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分析

2020-06-24 09:43陆利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轻症凝血酶活动性

王 译,陆利欢,陈 建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结核科,江苏 苏州 215500)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患者的肺部出现了感染,临床表现为日渐消瘦、咳嗽、前胸疼痛等。此外,由于结核病具备传染性,因此成为了最受广大医疗人士重视的疾病之一,其不仅仅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会因血栓性疾病的并发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其中,重症肺结核主要指患者两肺广泛病灶和或合并有空洞,肺结核合并有呼吸衰竭,粟粒性肺结核。近几年来,很多相关人士都对结核病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无论是免疫细胞还是炎症因子,亦或是凝血功能等指标在肺结核中对存在着特异性的表现,而症状较为严重的结核病患者往往存在着凝血功能障碍,只有对其进行研究,才能够为临床治疗手段的丰富打下理论基础。据此本文以2016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接受的6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变化,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接受的6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之后将6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病情分为重症组与轻症组,每组各30例,人数相当。在30例重症组患者中,共有男患者14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29~90岁之间,平均年龄(92.4±0.8)岁。在30例轻症组患者中,共有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在31~90岁之间,平均年龄(65.3±2.1)岁。重症组患者与轻症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重症组患者共30例,重症肺结核主要选取两肺广泛病灶和或合并有空洞,肺结核合并有呼吸衰竭,粟粒性肺结核的患者,其具体的症状符合诊断标准。轻症组患者共30例,轻症肺结核选择的是肺部病灶少,临床症状轻的患者。在这样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于重症组肺结核患者与轻症组肺结核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同时了解重症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通过标本采集之后检测的方法能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具体过程为在采血前先让患者禁食,之后采取静脉血3 mL,2000 rpm离心10 min,2 h内检测完成。

1.3 观察指标

凝血功能存在着不同的监测指标,具体的说,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的监测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进行检测时主要运用免疫比浊法。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重症组、轻症组患者凝血功能的比较

经过具体检测后发现,重症组肺结核患者、轻症组肺结核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差异,在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四个指标中,重症组肺结核患者都要高于轻症组肺结核患者。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重症组、轻症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s)

表1 重症组、轻症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s)

组别 F(g/L) PT(s) APTT(s) TT(s)重症组 3.21±1.43 12.35±1.28 35.27±8.69 19.74±2.29轻症组 3.56±1.36 11.53±0.91 23.48±5.03 16.78±2.0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重症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经过具体检测后发现,重症组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在治疗前存在着凝血障碍,而在接受了治疗之后,在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四个指标中,重症组肺结核患者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情况,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重症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重症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F(g/L) PT(s) APTT(s) TT(s)治疗前 3.21±1.43 12.35±1.28 35.27±8.69 16.74±2.29治疗后 3.42±1.31 11.59±0.98 24.31±6.89 15.78±2.01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肺结核这一疾病较为严重,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的接受治疗,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之所以会患上肺结核这一疾病,主要就是人体由于种种原因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当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气溶胶微粒进入到人体的肺泡当中后,机体的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抑制、杀灭和降解了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巨噬细胞裂解,从而释放了不同的生物活性分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的凝血系统会被破坏,除此之外,其纤溶系统的平衡也会被打破,具体表现为凝血指标的具体改变,如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近几年来,很多相关人士都对结核病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无论是免疫细胞还是炎症因子,亦或是凝血功能等指标在肺结核中对存在着特异性的表现,而症状较为严重的结核病患者往往存在着凝血功能障碍,虽然国内对肺结核这一疾病较为重视,但是将其与凝血功能检测联系起来的研究并不多,很多临床医疗人员也没能够注意到重症肺结核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发生变化。长此以往,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体内就会呈现出高凝的状态,很容易并发血栓性疾病。

本研究表明,重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凝血指标高于轻症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能够说明重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存在着凝血障碍,同时在接受了治疗后,重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综上所述,重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凝血功能容易出现问题,而在治疗之后,其病情得到了好转,凝血障碍也会渐渐改善。

猜你喜欢
轻症凝血酶活动性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大柴胡汤对肝郁气滞型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疗效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