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家乡资源优势以课程为载体实施劳动教育

2020-06-19 14:50娄卫润
关键词: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娄卫润

摘   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宗旨,以“以劳立品,以劳修行,以劳启智”为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室外,走出学校,走向村庄和社区,并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种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深入开展勞动教育,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最终以此促进市域教育的优质发展,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带动师生共同发展、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持续动力。

关键词:家乡资源优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1-0044-03

近年来,我市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宗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室外,走出学校,走向村庄和社区。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种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并运用多种实施方式,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由此促进了市域教育的优质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辟校田基地,让学生在种植体验中享受劳动教育

教育局下发了《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评估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并由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督导落实,然后各县区结合各自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关办法。通过“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为此学校要合理规划种植果蔬、农作物、药材,例如青龙县土门子中学进行了“黄瓜的种植”“认识家乡的中草药”“大葱的栽培与管理”“秧苗的管理”“节水设施探究”等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观察、体验、设计实践区,如此可使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都能认识并掌握当地常见蔬菜、药材、粮食作物的特点以及种植管理技巧。此外学校的药材种植区还渗透了学科整合的思想,即用三角形、圆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图形分隔区域,如此不仅可使学生在种植管理药材的过程中了解药材生长的习性及特点,还能使学生在调查、测量、计算、称重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班田制”或“社团承包制”的管理方式,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竞争格局。此外祖山兰亭中学还充分利用操场边角开辟了微型实践基地,建设温室大棚,同时还带领学生尝试无土栽培。

对于校田的劳动成果,有食堂的学校供给食堂,无食堂的学校作为劳动之星的奖励,或售卖到市场上获得经费服务班级,或送到敬老院、本村孤寡老人家里,如此不仅可使学生享受到劳动的收获,还能使其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二、开辟养殖区角,让学生在动物饲养中体验劳动教育

以祖山中学为例,该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其从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把勤工俭学、劳动实践教育、环境育人以及食堂管理和住宿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小种植、小养殖、小食堂”的“三小”基地运行模式已形成。

学校除了有菜园、果园、蔬菜园外,还有两个养殖区,建有三个猪圈和一个家兔养殖角。在后勤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选择参与猪兔的喂养。学校可通过制定轮流值日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采购、拌食、喂养、卫生清理、售卖等一系列活动中,由此使其真正体验农村家庭养殖业发展的历程。通过种植蔬菜、粮食作物,养殖生猪、喂养家兔,不仅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还产生了附加效应。即通过参与种植、养殖、食堂管理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弥补了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了让学生理解生态发展方式,学校引领学生了解动物饲养过程中产生的附加价值。例如建设沼气池,使猪粪流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可烧热水供学生使用,安装沼气灯可用来给猪舍照明,此外沼气池的废料废液又可作为菜地果园的肥料,然后收获的果蔬供给食堂,食堂的剩饭剩菜又可用来喂养生猪、家兔,由此形成了“饲养、沼气、食堂和菜地”四位一体的“两植(殖)一处理(沼)”微循环经济模式。

目前该校已喂养生猪60余头,产生的经济价值约6万余元。在带领学生走近养殖业的同时,也为当地的产业致富提供了新思路,引领了新方向。

三、开发职业体验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生活技能

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制作本地美食,加强学生对食物营养、食物安全的认识,同时掌握食物的制作方法,最终习得终身适用的生活劳动技能。通过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对食物产生感恩之心,由此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品质。

以青龙满族中学为例,该校采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德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乃至国外美食的特点以及满族的特色美食,并亲自动手制作,然后在校园美食节时与家长、来宾一同分享。美食节共设11个综合实践活动展区,并配有相关主题的背景介绍、师生实践的活动照片、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等。此外每个展区还配备一名解说员为参访人员详细介绍各个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展区,展示了学生从新闻媒体中搜集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并展出了学生们用旧报纸完成的“光盘行动”衍生宣传作品,引人深思。“话中华传统佳节,赏经典饮食文化”展区,展示了学生们搜集到的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以及特色美食,如此可让大家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数眼看饮食领域浪费,将资源节约进行到底”展区,真实展示了身边的一次性筷子、餐盒、塑料袋的浪费现象,同时还展出了学生们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成的手工艺品,如此可唤起人们的资源节约意识。“舌尖上的世界美食”展区,展示了学生们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独特美食的调查成果,如此可促进学生理解多元饮食文化。“一粒米的艰辛”展区,展示了春种、夏忙、秋收、加工、蒸煮等一系列过程,可让学生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膳食重科学,均衡好营养”展区,介绍了学生们搜集到的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食物的营养成分,如此可使学生从小树立均衡膳食的意识。“健康美食好声音”展区,展示了师生创编的舞台剧,即用舞蹈生动地传递健康饮食的观念。“体育运动中的饮食奥秘”展区,展示了学生们对铅球、长跑、体操等不同运动应该补充的营养成分以及相关食物的调查成果,如此可促进学生从小树立科学饮食的意识。“妙手丹青绘美食”展区,用剪纸、泥塑、简笔画等不同方式展示了满族富有特色的饮食,如此可增进学生对民族饮食文化的了解。“网织家乡农业新思路”展区,展示了家乡在农具改革、无土栽培、大棚技术、果树嫁接等方面的新成果,如此可促进学生从小树立关心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满族美食DIY”展区,由学生们现场制作“桲椤叶饼”“粘豆包”等满族美食,并让来访人员品尝,在众多的赞美声中,学生可体验到掌握满族美食制作技艺的快乐。

学生们经历了实际走访、查阅书籍、网上搜集、田间劳动、美食制作等活动后充分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感恩劳动人民,进而可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

四、开展科技创新,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受劳动教育

各校以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为切入点,本着与建筑风格、校园绿化、实用价值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环保材料、节水设施、生态农业、手工艺传承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与生活中,由此创建了绿色生态文明校园。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校田,实现丰产增产,可积极利用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农业新品种的引种栽培,农业生产新技术、新产品的实验应用推广等。在灌溉方面,可尝试滴灌、喷灌、漫灌等不同的灌溉方式,然后通过观察、测量等对比实验了解最佳的灌溉方式,推广节水理念。如马圈子中学设计了集雨器,实现了利用自然资源灌溉;祖山兰亭中学利用废旧矿泉水瓶设计了壁挂式绿植生态墙,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设计出了美观节能的滴灌管道。在果树管理方面,官场中学尝试了果药间作、果树间作等种植方式,同时引进了外地品种大樱桃,并通过改进拉枝、压枝等管理技术,让外地品种适应本地生长。科学种植、养殖活动的成功,对当地农村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进而可为农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以劳立品,以劳修行,以劳启智”为目标,深化并创新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深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此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带动师生共同发展、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