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媒体融合时代报纸的价值再造
——钱江晚报周末新推《成长读本》《人文读本》

2020-06-22 05:05兰杨萍汤霁英
传媒评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读本人文

文_徐 健 兰杨萍 汤霁英

4月11日起,新改版的钱江晚报在每周六和周日分别推出成长读本和人文读本。

钱江晚报此举旨在深耕垂直领域,深化精准传播,进一步增强报纸成风化人的使命功能,提升报纸阅读价值。改版后的报纸与小时新闻客户端构成了受众有别、内容有异、优势互补的全方位、立体化内容产品体系。

新打造的这两个读本注重内容的深耕细作和读者的阅读体验,注重纸媒和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推出至今两个多月来,受到读者和用户的鼓励和支持,也得到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业内媒体的关注和初步肯定。

媒体的职责使命与定位再造

作为与广大读者联系最紧密、覆盖最广泛、影响最直接的都市类媒体,钱江晚报积极践行成风化人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教育功能,经过前期充分策划酝酿,厚积薄发,推出成长读本和人文读本。

以“成长伙伴”为核心诉求的成长读本,立足于在家庭和学校、个人与社会、家国与世界之间搭建信息桥梁,特别设置了时事开讲、有风景的思政课、科学汇等特色栏目,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社会通识教育,增强他们对于世界的了解和社会的认知,提升青少年科学、人文素养,成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

以“人文力量”为呈现重点的人文读本,通过对浙江的人文传统、精神风貌、城市律动的展示,体现人文精神对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读本着眼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文化传播,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引导,打造全民阅读氛围,推出文化故事、文艺评论、晚潮副刊等系列栏目,多角度深耕文化,增强读者文化自信,承继钱江晚报“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观。

报纸的存量读者与精准开发

钱江晚报长期以来拥有一批热爱文化、有较高素质的高黏性读者群体,推出成长读本和人文读本就是为他们的家庭和个人提供更好服务。

依托于“找到自己的读者”这一用户思维,新推出的两个周末读本从选题方向、文本形式、版面设计、话题设定等多个方面设置栏目,明确读者定位,通过分众化、差异化的内容传播增加受众黏度,获取更多忠实粉丝。

比如青少年的思政教育、社会通识教育,需要更多的载体,那么报纸在权威性以及视力保护、家庭亲子共读等方面,比手机等载体有更多优势。在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目标下,遴选什么样的信息合适,成长读本给出了有说服力的解决路径之一。而这,也正是进入家庭的纸媒所长。

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群体,成长读本主打栏目“时事开讲”从权威来源选择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用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文字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孩子开阔视野,辨别是非。例如首期栏目让学生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去全球驰援》,“第一是因为情”“第二是因为义”,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引导青少年“知情义”。而《石油问题,我们跟孩子这么说》则通过“三国杀”进行类比,解释国际石油问题背后的博弈逻辑。此外,从国外媒体将新冠肺炎直接与中国相关联为背景坚定表达“拒绝污名”的立场、由粮食安全新闻为背景自信地说明了“国家有粮,我们不慌”的底气、用国内多地发消费券促经济为基础解释了“为什么发券,不直接发钱呢”的疑问……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同时,成长读本还纳入了钱江晚报的“网红”专栏——“有风景的思政课”,通过邀请各界人士,以紧贴生活的语言形式,讲述真、善、美的人和事,将思政教育化于自然生动的新闻解读,引导和培养中小学生从小正直善良、爱国爱家的优良品质。

新媒体环境下的深读精读与阅读体验

在实现整体的内容生产向新媒体平台转移的同时,如何调整报纸定位,以更好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深读和精读是吸引受众、实现晚报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人文读本每期推出文化故事、文艺评论、全民阅读、晚潮上榜等板块,多角度深耕内容,展示与每个人的生活相关联的“文化厚度”。

文化故事每期占据三个整版,将一个文化故事捻开让读者细看。如《鬓边不是海棠红》热播时,人文读本聚焦京剧文化,为戏曲爱好者和晚报读者讲起戏曲圈的幕后故事。头版精心设计布局,由电影、电视剧等现代形式对京剧的诠释演绎说开去,引导读者用心感受京剧艺术的美和传统文化的好。二三版则通过梅兰芳如何以“指法”“鬓边”塑造女性角色,程砚秋如何用“存腿”在舞台艺术表演等事例,用大量篇幅深讲男旦艺术的魅力,讲男旦产生的缘由,讲男旦式微的发展与传承……每一期的文化故事,力求传递优质文化的讲究与学问,而在传达方式上融合新媒体时代浅说活说图说等元素,增强与年轻人的碰撞与共鸣。每一期人文读本,都是一次主动的文化话题设置,让艺术传承在横向空间范围内有蒲公英式的广泛散播。

文化故事讲厚重感,而言论评论追求“引导”。文艺评论板块选取贴近热点、贴近老百姓关注的文化焦点话题,针对不同题材,邀请相关领域有发言权的学者或拥有相当积累的资深记者撰评,提供有一定专业度与深度、可供细细咀嚼和深层思考的观点。比如,疫情之下深受影响的电影市场何去何从、线上音乐会“相信未来”体现人类凝聚力等选题,和读者一起寻找表象之下的深层意义、探求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或以网友留言为线索,抓住网友观点倾向性,剖析《我是余欢水》等热播剧、《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热门综艺背后的价值观,帮助读者了解纷繁复杂的现实、洞察社会现象。

融媒时代的互动与UGC连接

面对传播逻辑的重构,钱江晚报周末读本打破传统纸媒单向输出的模式,将读本特色栏目打造成UGC社区平台,让读者参与进来,形成双向循环和互动。

“妈妈问我,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会许什么愿望?我想到了一个能让更多人快乐的愿望——以后再也不要出现病毒了。”“虽然在过去,我们经常会打趣不想上学,但今年这个‘超长待机’的寒假,却让我无比想念原本有些‘嫌弃’的校园。”中小学生在“阅鹿书院”小程序打卡时的读后感和小作文,被择优选用在成长读本的读书专区。“你家老爸老妈是不是也是早餐高手?”别人家妈妈的营养早餐食谱和美照,也被晒在了家长会专栏。点题读时事,爆料校园新闻,推荐一本好书,分享自己满意的作文,除了打造线上的“互动读本”外,成长读本还组织各类线下活动,带孩子走进博物馆、名校等,边走边看,收获课堂外的知识,让孩子在阅读之外体验不同的成长快乐。

人文读本每期推出两个整版的晚潮专栏,作为文学爱好者寄寓梦想的园地,将UGC属性做了开发。版面副刊专栏上有国内外知名作家张翎等的新作,也有余青峰等青年作家的身影,同时,以特邀入驻的方式,在小时新闻客户端集结人文领域的学者、专家,以及部分对文字文学有建树、思想有见地的大学老师,为晚潮副刊供稿,遴选其中思想性、品质感俱佳的优质内容刊于版面,形成了版与端的连接。比较有特色的是,晚潮推出了全新的“上榜”栏目——鼓励文学爱好者与名家同上晚潮,激励他们写作的梦想。晚潮TOP榜无论是题材还是写作者,都与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酸甜苦辣的情感生活紧密连接。“春春欲动”“一碗烟火”等,钱江晚报由专职编辑在特殊时间节点设置议题,开展UGC主题征文活动。征集、评选、上榜、刊登,通过一系列操作形成互动,让文学爱好者成为参与者、生产者,收获写作带来的满足与信心,也链接起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的互动。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读本人文
雏燕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都市报全媒体抗“疫”报道及其创新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钱江晚报》:让主流媒体变“年轻”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