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的护理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13 08:23孙幸佳徐丹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心衰幸福感常规

孙幸佳,徐丹华*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是引发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常用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使心房纤颤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复转为窦性心律,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1]。针对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需实施合理的护理方案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我院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观察全面护理临床效果,以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胺碘酮治疗的56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电脑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8例。其中,常规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52-75岁,平均(63.9±4.3)岁,病程3-36月,平均(18±5)月;研究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51-76岁,平均(62.7±4.1)岁,病程3-38月,平均(19±6) 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护理方法

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整洁,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研究组接受全面护理,①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前,结合患者药物过敏史以及用药史,带领患者进行相关系列检查,如肝功能、电解质稳定及心肌酶水平等,以保证临床用药方案准确性。②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了解患者内心真实需求,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缓解焦虑、恐惧的情绪,情绪激动、感冒、用力排便、过度运动等均可能导致心衰复发,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避免诱发因素发生。③病情监测,用药前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时刻关注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实施对症支持治疗,此外需与患者提前沟通,确定患者是否服用其他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④静脉注射时,选择弹性好、血液充盈的静脉,避免胺碘酮静脉滴注给患者静脉造成强烈刺激感等不适感[2]。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指标,采用Zung焦虑量表和Zung抑郁量表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3]。②主观幸福感,采取主观幸福量表评定,与评分成正比,评分范围0-100分。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评分调查表评定,与评分成正比,评分范围0-100分。

1.4 数据统计分析

运用Spss21.0软件计算此次研究中取得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心理指标对比

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心理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实施后,研究组患者心理指标水平较常规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理指标对比

2.2 主观幸福感、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80.59±4.88)分,常规组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71.35±4.90)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2.11±3.16)分,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3.07±3.50)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碘胺酮是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其可有效抑制患者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起效速度快,可有效减少负性肌力,但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治疗期间更需提升护理干预质量[4]。整个治疗过程加强护理措施,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常规护理技能,可随时洞察患者心理变化情况,掌握患者心理特征,实施个性化心理疏导,使患者身心放松、处于舒适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5]。治疗前帮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可保证临床用药方案准确性,用药期间密切关注临床生命体征及用药反应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心理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常规组更低,有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主观幸福感、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胺碘酮治疗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升患者幸福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衰幸福感常规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常规之外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