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
——以温州日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2020-06-22 05:05王丹容
传媒评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战疫党报日报

文_王丹容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舆论环境,党报在构建健康的媒体信息生态系统中应当发挥好“定盘星”“稳压阀”的作用。

放眼浙江全省,温州是浙江疫情最严重、亦是战“疫”中最为特殊的城市。越是形势严峻、使命特殊,地方党报就越要研判把握大势大局、越要在构建媒体信息生态系统中展现党报的责任担当。本文以温州日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样本,从多元化生产、多平台传播、多功能服务、多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研究媒体信息生态系统构建中党报作用的发挥。

硬与软——全局视野中的“舆论强音”

疫情发展本身具有群体性、连锁性、变化性等特点。媒体需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来设置议题并进行议题互动,实现公共危机预警、防控信息传播、引导社会舆论、抚慰社会情绪等功能。实现这些功能,媒体既要为受众提供科普知识、公共决策等“硬核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公众以科学理性态度抗击疫情,同时也要讲好社会上那些温暖人心的“柔软”故事,传递不同群体在危机情境中的精神状态,从而塑造出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舆论氛围,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温州日报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主动设置媒介议题,以笔为戈、以融聚力、以屏驰援,整合内容生产能力,创新传播推广渠道,重塑采编队伍力量,全程报道、全息传播、全面担当,记录温州这座城市的战斗“力度”和战疫“温度”,以权威主流声音牢牢占领“战疫”舆论场。

紧扣重点、热点、节点,党报的内容生产只有置身全局才能把准基调,党报的舆论引领只有着眼大势才能体现主动。温州日报充分发挥党政资源优势,主动对接、把握导向、密切跟进,率先发布温州“25条举措”等一系列权威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将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进行宣传、传达和阐释。特别是针对社会各界对物资供应、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担忧,温州日报聚焦民生热点,及时刊发《温企复工“十问十答”》等一系列广大市民最关心的“硬核”信息,有力引导舆论走向,有效回应社会关切。与此同时,温州日报在抗击疫情的每个关键节点,以评论引路、以观点开道,密集推出《打赢“战疫”,信心决心小心一个都不能少》《“战疫”攻坚,用速度力度温度狠抓落实》《携手“战疫”,全心全力全民共担当》等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的评论员文章,并持续推出一系列以“短、实、新”为特色的战“疫”快评,及时澄清谬误、疏导情绪、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实践证明,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党报充分彰显“定海神针”的力量和作用,有助于形成有利于疫情防控的社会凝聚力。

在举国上下投入的这场战疫中,地方媒体的另一个着力点在于把握特质、特色、特点,生产出更具地方视角、地方服务和地方精神的内容产品。温州一度被称之为“孤悬鄂外的重灾区”,疫情爆发初期情况之严重让全国人民捏了一把汗。这是温州人口大进大出的特点所带来的。准确把握这一区域特点,温州日报紧扣温州市委“奋战十天、拿下拐点”“再战十天、锁定胜局”“决战十天、力夺双赢”的决策部署,紧扣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报道中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及时准确阐释温州的特殊市情,全面有效解读温州的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动员社会力量。随着时间推进,战疫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均有全世界温州人的身影。这是温州的又一个特质。当疫情在中国蔓延时,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人,成了我们战疫的特殊力量;当疫情在世界蔓延时,全球温州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又成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基于这一区域特殊性,温州日报吃准吃透党委政府疫情防控的精神,精准把握内外宣的时度效,把握报道火候分寸,从聚焦海外侨胞千万里抱团驰援祖国到关注海外侨胞在各国的抗疫生活,用新闻的力量传递温州人这个群体的精神特质,用新闻服务的力量发挥媒体在疫情中的信息沟通作用。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治理离不开媒体对公众的情感引导。疫情突如其来,党报如何以科学冷静的态度、以温暖向上的基调,传播社会正能量,实现公众情感抚慰,是摆在媒体面前的课题。温州日报记者们将笔触聚焦在一线,充分挖掘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和优秀典型。依托“基层战疫记”“战疫先锋”等专栏,高密度展示抗疫工作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事迹,生动记录这场战“疫”背后的动人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协力打赢这场战“疫”。这种正能量的内容产品,通过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极大地凝聚起全民的信心和战斗力。

媒体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党报唯有“软硬兼施”,全面、系统地供给信息,积极、有效地传播信息,在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专业机构等之间建构畅通的沟通渠道,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才能以舆论强音实现舆论引导,最终实现重大公共事件传播的最高目标:疏导社会情绪、保持社会有序运作。

