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0-06-13 08:24谢美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心血管我院药物

谢美红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江苏 苏州 215000)

临床上,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疾病类型主要为冠心病、心梗、心肌病、心肌缺血等,较高的发病率为该疾病的主要特点,同时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一定威胁[1]。该类患者到院进行治疗的时候,因为疾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良好的护理措施,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尽可能的提高护理质量,最终得到良好的治疗[2]。本文为很好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特从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86例进行统计学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86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患者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女分别为26例、17例;年龄下限、上限分别为45岁、72岁,平均年龄为(58.9±6.4)岁;病程下限、上限分别为3年、8年,平均病程为(5.8±2.4)年;分析患者疾病类型,冠心病、心梗、心肌病、心肌缺血分别为12例、16例、8例、7例;对照组43例,男、女分别为27例、16例;年龄下限、上限分别为44岁、73岁,平均年龄为(58.2±6.1)岁;病程下限、上限分别为2年、9年,平均病程为(6.1±2.1)年;分析患者疾病类型,冠心病、心梗、心肌病、心肌缺血分别为11例、17例、9例、6例。不同组别患者基线资料相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常规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为主体成立健康教育小组,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并对患者开展小组教育、个体指导、集体宣教等各种方式的健康宣教。此外,在健康教育中,还可以通过发放知识手册、开展知识讲座、制作影音视频等对疾病、健康知识进行宣传。(2)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小组需要积极的为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内容,并引导患者意识到不良心理与疾病发展的恶性循环,引导患者掌握自我调节手段,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3)饮食教育,健康教育小组要结合患者病情状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并嘱咐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事物,要做到戒烟戒酒,并减少胆固醇、脂肪等的摄入。(4)用药教育,健康教育小组需要为患者详细讲解用药知识,包括药物用法用量、相关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并且要引导患者掌握相应的自救知识。(5)生活教育,健康教育小组要指引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休息时间充足,并保证睡眠质量。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结合患者身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案,引导患者通过锻炼来提高机体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通过我院自编的调查表观察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评分和药物使用评分变化状况,各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疾病知识状况越高、自我护理越好和正确使用药物率更高[3]。同时对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静脉炎、下肢静脉血栓、坠床、压疮、跌倒)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观察,通过我院自行编制护理满意调查表判定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总分为100分,得分同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呈正相关,护理总满意度=100.0%-不满意度[4]。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涉及的全部数据通过SPSS24.0统计软件包处理,年龄、病程、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评分和药物使用评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疾病类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等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若P<0.05,则代表统计学差异明显,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评分和药物使用评分变化状况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评分和药物使用评分变化状况(±s,分)

表1 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评分和药物使用评分变化状况(±s,分)

组别 时间 疾病认知评分 自我护理评分 药物使用评分观察组(43例)护理前 74.6±5.2 78.2±7.1 76.5±4.6护理后 92.6±3.9 96.8±2.7 94.5±3.8对照组(43例)护理前 75.4±4.8 78.9±6.8 77.4±5.1护理后 84.3±4.2 85.4±5.1 85.7±3.4

2.2 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相对比见表2:

表2 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相对比[n(%)]

2.3 不同组别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相对比见表3:

表3 不同组别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相对比[n(%)]

3 讨 论

临床上,心血管疾病若没有被很好的控制,极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且该疾病康复时间较长[5]。常规护理模式不能有效满足患者需求,所以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根据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这能有效的弥补患者对疾病认知的片面性以及缺失的自我护理意识,很好的提高整体护理质量[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评分、药物使用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2.6±3.9)分、(96.8±2.7)分、(94.5±3.8)分、2.3%、97.7%,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护理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血管我院药物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