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西部百合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2020-06-17 01:16曹志伟毕宇毕广有李文艳王加军闫敦梁韩勤
防护林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鳞茎单株林场

曹志伟,毕宇,毕广有,李文艳,王加军,闫敦梁,韩勤

(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新江实验林场,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341)

百合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草本鳞茎植物的统称,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类群。百合花大,色彩丰富,花姿优美。百合属植物在全世界约130多种[1],中国是世界百合分布中心,约有46种。除少数食用种类有人工栽培外,绝大多数仍处于野生状态,尚未被开发利用。由于在花卉方面的重要地位,有关的研究较多,且多集中在麝香百合(L.longiflorum)及王百合(L.regale)等园艺价值较高的种或品种上,对野生种的研究相对较少。东北是我国野生百合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据统计产9种、2变种、2变型。毛百合(L.dauricum)、轮叶百合(L.distichum)和卷丹百合(L.lancifolium)都是东北地区具有重要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的优质百合品种,其中毛百合鳞茎含淀粉70%左右,是名贵的食品[2]。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野生百合主要为细叶百合(L.pumilum)和条叶百合(L.callosum),目前处于野生状态,只少量采集作为药材,生物产量低,食用价值不大。园林绿化和居民食用栽培多为卷丹百合。由于卷丹百合花期较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利用价值;而野生毛百合、轮叶百合花期早,5月中下旬即开始开花,花色红润艳丽,赏心悦目,可以弥补卷丹百合花期较晚之不足,同时具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3]。

1 试验区概况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新江实验林场位于讷河市西南部,地处124°24′05″—124°35′19″ E,47°43′13″—47°54′40″ N。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0.7 ℃,最高气温37.5 ℃,最低气温-39 ℃,≥10 ℃年积温为2 598.1 ℃,无霜期为115 d,早霜9月,年平均降水量396 mm,降水时间多集中在7—8月,解冻期4月下旬。土壤主要为黑钙土型沙土、草甸(生草)沙土等。

科技名苑小区位于123°55′08″ E,47°20′07″ N,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域内。龙沙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短暂早霜,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3.4 ℃,无霜期平均132 d。年平均降水量423.4 mm,其中,7—9月降水最多。年平均日照2 863.9 h,平均日照率64%。试验地土壤为贫瘠沙壤土。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百合播种育苗试验

2015年9月初,采集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毛百合和轮叶百合种子后,经自然干燥,分别装入纸袋存放于温度为20 ℃左右室内,定期通风以防霉变。待当年冬季降雪后,将种子、雪按1∶20体积比均匀混合后装入开口食品袋,置于室外纸箱内,待翌年春季混雪自然融化后,转存于冰箱冷藏室内;待室外最低气温稳定在10 ℃以上土壤温度适宜播种时,用40 ℃温水浸种24小时以上,待百合种子吸水膨胀,种胚呈现明显轮廓时播种。

2016年5月,在新江实验林场苗圃播种经处理的毛百合和轮叶百合种子,其中,轮叶百合8.0 m2,毛百合2.5 m2。苗床宽度1.0 m,播种行距15 cm,每行播种150个种子,种子覆土厚度1.0 cm。播种后,育苗床上方架设黑色遮阳网,并且视苗床土壤湿度情况不定期补水,以保持床面湿润为宜。

2.2 百合鳞茎引种移栽试验

2015年9月月初,分别在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黑龙宫林场和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采集毛百合和轮叶百合鳞茎,采集后临时栽植于室内花盆中,2016年5月下旬在科技名苑小区移栽。黑龙宫林场百合为野生,鳞茎3龄以上;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百合鳞茎来自人工播种育苗,鳞茎为3年生。科技名苑小区百合栽植试验总面积25 m2。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引种百合生长节律

3.1.1 科技名苑毛百合、轮叶百合生长概况 2017年4月3日—4月15日为百合出土萌发期;4月29日—5月2日两种百合受干热风影响,植株叶片受日灼和风沙危害。部分毛百合植株干枯死亡,存活植株陆续恢复生长发育;而轮叶百合所有植株只有出土叶片,没有茎高生长,且出土叶片全部干枯,地上生长停止;5月8日毛百合出现花蕾;5月25日毛百合花蕾绽放;6月2日开花毛百合花瓣开始脱落、形成果实。

2018年5月9日—13日,轮叶百合尚有少量存活植株,试验结果表明鳞茎抗寒性尚可,抗风蚀、耐旱性不如毛百合,不适于全日照,不能发育成健康个体完成开花结实。2018年毛百合单株最大高度可达48 cm,一般植株高度为20~40 cm。

