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程猫”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06-15 16:06苏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

苏慧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热潮的不断高涨,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也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动手操作的同时体验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编程猫软件不同于复杂的计算机语言,而是将编程语言简化成图像化模块,使得编程过程如搭积木一样简单直观。本文将依托编程猫平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学生能力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学习评价分层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编程猫平台;发散思维能力;策略研究

一、“编程猫”软件的介绍

编程猫是中国点猫科技公司研发的儿童编程课程和图形化平台,不同于复杂的计算机语言,它增强了少儿编程的趣味性,将编程语言简化成像搭积木一样简单直观,同时紧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

从1.0时代的命令行编程,2.0时代的图形化编程到如今3.0时代的游戏化编程,编程猫软件从竞争的洪流中脱颖而出,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编程、在轻松的学习氛围里学习,点燃了学生浓浓的创作热情。

二、“编程猫”软件的特点

(一)简单易学

进入编程猫的官网,整体界面设计是适合于低学段学生心理的卡通风格。编程猫作为适用于6-16岁的图形化编程工具,让学生开发程序就像搭积木一样直观简单。学生在编程时不存在英文门槛,所以学生不会出现看不懂页面语言的情况。

(二)指令丰富

“编程猫”软件指令丰富,十一大指令通过图形化编程蕴含着编程的原理和理念,如:事件、控制、动作、外观、声音、画笔、侦测、运算等。学生只需要通过形象化积木块的拼接和一些程序设计知识就可以实现想要的编程效果。

(三)内容多样

“编程猫”软件素材十分丰富,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素材商城,其中包含角色、道具、图标、特效、生活场景、游戏场景、音乐、特效等不同种类的素材。学生利用这些素材在编程猫平台上通过图形化的编程形式制作丰富多样的交互性作品。

(四)共享创作

“编程猫”使用者拥有自己的社区,在上面分享编程作品并交流创作心得。学生在创作后,可以直接发布到编程猫平台共享给其他人,并且在后期学生仍然可以对已经发布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再创作。

三、发散思维的概述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思考,产生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形式,又叫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如“一题多解”等,都是为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由于“编程猫”软件具有合理的架构和丰富的指令,这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非常合适的学习环境,如在《小猫抓老鼠》这个故事的构思阶段,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小猫的位置、移动的方向、不停地转换造型和位置以及老鼠四处乱走、被抓后游戏结束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要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当学生以小组合作研究出这个故事的脚本、成功让动画运行后,很多学生便觉得意犹未尽,这样的小猫抓老鼠游戏太简单了,如果我们让猫抓老鼠这次追逐赛在背景不断变化中上演,游戏是不是更刺激、效果是不是更好呢?于是,孩子们的思维纷纷活跃起来,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绞尽脑汁,直到研究出背景变换的指令积木为止。

在经历搭建脚本积木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停地重复“实践一纠正一再实践”这一模式,不断地更新原有的认知结构,这难道不是学生发散思维最准确的体现吗?这便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所在。

四、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现代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面临的是一整班学生,而且这些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编程猫”的课堂中对学生采取内容相同、进度统一的教学,那会造成编程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编程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分层教学法,这样才能为学生提高编程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才会使得每个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和提升。

(一)学生能力分层,重在进步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确定对学生分层的标准。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制造一样千篇一律,因此在“编程猫”教学中对学生分层施教要综合考量学生编程操作的能力、兴趣以及信息素养的水平等因素,一般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将对学习兴趣浓、编程能力强、发散思维活跃的学生归为A层;将编程能力和发散思维一般的学生归为基分为B层;而将那些编程基础差的学生归为c层。另外,随着学生的编程能力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分层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分层教学具有动态性。因此,分层教学不仅重视学生的优秀,更追求学生的进步!

(二)学习目标分层,重在提升

为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编程能力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提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根据大纲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置。对于c层的学生,设定学生能够完成的基本要求为教学目标;以学生能够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完成一个附加任务作为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要求A层学生能够在完成前两个层次任务的基础上有更高一层的学习目标,例如作品的脚本积木应简洁合理、作品应具有流畅的视听效果。教师将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是为了使学生在原来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上能得到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接苹果》这一课时,教师把本课的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设置如下:

这样的学习目标分层设置,不仅能让全班学生都能学到编程技能,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完成本层次的基本任务后,开动脑子、充分发散思维去创编高一层次的作品。编程猫作品看似操作容易、有趣好玩,但是想要创编出更有创意和更优秀的作品,还需要学生大胆探究和尝试,不停地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针对学生“吃不飽”和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可以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来解决,从而使得全体学生在编程学习中的发散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飞跃提升。

(三)学习评价分层,重在激励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激励,更是一种导向。而分层评价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编程水平和发散思维能力,使用不同标准的评价对他们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使得c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编程技能,B层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发散思维不断得到发展,A层学生能创编出更具创意、逻辑更严谨、脚本更优化的编程作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新的发展,这样的评价体系也促使我们教师要更加了解每一位学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和编程教学技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

1.评价要显现学生编程能力的差异

由于学生编程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创作编程作品时会有很大差异,特别表现在时间上。A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从积木区拖拽积木的速度快很多,最终完成整个作品的速度也非常快。这时教师要激励这些学生利用多余的时间去指导其他层次的学生完成作品,激发他们帮助别人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成就感,也能使得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而编程能力较弱的同学能在别人的帮助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程序,从而使得发散思维得到激发、获得编程学习的成满足感。

2.评价要显现学生编程作品的差异

由于学生的编程能力存在差异,使得同一个作品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再加上他们的创意,做出来的作品更是五花八门。教师在评价时要激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优化”,力求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创编作品时,他们所构想的创意非常有趣,而如何在作品中实现这些创意,学生的发散思维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接苹果》一课时,拓展任务是让学生创编一个使得游戏更刺激有趣的作品,他们中有通过添加炸弹扣分的,也有通过接到金苹果加分的,还有把苹果克隆体的大小和下降速度做调整的,学生的游戏作品各具特色,有些增加了音乐效果、动画效果或其他特效。教师要用赞赏、鼓励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编程作品,并提供改进建议启发学生思考:要实现同样的游戏效果还有别的更优化的脚本吗?从而让学生知道:编程作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提升编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作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结束语

技术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来自良好的、体系化的、具有创新驱动的教育培养。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从少儿开始进行编程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有力的人才储备,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引领者。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我深知自己的重担,必须紧跟信息技术的潮流,积极响应国家的创客教育、编程教育,永不停止学习的脚步,本文只是就如何在“編程猫”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所提的几点策略!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低段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策略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