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综合护理模式在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2020-06-22 06:39周雪琼彭锦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胫骨踝关节出院

周雪琼 彭锦莲 林 萍

( 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 , 广东 云浮 527300 )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的增加,胫骨骨折发生率也随之升高[1-2]。尽管目前外科水平的提高,胫骨骨折治疗已不再是医学上的难题,但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理念和“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提出,给胫骨骨折术后康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时间无法进行下肢负重,同时,胫骨骨折常伴随着软组织损伤、关节面损伤,康复过程中,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受限,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3-4]。受医疗资源限制,胫骨骨折术后患者院外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以往护理模式对患者院外康复干预较少,患者康复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将微信与传统护理相结合,探索出基于微信的综合护理模式对胫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确认为胫骨骨折者;(2)存在手术治疗指征,且外科手术治疗成功者;(3)年龄≥18岁,且<65岁。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下肢功能障碍者;(2)双侧胫骨骨折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等疾病者;(4)其他不适宜纳入研究者,如:文盲、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微信、精神异常、患者本人或直系亲属中为医护工作人员者。

2 分组及处理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100例胫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18-53岁,平均年龄(33.82±10.77)岁,开放性骨折22例,闭合性骨折28例,左侧胫骨骨折27例,右侧胫骨骨折23例,平均住院时间(10.22±2.10)天;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19-55岁,平均年龄(34.92±11.18)岁,开放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26例,左侧胫骨骨折25例,右侧胫骨骨折25例,平均住院时间(10.08±2.20)天。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伤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术前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和健康教育,患者术后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预防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预防措施,患者情况允许时,对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指导(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股四头肌功能训练),患者出院前,以宣传册和口头教育方式进行院外康复指导(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松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患者出院后,以电话形式定期进行随访(出院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建立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内有疾病介绍、治疗方法介绍、转归情况介绍、并发症介绍及预防、功能训练介绍及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2)患者术后清醒时,由护士协助患者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3)通过开放公众号留言板,为患者提供功能锻炼打卡平台,了解患者功能锻炼情况;(4)设立沟通时间(每天17:00-18:30),解答患者疑问和困惑。(5)建立微信群,由1名骨科医师担任管理员,患者可将功能锻炼视频上传至群内,由骨科医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观察指标:(1)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由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价[5]。该量表涵盖躯体机能、躯体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心理卫生8个维度,共计36个条目,最终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该量表分别于术后1天、出院3个月时测量。(2)膝关节功能。利用Iowa量表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6]。该量表涵盖功能、疼痛、步态、稳定性以及活动范围5个维度,最终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该量表分别于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测量。(3)踝关节功能。利用Maryland量表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7]。该量表涵盖疼痛、行走距离、稳定性、活动范围4个维度,最终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踝关节功能越好。该量表分别于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测量。(4)并发症。观察随访3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并发症发生例数/总样本数×100%记为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F-36评分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Iowa量表评分、Maryland量表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术后1天时,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2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术后1天时,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5.2 2组患者Iowa评分、Maryland评分比较:出院时,2组患者Iowa评分、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2组患者Iowa评分、Maryland评分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Iowa评分、Marylan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Iowa评分、Maryland评分比较分)

5.3 2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随访期间,2组患者中,均各有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愈合延迟,经换药、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4-5周后愈合,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膝关节僵硬,1例踝关节僵硬。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00%,高于观察组的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胫骨骨折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其生活质量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骨折及手术带来的疼痛、受伤情景带来的恐惧,常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有限,胫骨骨折术后康复在院外进行,患者主观能动性和依从性对于康复的效果,特别是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8-9]。有研究[10]报道,关节僵硬是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尽管已有学者提出,加强患者出院健康教育、制定院外康复训练计划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但总体效果仍不甚理想[11]。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不仅需要康复训练的指导,对于社会、情感的需求也较高,这明显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仅靠口头健康教育很难满足患者的上述需求[12]。基于以上,本研究将微信与传统护理相结合对胫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研究发现,出院3个月时,2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术后,而采用基于微信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基于微信的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胫骨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上具有积极的作用。杨月兰等人[13]在其研究中认为,连续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指出:成立康复协助团队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同时给予情感交流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但也应看到,该模式需要护患面对面沟通,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对于术后活动不便的患者也较难实施。本研究利用微信,不需要护患见面交流,很好的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也方便了行动不便的患者。此外,本研究利用Iowa评分系统和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康复期间的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尽管2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时,上述评分差异不显著,但在出院1个月时,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基于微信的综合护理模式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这可能是观察组患者需要通过微信打卡签到增加了自我管理能力的积极性。随时查阅康复训练方法和并发症相关知识增加了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正确认识,通过加入微信群增加了患者间、护患间的沟通,有助于患者建立康复训练良好习惯[14-15]。这些因素也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中无膝关节僵硬或踝关节僵硬病例出现。这可能是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所导致的结果偏倚。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的综合护理模式对促进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扩大样本量,采用多中心对照研究,同时增加观察时间,以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胫骨踝关节出院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