2019年4月18日毛百合开始出土萌发;5月9日为营养生长速生期;5月12日出现花蕾;6月3日花蕾开放;6月18日果实开始发育。2019年单株最大株高可达63 cm,一般植株高度为30~50 cm。

毛百合为早春萌发型植物,高生长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前完成。2018年、2019年植株高生长观测结果见表1。

表1 科技名苑毛百合高生长观测统计 cm

3.1.2 新江实验林场百合播种苗生长状况 2016年播种的毛百合和轮叶百合于6月15日开始出苗,轮叶百合出苗较少。

2017年4月24日开始上年休眠百合鳞茎重新萌发出土;轮叶百合仍有上年未萌发种子发芽出土。

2016年毛百合播种苗留床培育1年后移栽,单株最大株高可达86 cm,一般植株高度为40~60 cm。由于阳光强烈、苗床土壤过湿等原因,导致轮叶百合植株萎蔫全部枯死。

2019年毛百合当年最高植株达128 cm,一般株高为50~80 cm。

3.2 毛百合开花结实特征

2018年、2019年分别对新江实验林场和龙沙区科技名苑小区毛百合开展了物候观测,结果表明,两地毛百合在5月10日—5月16日形成花蕾,6月2日—6月5日开花,毛百合单花花期为一周左右,群落盛花期可达20 d左右。果实8月末或9月初成熟。

2019年6月对新江实验林场毛百合进行了单株花朵数量分布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2~5朵花单株数量较多,占开花植株总数的73.4%。6朵花以上单株仅占开花植株总数的17.3%。

表2 新江实验林场毛百合不同花朵数单株分布统计

2018年8月对新江实验林场毛百合开花结实进行调查,按单株结实数量分别采集果实、阴干、调制种子。分别测定、统计果实及种子形态、熟种个数百分率、熟种质量百分率、百粒种子质量、种子萌发率,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毛百合不同结实类型平均果长为4.7~5.2 cm、平均果径为2.3~2.8 cm,没有明显差异;种子平均长度为0.93~1.05 cm、平均宽度为0.67~0.83 cm;熟种个数百分率为52.71%~64.17%,有一定差异;熟种质量百分率为82.86%~86.44%,差异不明显;单果含种子168~259个,差异明显;百个种子质量为0.415~0.503 g,种子萌发率为32.31%~42.05%[3],表现出一定差异。

表3 新江实验林场毛百果实、合种子性状调查统计

注:种子萌发率由调查播种出苗状况,经统计得出

3.3 毛百合地下鳞茎特征

2019年4月,对新江实验林场3年生毛百合鳞茎进行了观测,调查指标为纵径、横径,单位面积鳞茎个数、生物量,结果详见表4和表5。

表4 新江实验林场毛百合鳞茎调查统计 cm

由表4可以看出,在营养空间充足的沙壤土条件下,3年生毛百合鳞茎纵径和横径最大分别可达5.41 cm、5.59 cm,其纵径和横径平均值分别为3.91 cm、4.15 cm。

表5 新江实验林场实生毛百合鳞茎产量调查统计

由表5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1 m2样方内,现保存毛百合平均株数28株,母鳞茎平均35个,分生小鳞茎平均24个,全部鳞茎平均总质量727 g。在1 m2样方内,现存毛百合最多株数38株,母鳞茎最多42个,分生小鳞茎最多40个,全部鳞茎总质量780 g。最大鳞茎鲜质量可达32.5 g。当地平均每666.7 m2土地可生产鲜鳞茎339 kg,具有较高生物产量。

4 结论

毛百合萌动早、花期也早,在黑龙江省西部一般5月中旬即形成花蕾,单花花期可持续1周左右,群落花期一般可持续20 d。引种毛百合较当地普遍栽植的卷丹百合早一个半月左右开花。

轮叶百合抗寒性尚可,唯抗风蚀、耐旱性不如毛百合,不适宜全日照环境。毛百合成熟种子率为64.17%,单果种子168~259个,百个种子质量为0.415~0.503 g,结实种子萌发成苗率可达42.05%。

毛百合鳞茎具有一定的生物产量,可供食用和药用。毛百合花色红艳,花态端庄富贵,是园林绿化的优良百合品种,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鳞茎单株林场
百合鳞茎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技术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百合
迷你文心兰养护手册(下)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