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统编教材的特点,提升童话教学的实效

2020-06-21 11:59王欣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课后练习统编教材

王欣

摘 要:童话的教学是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童话的实际教学来看要根据它的特点,在对故事内涵解析的基础上,对它的创作进行解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紧扣课后习题,设置科学的导学目标;注重课文间的关联,全方位地探寻表达特色;以单元教学为框架,开展有效的创编实践。这样的教学,才可将学生的童话思维有效打开,使他们在童话学习中不断汲取新知,发展智慧。

关键词:统编教材 ;童话教学 ;课后练习

童话,反映的是“儿童世界”,阅读对象是儿童,它能使儿童产生心理共鸣和情感的交融。童话类文本是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从童话类文本的教学现状看,教师很重视学生的童话阅读、课本剧表演和学习评价。但在阅读中忽视了整体的观照,把阅读童话教成了阅读对话;课本剧的表演重形式轻内涵与感悟;学习评价困于文本学习的范围内,没有走出文本,走向真实的生活。个人的观点:要提升童话教学的质量就应把童话的特征作为支撑点,在研究与分析童话故事内涵的基础上去解密童话故事的创作,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来开展童话类课文的学习。

一、活用文后习题,设置科学的导学目标

每篇文本后面的练习题都是编制者精心研究的,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和拓展,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抓手。课文后面的习题是文本自身独特教学价值的集中体现,它是围绕文本学习目标和单元训练目标而置设的,是学生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生长点。所以,对文本特别是童话文本的教学,应从文后的训练题中提出跟课文有关的元素,科学设置导学目标,帮助学生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如《去年的树》这篇文本的习题中:第1题,分角色对本文进行朗读,读出鸟儿的心理变化。这一题目就是根据童话的特征,留意人物在不同情節中心理的变化,有效引导学生,使他们正确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这样读才是有效阅读,才不会是无目的地阅读,这样才会读出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内心世界,才能读出真情实感。学生经过这样的读就会深刻领悟出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同时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也会协同发展。第2题,它与前一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求学生在读后开展想象,依托文中的语言走进鸟儿的内心,对鸟儿的心理进行揣摩。这两个题能够帮助学生在读与写中发展语言能力,获得言语的价值和意义。对此,我们在教学这篇文本时除设置常规性的导学目标以外,还应把核心目标定位为“在读中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如此的设置源自于我们精准、有效地解读了文后的几道习题,使童话类文本的特征得到有效的凸显;如此的设置也很好地观照了《去年的树》这篇童话特有的教学意义和价值,把阅读学习的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二、注重文本间的关联,全方位探寻表达特色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各个单元是由文本、习作和语文园地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两之间都存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文本都有共同的语文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把视角放在某一篇文章上,要从整合的视角出发,把单元中所有文本都关联起来,全方位探寻这些文本之间的共同特征,表达特色;在有效地对比中区分它们彼此间的不同特点。

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上)第三单元,核心目标是“要求学生充分感受童话想象的丰富,试着编写童话”。要使这样的核心目标得以实现,仅仅靠单篇文章的教与学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应把这样的核心目标进行“分解”,使之融入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们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探寻共性”“辨比个性”的策略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文章学习中不断习得语言,让他们编写童话自如从容。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可联系略读文章《那一定会很好》同时进行,让学生探寻它们的相同与不同点。学生经过探寻发现:相同点是两篇文章都利用了想象来描述有关的故事,都能给读者带来启发;不同点是这两篇文章的情感基础不同,一个是冷色调;一个是暖色调。

如此开展整合性阅读童话,满足了学生从不同的维度阅读、理解文章的学习需求,实现了学生在阅读中释放自我的愿望,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童话类文本的学习。这样的整合型教学与单篇的“单打独斗”教学相比,高质量地训练了学生在阅读中提炼、归纳和辨析的能力。

三、以单元教学为框架,开展有效的创编实践

从三年级起,每学年的语文教材中都置设了“策略学习”单元。在三(上)置设了“预测单元”——第四单元。该单元的几篇文本全部是童话类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并立足于这样的整体,把故事中的情节、想象的空间作为“引线”,指引学生开展预测尝试,同时进行阅读,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和掌握基本的预测方法,同时积累童话学习与预测的经验,夯实好续编、创编故事的基础。

如,我们在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时,可以运用文本中的批注,让学生懂得预测不能胡思乱想,不能信口开河,而应有根有据。再如,我们可利用“预测策略”来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文章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预测性阅读中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又如《小狗学叫》是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它的结尾,文中提供了三种结局。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故事中的情节,鼓励学生对结局开展大胆的预测,同时与原文比较,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习作”是第四单元的最后板块,其目的是让学生利用预测的方法进行实践。如此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预测、想象的空间。如此教学,没有禁锢于单篇教学之中,而是以单元教学为框架开展整合性教学与考量,使童话教学绽放出精彩。

四、以教材插图为引线,开展有效的童话想象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文本插图的绘制上独具匠心,既有鲜明的色彩和美感,又有与文本主题、情感相得益彰的美妙,它成了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童话的特质就是想象。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上)第三单元中就选用了很多跟小学生认知吻合的插图:花儿在星星的陪伴和美妙的歌声中快乐地舞蹈……画面精美、文字形象,两者之间既映衬又交融,童话学习的大门由此给学生开启了。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十分优美,非常清晰,它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活力,提供了动力。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心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幅插图,使他们的想象得以推进与拓展,帮助他们把想象的“闸门”打开,利用文中插图及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促进学生身临故事的情境中,让他们完全沉浸在童话之中。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第一个批注: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该批注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让学生充满幻想。我们在教学时应让学生认真观察该页的插图:从幽暗的天空、长着一副老人面孔的房屋以及青褐色的小草等具有朦胧之感的画面中,激发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活动,对老屋不倒的原因展开预测。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童话的情感,使他们在想象、猜测时也会充满神秘感。

在本篇童话的教学中,我们没有就简单的文字开展教学,而是抓住故事、批注和插图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插图的视觉冲击作用,激发学生开展深度阅读童话的热情,促进他们开展生动且有意义的想象活动,让他们与作者、故事的人物共同沉浸于童话之中。

五、结束语

童话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之一。我们应带着童心与学生携手步入童话世界中,利用童趣满满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去学习童话、认识生活与世界,让他们学会解密童话的方法。这样,定能使学生在童话学习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钊.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新校园(阅读),2016,(2).

[2]陈艺灵.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3,(55).

[3]廖金英.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措施[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3).

[4]张翠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简谈[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6).

[5]李彩虹.以童話思维教学童话——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2).

[6]刘洋.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

[7]孙晓莉.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求知导刊,2015,(21).

[8]谢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1).

[9]刘素菊.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两点反思[J].学周刊,2013,(26).

[10]刘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18).

[11]姚颖,许晓芝.三十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述论[J].教育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课后练习统编教材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