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

2020-06-12 11:47孟红霞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算式创设教材

孟红霞

“构建‘五环一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数学素养实施策略的研究”这项课题的第一环节,就是怎样合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作为课题负责人,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问题情境故事化,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教师可以把教材中一幅幅图画所反映的问题编成有趣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上、下”这节课时,教材的问题情境是装有蔬菜和水果的多层冰箱。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边展示边故事导入: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与小动物们相处得非常好……随着生动形象的动画呈现,学生觉得非常新奇,注意力特别集中。

我顺势导入新课:树爷爷打开装有蔬菜和水果的冰箱,准备奖励主动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了。那么,西红柿在苹果的上面还是下面?白菜的上面有什么?苹果的下面放有什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有效参与

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在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让学生投入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在耳听、眼看、口说、手做、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加减法”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放学回家后,每个学生准备7颗糖装进书包。第二天上课时,我给学生每人发了一张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纸上事先用彩色粉笔画了一个圆圈。然后,我让大家把糖拿出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顿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接着,我提出要求:同桌轮流做,一個人将手里的7颗糖同时朝圈里掷1次,另一个人记下圆圈内外各有几颗糖,然后根据每次圈内外糖果的数目,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孩子们看似在玩,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有关“7的加法和减法”。

三、问题情境生活化,增加直接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展现,但可以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例如,在教学“圆、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买卖物品”的模拟活动,学生不仅顺利掌握了货币知识,还锻炼了实际应用能力。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算式创设教材
教材精读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