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课堂提问,助力学生学习思考深入

2020-06-15 06:42项加中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细化提问小学数学

项加中

[摘要]教师应贴近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以及课堂动态生成去设计提问,从而助力学生的学习思考深入,助推他们的数学学习向着纵深有效推进。同时,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进一步关注,学会融入课堂探究学习之中,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具思考力,也充满无限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细化;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43-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会从适合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角度、从学生数学学习的质态人手,精准地把握数学教学的节奏,设计好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课堂提问,以此启迪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思考,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学习热情,以及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深入,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激情,也洋溢着智慧。

一、贴近内容巧提问

教师要学会深度解读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点,创设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分析、研究等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研究,进而助推学习不断深入。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如,在人教版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得紧扣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等要点,精准地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习投入,让有效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师:看屏幕,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两盘苹果,左边盘子中有9个,右边盘子中有4个,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生2:应该把两盘苹果合起来,就是求9+4是多少。

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打算怎样计算呢?

生3:9+4就是把9与4合起来,是13。

师:你的计算很直接,不错!其他同学,还有新的思考吗?可以在小组中动手试一试、议一议。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相互说方法)

生4:我感觉直接数比较简单。

生5:不好吧!我们总不能带着很多小棒吧!

生6:是的!我们小组先把右边盘子中的4个苹果分成1个和3个,其中的1个和左边盘子中的9个合起来正好是10个,再加上右边盘子剩下的3个,就是13个。

师:你们的研究很了不起,这是很多数学家都推崇的方法。各小组用这种方法再试一试。

(学生活动,进一步体验“凑十法”的计算原理)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7:我们是把9个分成6个和3个,把6个与4个合起来也是10个,再与3个合起来就是13个了。

纵观案例,教师的提问可谓寥寥无几,但笔者认为,都是画龙点睛之笔。试看第一问,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屏幕的同时抛出问题“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简洁明了,为学生排除不必要的干扰,直接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就会很轻松地关注到9个苹果与4个苹果,以及对应的数学问题。紧接着,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9+4”该如何计算。面对学生直接的口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计算方法,但随即话锋一转,“其他同学,还有新的思考吗?可以在小组中动手试一试、议一议”,引领学生走出当前的学习状态,进入合作探究。

二、贴近学生巧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精准地解读文本,把握知识的脉络,又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兼顾他们的知识起点,设计出一系列角度巧妙、层次清晰的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和探索,从而实现学习活动的深人,促进有效学习的缔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机,更充满活力。

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角的原型,并以此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助推學习不断深入。

师:你们准备的材料都带来了吗?用2根硬纸条和1个图钉,你能创造出哪些图形?

师:你知道自己创造的是什么图形吗?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它们吗?

生1:这个图形就是角。剪刀的口张开时,就是这个图形的样子。

生2:这个图形叫作角,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也会形成一个角。

生3:我妈妈说,斜拉桥的索与桥面形成的也是角。

师:你能把活动角变大一些吗?

(学生动手,试着把自己做的角拉大一些)

生4:只要把2根硬纸条的口张开得大些,角就大些,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师:你能创造一个与你同伴的角一样大的角吗?试试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尝试做一个与小伙伴的角一样大的角)

生5:只要我们把两个角的图钉重合,把硬纸条也重合,那么得到的角就一样大了。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角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有没有什么特点呢?

生6:把组成角的硬纸条张开大些,角就变大;张开小些,角就变小。

生7:如果图钉、硬纸条都重合,角就是一样大的。

贴近学生的现实去谋划教学,酝酿好教学的细节,是打造有效数学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稳健发展的重要渠道。案例中,教师以学生真切的体验为起点,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联系生活中拓展学习视角,丰厚学习感悟,从而实现“角的初步认识”学习的深人。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前准备的素材,从创造角开始联系生活,探寻生活中的角,使得学生关于角的认识变得丰厚、深刻。同时,教师利用一系列问题,如“你能把活动角变大一些吗?”“你能创造一个与你同伴的角一样大的角吗?试试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等,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因为整个学习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积累进行的,所以他们的实践是真实的,他们的交流是有底气,这些有利因素的整合,促进了他们学习思考的深入,促进了有效学习的实现。

三、依托生成巧提问

生成是学生有效数学学习的试金石,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灵活地应对和科学地处理各种动态的生成信息,并把它们整合到既有的教学预设之中,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要根据生成来调整课堂提问,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让问题的导向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促进学习思考深入,进而让数学课堂涌动着蓬勃的生机。

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须重视课堂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并以此设计学习问题,诱导学习思考的深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富灵性。

师:看屏幕,了解数学信息,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

生1:屏幕上显示的是5筒带2个羽毛球,每筒10个,将它们平均分给三年级的2个班,问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羽毛球。

生2:平均分是列除法算式,为52÷2。

师:不错!你会用小棒摆一摆平均分的过程吗?试一试,并把你的思考与同伴交流。

(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生3:5捆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就是52根,平均分成两份,1份就是26根。

生4: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5根,再把2根平均分,1份是1根,这样合起来每份就是26根。

师:你能把5捆的分法告诉大家吗?

生4:5捆平均分成2份,1份是2捆半,就是20根加5根,即25根。

师:那请你思考一下,如果还是5筒带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4个班级,又该怎么分呢?同样用小棒来说一说。

(生4一时说不清相关的分法与算法,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

生5:像刚才那样分不好。我们可以先取出4捆,一个班级1捆,再把剩下的1捆和2根合起来,就是12根,平均分成4份,1份是3根,这样每个班级得到1捆带3根,就是13根。

师:比一比,是生。的分法好,还是生,的分法好?

生6:生,的分法比较好。

师:那么请用这个方法研究原来的问题。

(学生在师生互动后,在活动启迪下进行新的实践研究)

教学是动态的,学生的学习更是易变的,所以一个理性的教师不仅要尊重教材、重视预设,还要关注课堂生成。案例中,当学生说出“2捆半就是25根”时,这说明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思维水平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这对学生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是没有直接帮助的。为此,教师巧妙地延伸问题,通过新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较,让学生意识和感悟到,把整捆小棒都当成整体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利于学习的。而生;不是把整捆全部一次分完,开启了新的思维模式。这种分法促进了思考的深人,也促进了学习理解的深入,更为学生建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数学思维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堂提问需要教师智慧的掌控,应契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生活以及知识的内在规律。其间,教师还要不断尝试、反复揣摩,讓课堂提问成为一门艺术,成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

(责编:吴关玲)

猜你喜欢
细化提问小学数学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气腐蚀等级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