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020-06-15 16:06肖进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合作情景

肖进财

[摘要]《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并且“动”得多,手动、脑动、口动。

[关键词]情景;化学课堂;合作;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用好实验,加强合作学习,用好学科联系,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怎样的课是一节好的化学课呢?怎样的化学课才能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主要看是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课堂上表现为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学生的动往往并不是单方面的动,它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这要求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何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见解。

一、用好“创设情境法”

课堂上有时候需要记的知识点比较多,采取灌输知识的方法,学生肯定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能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的“导入”,并将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最优化原则,以下介绍几种我尝试过的方法。

1.打出广告。广告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学生在电视上经常可以见到和听到。用广告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学生比较熟悉这种模式,特别是化学学科,它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而关于这些方面的广告铺天盖地,采用这种方法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好奇感,达到“引狼入室”。

2.味道引诱。人的嗅觉是很灵敏的,特别是对味道比较强烈的。在安静舒适的教室中,特殊的味道更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进行《苏打和小苏打》的教学时,我就直接拿出了一块蛋糕,先吸引学生,然后切开蛋糕,让学生观察蛋糕的剖面,让学生观察蛋糕切面的小孔,假装不懂地问:蛋糕上的小孔哪里来的?接下来才引入苏打和小苏打的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渴望性,又培养了学生养成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用好实验和素材,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让学生的手动起来,既能满足手的要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给学生直观的实验现象,利于接受,巩固知识。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大多数意义学习要在做中学,我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理论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争取课堂实验也能让学生参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心里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在学校的硬件、师资等条件的欠缺下,许多本来应该有学生完成的实验都被教师的演示实验替代了,甚至连演示实验也省了,由“做实验”变为“讲实验”,这样,就彻底剥夺了学生“动”的权利,学生真正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创造条件,还给学生做实验的权利。即使是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师演示实验,也经常在我的指导下,让部分学生上讲台演示。记得在《胶体》一课中,为了讲述“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溶液能通过半透膜”的知识点,我提前教会学生怎样在家中制作半透膜——鸡蛋膜,之后的课堂上,就是用学生制作的鸡蛋半透膜来演示实验,学生都争着要用他们的半透膜来进行实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做,学生的手真正动起来了,在家里,在学校都“动”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让学生“动起来”,不是说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三、加强“合作学习”模式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实现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一般5-6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里面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有沉默寡言的,也有开朗活跃的,是一个互补的小组。定好小组长,明确共同的任务和个人承担的职责,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并实行“组长发言组长加分,组员发言全组加分”的规定,还可以与其它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时,教师也要一改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的姿态,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仔细观察并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提高小组学习交流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交往沟通,互相竞争,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流于形式。如学习“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时”,我就采取了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组学生都领到一份碳架模型,我给全班学生出了一道题目——给你们5个碳原子,还有一定的棍子和氢原子,能组装出多少种结构?题目一出,小組成员马上开工,一起合作组装出多种结构,虽然里面有错误的,但是就因为出现了错误,才让我有“把柄”,可以借题发挥,向全班展示错误的结构并讲解错误的原因。一节课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课堂气氛也十分浓厚,学生都想方设法地组装出更多的碳架结构,为接下来深入的学习埋好伏笔。

四、学科联系激发兴趣

新课标实施下,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与物理、生物、地理、文学等学科都相互渗透。如果充分运用学科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当成兴趣,在兴趣中学。如在上《苏打和小苏打》一课时,我告诉学生高中的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的,学生马上就反问:那化学和语文有什么联系呢?正中我圈套,我问:大家学了古文,都知道古代有“三苏”的说法,三苏是指哪些人物啊?学生都很积极地回答了,接着我告诉学生化学上也有三苏:苏打,小苏打,大苏打。

让学生“动”得多,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现以生为本理念的关键,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合作情景
楼梯间 要小心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