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6-23 09:31李茂林
文理导航 2020年21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应用研究意义

李茂林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相互交往,提升学习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地方乡土文化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教师应注重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使用,探索地方文化的内涵,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帮助学生关注当地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乡土文化;应用研究;意义;方法

地方乡土文化资源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深远的意义。在教育者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深刻了解本地文化的实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文化性和实用性。为了避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秦安当地的文化资源。它不仅在促进优秀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它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活跃。在此,笔者分析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乡土文化资源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本土文化教学,因为它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特征。本地的一些自然风光、社会风俗等知识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加深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化常识的学习。教师有效地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可进一步实现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教师向学生讲授当地文化,不但能帮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课本常识的同时,在语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驾驭一定的实际生活常识,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成长。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机械地学习,不了解汉语知识的应用过程,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目前的核心素养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从被迫学习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进一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更活跃。本土文化常识的渗入能给语文课堂增添新的生机,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本土文化。语文教学应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德、提升学生的语言交往与表达本领为目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则能使语文教学更实用、更丰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掌握缺乏一定的人文认识,对某些特定的汉语知识缺乏认同感。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则应重视对地方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对于每一篇文章中涉及的一些语言知识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均应在教学中渗透相应的地方文化知识,自觉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探索学习。在动人的地方文化的感染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会不断变化,学习积极性会增强,。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教学注入更多活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甘肃省秦安县境内文化资源众多。有着八千年的文化渊源,如享誉中外的大地湾人类遗址,还有女娲遗址、兴国寺、文庙、泰山庙、街亭古战场等。教师要善于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声情并茂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大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要采取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地听,学生的学习内容常常与他们的实际现状相分离,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受到了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知识结构,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因地制宜地将乡土文化资源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发挥本土文化的优势,将本土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并在课堂上开展学习与探索活动,加深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之一。作者认为,从学生熟悉当的地文化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让学生想说和愿意说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中:我是一名导游,笔者设计了家庭评论员的主题。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当地风味特色、地理环境、当地风俗习惯和节日习俗,介绍自己家乡的独特风俗习惯。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能够听到和亲身感受到的,所以他们可以很快很好地做到。在收集整理这些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交流时,学生也更愿意说。如果学生在讲话过程中感到困难,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先写写下来,然后朗读。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才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能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为家乡奋斗。

(二)善于将地方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中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掘与课本内容相近的地方文化资源素材。在教授古代诗歌时,教师应善于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习俗和习惯的知识有效渗透到课堂中。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教师应善于挖掘它们,这些资源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教师应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效作用有着明确的认识,这对促进区域优秀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学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接班人,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学,使学生从小养成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习惯,并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贯彻落实。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解放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

(三)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构建教学新模式

当地文化资源的有效性在于它们更贴近学生,并能以极强的感染力影响学生的知识和文化。教师可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当地文化的优点,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与推广当地文化的同时,获得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当地文化资源中,学生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汉语知识的丰富性与多姿多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可在语文阅读课中渗透当地文化资源,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将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当地文化资源的魅力与祖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应用乡土文化素材,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有效地将地方文化与语文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实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文化教学的优点与对学生的作用。地方文化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实践。运用本土文化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讲授古诗词《回乡偶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教师便可以巧妙引入当地文化。这首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对家的归属感和对家的向往贯穿了整首诗。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当地文化,引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积极将之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辰.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6(19)

[2]倪燕.关于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探讨[J].中外交流,2017(22)

(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三小学,甘肃天水741600))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应用研究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