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尝试

2020-06-15 06:38巫永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5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巫永明

【摘要】当前,知识的快速更新以及《道德与法治》课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点尝试,即:学生是学习主体,需要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让其从感兴趣到主动学;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学习方法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任务必然是从让学生掌握知识转移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能力,特别是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更加需要学生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更新知识。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时往往是直接接收书本知识,方式主要是以死记硬背书本为主。这样的学习很被动,难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改变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且,在从《政治》到《思想品德》再到《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变化中看出,很多课程内容都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这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鉴于这个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构建“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出发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有其自身的责任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在这样的课堂中,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并不能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而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是任何人不能且不可替代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自主学习中,要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让其“明其位、担其责”,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也证明了这点,在我今年所任教的九年级的6个班中,有些班的学生主体意识比较好,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交流,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主体意识不强的班级。

二、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让其从感兴趣到主动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深入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遇到困难时才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学生只是表面地、形式性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能坚持学习。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须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一,合理分配每周每节课本科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出现畏难心理。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计划,让学生把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多个部分,如预习须完成掌握的、听课要解决的、复习需要完成的等,不能给自己借口推迟完成计划。对于完成好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

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常与他人交流提问在本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多关注时政新闻,联想与本学科有关的知识,并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你认为发现的问题是多么的简单、微不足道,也要注意经常向周围同学请教、交流。这样,学生就会发现《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又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疑惑的理论学科,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我们都可以在这门课里找到相关理论去解释,从而渐渐地喜欢上这门课程。

三、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由此看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怎样学,让他们自己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习惯改变命运,好的学习习惯能成就一名好学生,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达到教师讲课分析、学生听课思考的目标。好习惯的影响不仅局限在《道德与法治》科目课堂内,它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都会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的预习习惯、听讲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训练和复习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等,并努力使其规范化。

第二,转变教学方法。现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可能使学习者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中我就发现,很多学生依赖于让老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去讨论解决问题。这样虽然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提高,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提高,学习依然被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要科学运用网络、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容量大、手段多样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正视发展与挑战》这一课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寻找珠海在环境保和建设的做法。学生运用网络,分组交流,找到了大量的资料,并制成了精美的PPT进行展示。教学中,以学生展示和讨论为主,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最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了,成果的展示也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学生的获得感得到了满足,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總之,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是多样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他们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慢慢提高,自主学习的意愿才会慢慢被培养出来,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到那个时候,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不再是件枯燥单调且吃力的事情,而是一种期待和享受,是一种自我提升和展示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边巴卓拉.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

[2]陈志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