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浅析

2020-06-15 16:06陈伟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教育

陈伟杰

[摘要]现如今,中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加强,教育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阶层和人民的关注。德育教育作为教育领域当中重要的个人品德教育领域,也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确的认识德育教育的内容,重视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个人品质,这才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心所在。也正是有了一份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素养,在后续的学习任务以及工作晋升过程当中,学生才有更好的面貌和更大的机遇进行争取。本文就着重针对于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特别是重要性方面,做出以下分析见解。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教育;重要性浅析

初中时期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过渡时期,告别了小学的“娱乐式教学”,即将迎来高中的“高压式教学”,初中就属于一个逐渐加强学习压力,令学生自我适应的一个特殊时期。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内,单纯的进行学习知识灌输显然并不现实,而且也会给学生造成过于庞大的压力,反观德育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养成优良的个人品质,并且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些,也正是教育行业的目的所在,而不是制造一个个实质是“学习机器”的所谓的“学霸”,应该注重对于全方面发展型人才的整体塑造和个人品德养成。

一、通过德育教育实现更好的知识学习

作为一名学生,天职使命就是学习,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初中阶段的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受到年龄的约束,学生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很可能自我学习能力薄弱,甚至是只能一味地跟隨教师的引导,完全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学习模式。这种缺失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会面临众多的困难,更严重者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得学生丧失对于学习的专注性和动力,甚至产生放弃学习的恶劣观念。因此,相关教育领域应当通过德育教育作为跳板,适当的进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弥补,并且给学生灌输一种正确的学习思路和理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弥补在文化课学习过程当中所受到的挫伤感,使得学生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更好的学习当中去,并且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在长期的学习道路当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从初中的实际学习方面来看,德育教育最为显著的作用也就是学习状态调动以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一些文化课程,没有固定的知识内容供学生学习,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观念共享和传输,令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了自己的生活当中去,并且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保障自己处于一个理智、积极的状态,更好的面对学习和生活。此外,现在的社会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人品德方面也有了很强的要求,并不是把学历知识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素养,只有个人素质优良,才能更好的和其他人进行协同合作。而这样良好品德的养成,更离不开德育教育的帮助和扶持。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保障每一批的学生都能够受到充分的德育教育,并且学校向社会传输的人才也能够确保每一名都有着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素养,可以实现社会工作的分配和个人成长道路所面临的挑战。

二、通过德育教育实现良好的精神支撑

现在的社会生存压力逐渐变强,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出现面临压力产生的崩溃心理,威胁个人以及他人的人身安全。为了更好的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从初中时期的学习压力开始排解,正确的运用德育教育进行学生的精神支柱加强成为了重要的方式之一。正如同社会的压力一样,初中时期的学生也有着这个时期的压力,可能不同于社会压力那样繁重,但是也是对于学生心性养成的一种重要挑战。在学校接受充分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园的时候,具备更好的自我调节精神和受压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心里承受极限,并且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诚恳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这样的一种精神品质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生财富,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知识对于未来的就业可能没有直接性的帮助,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走势当中,都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精髓。

通常来说,作为一名初中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自我意识觉醒以及身边环境熏陶所造成的结果。面对学生这样的精神状态,德育教育的实际教学,就应当“松弛有度”,也就是在保全学生个人精神品质不受到伤害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理解当前这种暴动心理的弊端以及对于社会和自身的损害。并且还可以联系实际的案例,通过正确且温和的方式,抚平学生的这种“叛逆”心理,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社会,正确的自我发育和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抵触外界内容,实现自我封闭。

三、通过德育教育实现价值观念的养成

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目当中,都应当有一个合理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表现在各个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也正是有了良好的价值观念,学生才能更好的筛选适合自己的东西,并且从这些东西当中找到重点所在。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在学生实现自我认知的过程当中,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受到教师的感染,并且自发性的开展学习任务。这样的自主性行为远比教师强硬的强制性行为,更利于学生进行学习。而且这样的德育教育,也可以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发展过程当中,进行比对和借鉴,促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想法,以一个正确的观念去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着重针对于实际的案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探讨,结合自己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学生的学科总结,迫使学生自我反思,而不是教师严格的要求性反思,更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育。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针对于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在排除学生受到外来因素的前提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德育教育过程上,学生没有形成真实的感悟和体会,更不用说从课程上获得收获了。而作为一名教师,则应当着重针对于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精神状态,做出积极的调整和规划,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