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的实证分析
——基于A大学的调查

2020-06-16 09:56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认同度认同感幼师

余 霞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隆昌 642150)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二胎政策全面开放,政府、社会、家庭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是当前幼儿园男幼师极其缺乏是否会影响幼儿的性别角色认同以及性别的社会化却是家长普遍担忧的问题。男幼师“缺位”成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发现,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与学生的学习阶段有密切联系,受教育学生年龄越低,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现象就越严重,因此,幼儿园男女幼师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是最突出的。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看,我国幼儿园的专任教师总数为2581363人,其中,女性专任教师2525667人,占97.84%,由此可见,幼儿园男教师仅占2.16%,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日本、美国、德国的男幼师占比分别为7%、10%和27%。[1]此外,据实地调查,我国某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数约为3300人,其中男学生大约有170人,占学前教育专业总人数的5%。以上两项统计数据的结果可以推断,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男女学生比例差距过大的现状直接导致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女生应聘人数远高于男生。

从中国知网的主题词搜索结果看,以“教师性别比例”作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出235篇文献,以“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为主题词检索出219条结果,以“师范生性别比例”为关键词搜索出14篇文献,以“男幼师”作为主题词检索出171条结果,以“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为主题进行高级搜索,能搜索到高度相关的文献材料7篇,从这些文献的统计结果分析发现:男幼师存在的意义受到研究学者们的关注,而女性在学前教育事业上仍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女幼师在学前事业上有先天性的性别优势,在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以及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性别比例问题上,研究学者们大多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做出阐释,主要围绕男性幼师面临“两高三低”的问题,分别为专业学习和工作需求要求高,性别压力高,男性幼师占比低,薪资待遇低以及职业认同度和专业热同度都很低的现象。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分为三点:第一,教育理论界对于该问题研究非常少,研究该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可以拓宽对该问题的研究思路与视角,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第三,可以敦促教育管理人员去关注与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具有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相关研究重点及研究进度,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编制问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用数据去找寻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男女比例失衡的缘由。此外,本研究还结合国内某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对比参照,以求更深层次挖掘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原因。本研究首先建立三个假设,第一,学生个人专业认同感对其专业选择有影响;第二,社会对专业的认同对学生专业选择有影响;第三,学校及课程设置对学生专业选择有影响。其次,本研究中的性别比例失衡的概念界定为:教育生态群体中性别比的类型有:一是男女性别比例是1:1;第二类是男女之比小于1;第三类是:男女之比大于1;第四类全部女性或者全部男性。本研究中的性别比例失衡是指女性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1.5:1)明显超出社会常态性别比例(1:1)[2]。最后,本研究选定的自变量是个人因素(个人专业认同、个人职业规划)、学校及课程设置、社会认同(社会传统职业观、社会传统婚恋观),因变量是性别比例失衡。本研究以A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A大学四个年级中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用spss22.0软件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结合研究问题设计问卷,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8份,借助SPSS22.0软件数据分析工具输入问卷数据并进行分析。本研究将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性别比例失衡的因素划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专业认同、职业规划、学校及课程设置和自我认同感。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女生的专业认同度情况

从回收上来的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男女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均值与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亲职业以及户籍所在地存在显著关系。在108份有效问卷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四倍,男女比例相差过大,此因素是否会影响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证实。

图1 不同年级男女生在专业认同度上的性别差异

从图1中可看出:样本中学前教育专业大二的学生表现出最高的专业认同度,而大四的学生表现出的专业认同度最低。大三和大一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极为接近。从图2可看出:样本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整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男生大一至大三学年的专业认同度处于上升期,专业认同度在大三开始下滑。女生大一至大二学年的专业认同度处于上升期,然后开始下滑。此数据分析受到数据资料的不充分以及男女样本量相差大的影响,整体是否呈现此种趋势有待于进一步说明。

从图2可看出,样本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表现出的专业认同度随父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升。从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均值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图中,我们发现父母双方都未曾受过教育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最低,父母双方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略高。而父亲受小学教育母亲受高中或中专教育的学生专业认同感最高。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女生的专业认同度总体约为男生专业认同度的3倍,而男生专业认同度的均值却高于女生专业认同度均值。这一现象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男女性别失衡不无关联,学前教育专业性别比例呈现出女多男少的态势,故样本数据中女生总体的专业认同度远高于男生亦是有理可寻。

(二)个人职业规划均值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别比例的关系

每个人面临职业选择或进行职业规划时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条件的制约,在男性选择职业时会更倾向于能够体现男性角色特征的职业,而对于幼儿园的儿童来说,传统上认为小孩子的养育更多由女性承担,男性做幼师会受到“歧视”,从一线教师及学前师范生的访谈交流中了解到:男性一般不愿意跟别人说他们所学的专业及从事的工作,他们觉得有失脸面,女性谈到学幼师的男生时也是不屑的眼光。在回收的问卷中,个人职业规划的均值存在男女性别的显著差异。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均值和学生性别、父亲受教育程度的条形图3可得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规划的影响大于该专业女生,这与社会传统观念有很大关联。传统的中国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值总高于女性,世人也就习惯了按这种倾向来对子女进行教育。

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均值和学生性别、父亲职业的条形图4可发现:父亲职业对学前专业男生的影响力大于该专业的女生,但男生的职业规划均值总体高于女生,可能许多女生从选择学前专业开始就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教师生涯,而由于各种原因选择学前专业的男生背负的不仅是自己的理想,还有家人期望和旁人的眼光,受“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影响,未曾将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放在一个篮子里。同上一样,这当中有一定社会观念的影响。