内与外——全球维度中的“云端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此次抗击疫情战斗中,媒体的社会服务功能前所未有地得到提升和优化。温州日报等城市党报,借助“云服务”突破时间、空间等客观限制,将社会服务功能的触角伸至全球。

整合资源、融合作战,是媒体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方式。温州日报根据报、网、端、屏等不同阵地的特点,创作推出一系列受众喜闻乐见的科普类报道,分时分批推出“一张图读懂”、防治知识测验H5等原创融媒产品,通过图说、海报、动画等形式提升传播效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服务公众生活需求,吸引广大网友广泛参与、积极互动。而随着国内疫情的基本稳定,温州日报又与腾讯直播平台合作,发起“云上相约 助力茶农——2020云上温州早茶品牌展”活动,以云上直播的方式助力复工复产。

更值得一提的是,温州日报依托独一无二的世界温州人网络,推出跨越万里的“云课堂”服务。当海外疫情爆发后,温州日报聚焦海外华侨子女,通过其运营的网络教育平台,联合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海外华文学校等,第一时间推出“海外侨胞子女云课堂”,为海外侨胞子女搭建网络授课平台,开展防疫知识科普讲座、国情乡土教育等线上活动。地方媒体立足地方特质,基于互联网环境的“云课堂”服务,极大提升了地方媒体的服务价值,也打造了地方媒体云服务的新模式。

可以说,地方媒体立足地方优势通过“云端”实行内容的统一供给后,在更广范围内建设优化渠道,可有效实现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信息共享、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云上服务“一张网”。这是数字化时代的媒体社会功能的发展与拓展,地方媒体当与时俱进、有所作为。

进与退——全员奋战中的“新闻铁军”

走过不同寻常的战“疫”时期,如今回望,从报端到手机端,温州日报在两个多月时间共发出报道7900多篇,总点击量超过1.9亿,无论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传播影响力上,都实现了党报重大战“疫”融合报道的阶段性飞跃。

在这背后,其支撑力是温州日报新闻采编团队的多能力建设。从践行“四力”的防控现场直击到全城亮屏的致敬英雄活动,从融合报道的“十八般”能力到“云服务”活动的专业统筹,温州日报的这支“新闻铁军”,展现出不一般的战斗力。

疫情发生后,温州日报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进入抗疫防疫报道“战时”状态,迅速成立由集团总编辑任总指挥的新冠肺炎新闻事件报道指挥部,围绕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跟踪疫情发展、策划报道选题、制定报道方案,有力有序组织全媒体报道,有力发挥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2月1日,随着疫情发展的迅猛态势,为了加强党对防疫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温州日报机关党委专门成立一线战“疫”报道临时党支部,42名党员采编人员共同加入。疫情期间,年轻记者火线入党。“90后”记者在入党申请书里这样写道:“我在采访中看到,一份份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他们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也唤醒了我心中的赤诚愿望。”

在温州日报,有记者不惧艰险,冲锋陷阵,深入重症病房采访报道;有记者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主动请缨,忘我工作,每天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8个小时;有新媒体小编分秒必争,接续奋战,每天发布近200条稿件……从报社领导到部主任,从一线记者到夜班编辑,温州日报采编队伍用奔跑的身影、手中的笔和版面,展现了宣传战线上“疫”线战士的独特风采,记录下这个特殊时期一座城市的坚毅和坚守,向世界讲述温州的抗疫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战“疫”报道时间特别长、任务特别紧,温州日报编委会十分注重记者在特殊时期的身心健康,要求记者“安全第一、进退有度”,确保记者不连续疲劳作战。

这是党旗下的战斗。笔为戈、文为枪,一篇篇报道记录下一座城市的战斗经历,亦记录下一座城市在灾难中铸就的精神。深入一线、全程跟进,温州日报采编人员成为“逆行者”群体中的一员。“我在‘疫’线”专栏推出的《我愿意做一名记录者》《我们坐在同一艘船上》《守好阵地:使命所在》《亲眼所见:令我心安》等记者手记,看到的是记者奔赴一线的忙碌,表达的是对抗“疫”战士的敬意,传递的是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人民网对这组报道进行转载,以此展示一线新闻工作者的“最美身影”。一幕幕日夜兼程的采访画面,一篇篇凝练生动的采访报道,正是温州日报践行“四力”的最生动实践,也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最有力成果。

猜你喜欢
战疫党报日报
战疫秦川
团结战疫
致战疫中的武汉
战疫魔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有些观赏鱼只能看不能摸
预言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