霞.多元化护理对干部病房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6(15):112-113.

[3]  荫晴,陈秋云,方姗姗.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4):2645-2646.

[4]  欧卫卫.以奥马哈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青壮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J].循证护理,2019, 5(7):661-663.

[5]  邓维,潘伟,陈柳娟,等.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 23(5):499-501.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简介] 陈少英(1986-),女,广东佛山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连续性用药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