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病区优质护理中实践应用

2020-06-13 08:24朱晓峰周梦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病区网格化骨科

朱晓峰,周梦佳

(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如东 226400)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管理机制是将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管理现状等作为依据[1],全方位管理各网格单元,既往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较多,后在各医院病房中也有所应用。在骨科病区优质护理中,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护理需求和护理人员作为依据进行划分,能优化骨科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全面性和有效性[2]。故本研究选择我院骨A病区中14例护理工作人员,旨在观察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病区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A病房中14例护理工作人员,观察2018年2月-2019年2月未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及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管理质量及满意度。14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53岁,平均年龄为(29.22±6.16)岁;工龄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33年,平均工龄为(7.92±4.17)年。

1.2 方法

网格化管理模式如下:(1)组建管理小组:将14例护理人员分为两大组,将其护理能级与工作能力作为依据推选出小组长,并与低年资护士进行两两结对。各小组分别负责20-30张床位,保确护理过程无缝隙,让其更具全程性和连续性。护士长每日在综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及护理人员结构的基础上,及时调整重病人与大手术病人至组长负责;在夜班排班中,两组护理人员间隔排班,确保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2)加强护理培训:由科室组织骨科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深入了解骨科疾病知识及护理要求,强化操作技能,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3)实施网格化管理:①在具体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还要深入观察患者病情,增强护患沟通,完善护理干预。②科室内每周需总结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情况,若护理过程存在不足之处,需相互讨论,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建议,并在微信工作群中进行通告,组织改进方式培训,做到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骨A病区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变化情况。护理质量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区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观察,每项最高100分。满意度则向护理人员发放骨科科室自制问卷,问卷得分在80分以上为满意,在60-79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在60分以下则是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分析

表1 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分析(±s)

表1 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分析(±s)

组别(n=14) 基础护理(分) 专科护理(分) 病区管理(分) 风险管理(分)2018年2月-2019年2月 84.45±3.81 85.59±3.86 82.26±3.09 83.64±3.37 2019年3月-2020年3月 92.73±3.67 93.28±3.52 90.15±3.48 91.19±3.72 t 5.8564 5.5079 6.3435 5.628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019年3月~2020年3月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病区管理评分、风险管理评分高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差异性显著,P<0.05。

2.2 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度分析

表2 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度分析

2 0 1 9 年3 月~2 0 2 0 年3 月 护 理 人 员 满 意 度 为1 00.00%(14例),高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71.43%(10例),差异性显著,P<0.05。

3 讨 论

基于网格电子地图理念,网络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在其应用中根据工作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挑选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网格,能提高管理质量。网格化管理模式最早应用于城市管理,依托网格单元协调机制及现代信息技术,可实现较高的管理效率,其高效化、精细化、全覆盖、信息化的特点,能增强各网格单元的交流沟通,便于优化人员配置,及时发现管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3]。

骨科病区接收患者的特点是骨关节受损、恢复期长、日常行为受限等,患者多存在负性情绪,若护理措施不得当,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延长预后恢复时间,改善护理质量十分必要[4]。将护理人员结构及患者实际情况作为依据,由护士长或小组长进行人员调配,不仅能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还能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完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护患沟通等工作,还需让护理人员评估分管患者的身体状态及预后风险事件[5],及时采取护理干预,能促进护理安全性的提升。为避免护理失误或护理态度差等事件的发生,护士应在定时巡房的基础上增加不定时巡房,能提升护理人员自管能力,规范自身护理行为。此外,每周质控活动中通过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总结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安全事件等,对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投入到下一轮网格化管理中,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网格化管理模式能提升骨科病区的护理质量,且护理人员满意度较高,其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能为骨科患者提供更为优异的服务,从而改善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病区网格化骨科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城镇燃气管道网格化动态后果评估方法研究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