(三)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前教育专业男女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发现:在回收的问卷中,结论存在偏差,主要是男女生的人数差距过大,导致结论存在不准确性,因此,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程度,做了一个访谈记录的补充。目前各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偏多,因此从课程设置和管理上都更多偏向于女性化,较少照顾到男生,难以引起兴趣,反而造成了男生的不满和反感情绪。

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均值和学生性别、户籍所在地的条形图5,我们发现:男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总体高于女生,户籍所在地为城市的男生的课程设置满意度略低于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而在城市的女生的课程设置满意度却稍高于农村女生。这一结果与初步假设不一致,主要原因在于男生的样本数据过少。

图5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均值与学生性别、户籍所在地之间的关系

(四)学前教育专业男女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差异

传统观念认为幼儿园教师更多是女性从事的工作,女教师在幼儿保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男性从事幼儿工作会引起家长格外的注意和重视,甚至会遭受部分家长的质疑,伤害自尊心。面对社会、家庭的外部压力,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会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加剧了紧张和焦虑。此外,长期处于女生较多的环境中,男生自身的价值观、归属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孤立和封闭。[3]从自我认同感的均值来看证实了这一观点。

图6 学生自我认同感均值呈现的城乡差异

从学前教育专业自我认同感均值和学生性别、户籍所在地的条形图6发现:不论户籍所在地是农村还是城市,女生的自我认同感普遍高于男生,这或许可以解释在学前专业领域男女性别失衡问题,因为女生在该专业中能获得更高的自我认同。而城市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高于农村学生,因为相对而言,学前专业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丰富,城市学生因占有优势的教育资源,培养出的综合素质强于农村学生,所以在“城市倾向”的专业学习或者活动展开过程中,城市学生所收获的自我认同感要高于农村学生。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我认同感均值和学生性别、年级的条形图7,发现:该专业各个年级男女生自我认同感相差不大。但有个微小的发展态势:大一时,男生的自我认同感低于女生,随着经验的积累,男生的自我认同感逐渐略高于女生。

图7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我认同感均值和学生性别、年级的关系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助问卷调查方法和SPSS技术,从专业认同、职业规划、学校及课程设置、自我认同感等四个维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进行相关描述及统计,研究结果显示:专业认同、职业规划、学校及课程设置、自我认同感均对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别比例失衡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受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男女比例的影响,就专业认同感而言,女生高于男生,同时,户籍所在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均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影响。课程设置上,由于传统性别职业观念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造成男女学生对学前专业的选择和未来从业方向发生明显的影响。自我认同感上,男生的自我认同感略低于女生。综上所述,以上四个维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均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研究经费的相对短缺和本研究在取样过程中的某些限制,对进一步深度研究分析该问题产生一定的阻碍,致使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广性受限,个别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证明。

五、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改变固有观念

男性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总是会被“歧视和嘲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是人们固有认知观念上认为照顾小孩子总归是女性的职责和任务,男性理应从事能够体现男性自身优势的职业,比如说军人、工程师、警察等职业。在传统观念上,总是会被灌输职业选择会跟性别角色分工挂钩,总是会被有意无意地强调职业的性别色彩,自然就会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意识里造成固有印象,从而加深职业的选择是与性别有关系的这一观念。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男女两性在职业分工上的差距已在逐步缩小,因此,利用媒体、社会舆论、教育传播等手段淡化职业性别色彩是解决男幼师严重不足的途径。

首先,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更易就业的角度加大宣传。通过与相关幼儿园园长及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其实,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幼儿园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一般情况下,即使男生的专业水平相比女生更显弱势,但若有男生,会更倾向于招男生。由于各个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普遍偏少,就直接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其次,从幼儿园缺乏男幼师会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角度做宣传。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男幼师,因为幼儿园需要男性固有的阳刚气质,也需要男性榜样,需要男性的优秀品质得到传递。最后,从社会已经在逐步重视男幼师地位的角度去宣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也看重儿童正确性别角色的获得,而性别角色正需要在幼儿园中男幼师的参与。因此,从家长的需求角度也可宣传。

(二)提升工资待遇并优化课程设置

教师的工资待遇一直被诟病,同时,教师的基本工资与从事学生年龄段有直接关系。此外,民办幼儿园相对较多,还参差不齐,这些都直接导致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不高,而且工作强度较大。据了解,发达城市私立幼儿园教师工资在3000-4000元左右,一般城市幼儿园教师工资在1500-2000元左右。对于男性幼师来说,除了面临心理压力,还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传统上男性被规定为需要养家糊口的角色,然而,幼师的低工资,高强度工作都让许多男生在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上不愿从事幼师。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是缓解男幼师严重缺位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改善学前教育专业性别结构性问题的重要举措。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倾向于“女性化”。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对于男性参与到儿童身体相关的事务是排斥的,另一方面,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更多地与身体经验有关。由于课程设置的偏女性化,导致很多男生从身体和心理上都是排斥的,因此,重构与身体经验相关的课程把男性身体经验纳入到课程中是解决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重要路径。从课程设置上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实现自身价值观,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这个专业及幼师职业的幸福感和尊严感。除此以外,有些高等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班,这也能够很好地制定符合男幼师的培养目标定位,从而就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得到优化。

为了缓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除了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国家政策性鼓励也要紧随其后。国家应当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培养经费,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终身学习机会,改善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过于女性化的现状,综合考虑男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能力构建。

猜你喜欢
认同度认同感幼师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男幼师荒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