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研究

2020-06-24 06:20赵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关键词:生化病症空腹

赵昕

(内蒙古航天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6)

0 引言

糖尿病作为机体慢性病症,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的特点,一旦确诊必将会引起机体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的下滑。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出现不同程度心眼肾等器官慢性损伤,甚至还表现为器官功能障碍,最终演变为功能衰竭。即尽早发现糖尿病,施行对症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器官功能和身心健康。本课题抽取我院收治的90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7 年9 月至2019 年7 月时段内收治的90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共45 例。参照组男21 例,女24 例;年龄54-78 岁,平均(66.3±1.4)岁;平均病程(5.5±1.7)年。实验组男23 例,女22 例;年龄56-80 岁,平均(66.5±1.5)岁;平均病程(5.4±1.1)年。数据间比较无意义(P>0.05)。入选标准:均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齐全,且对本课题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重症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病者或精神病史者、资源不全者、不配合者、重症肿瘤病症者。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检验,即为尿液检验。取患者晨尿5 mL 执行血糖水平检验,仪器为优利特500B 尿分析仪。实验组采用生化检验,即为血液检验,仪器为生化分析仪(罗氏C_311 型号),要求患者禁食8h,采集清晨空腹3 mL 肘静脉血,完成血清甘油三酯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葡萄糖等指标的测定,再依据相关结果精准评估患者病情进展,为后续疾病诊断创造条件[1]。

1.3 评定标准。检查结果均是以《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准:24 h 内各时段机体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在11.1 mmol/L 以上,FBG(清晨空腹血糖)在7.0 mmol/L以上;空腹时间在8 h 以上时,葡萄糖负荷2 h 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在11.1 mmol/L 以上,则表明机体患有糖尿病。

1.4 统计学处理。以SPSS 21.0 统计软件为参照,对本文涉及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予以统计处理。前者用(±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 检验;后者用%表示,组间数据施行χ2检验。P<0.05 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参照组检出率为82.22%,实验组为95.56%,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各组糖尿病检出率[n(%)]

3 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因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而引起的慢性病症,位居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仅低于心血管病症、肿瘤病症,多表现为慢性高血糖。患病期间,患者多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而2 型糖尿病群体还伴有疲乏无力和肥胖等状况。而在发病基础调查中,可知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功能丧失导致,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存在相关性,虽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病,但在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改变的前提下,呈现年轻化发病的基调。一旦确诊患者需终身治疗,若难以精准把控血糖水平,则会在病情持续性进展下,表现为微血管或血管病症,甚至还会诱发各类并发症,常见心血管病症、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肾病、肢端坏疽等,较为严重时还会存在脑血管病变事件,威胁机体生活质量或生命安全[2]。

鉴于社会老龄化背景,中老年群体基数显著增加,而这也使糖尿病群体持续性增多,有效且科学的糖尿病诊断、治疗等工作,俨然成为现代医疗机构思考的焦点。以糖尿病患者为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俨然成为疾病救治的关键。但是因糖尿病隐匿性、病程长等特性,使诊断难度较高,多面临漏诊或误诊等风险。但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性增长,使糖尿病诊断方法及技术持续性更新,而这也使相关检验方式更具多样化优势,合理选择诊断检验方式,是疾病后续治疗的前提。但在此过程中,应做好糖尿病和其他病症间的区分,具体包括肝脏疾病(多见空腹血糖较低,但餐后血糖明显提高)、慢性肾功能不全(轻度糖代谢异常)和应激状态(血糖一过性增高,但在应激因素消失后1-2 周血糖可恢复正常)、多种内分泌疾病(常见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甲亢等,多见血糖增高)。

传统理念下,糖尿病诊断多为尿液检验,但和病理诊断结果间的偏差,使部分患者难以及时确诊,最终延误最佳救治时机,加重病情。伴随医疗技术的持续性改进,生化检验以操作简单和方便快捷等诸多优势,成为糖尿病诊断的最佳选择。原因为:生化分析仪可对血清甘油三酯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葡萄糖指标予以测定,既可缩短传统尿液检验时间,还可减少工作量,减轻负担。其中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低是鉴别糖尿病的关键,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机体血糖现状,空腹葡萄糖可明确机体血糖变化现状,若表现为甘油三酯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高,则可表明机体血糖出现变化,进展为真性糖尿病。本课题研究可知,参照组诊断总符合率为82.22%,实验组为95.56%,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则应对患者施行有效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自我监测、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案。①基础治疗。①健康教育。依据患者文化水平施行有效的糖尿病基础知识健康教育,在纠正患者错误观念的前提下,增强其治疗信心,做好血糖自控。②自我监测。伴随微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出现,使患者可按照自身血糖水平,做好降糖药剂量和次数的调整,若为1 型糖尿病餐前血糖监测不可低于4 次,若为血糖不稳定期则为8 次,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 h 血糖<10 mmol/L,HbA1c<7%,而2 型糖尿病则可自行选择血糖监测次数。②药物治疗。①口服药。常见磺脲类、双胍类、ɑ-葡萄糖肝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和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②胰岛素。常见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还可按照作用时间划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③运动治疗。依据患者躯体状况施行体力活动锻炼,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还可降低体重和脂肪量,强化体质。但运动时间及强度应以患者总体健康为准,常见快步走、散步和健美操、打太极拳与跳舞等。④饮食治疗。总热量应以机体年龄、性别和身高、体重及体力活动等因素决定,若为营养不良、消瘦及慢性消化性病症者可适当增加总热量,若为肥胖者则对总热量、脂肪摄取量予以控制;碳水化合物应为总热量55-65%,正常情况下机体每日主食摄取量在250-400 g,若为休息者约为200-250 g,轻度体力者为250-300 g,中度体力者300-400 g,重体力者>400 g;蛋白质应为总热量12-15%,约为1 g/kg;脂肪应为总热量25%,但不可超过30%,约为0.8-1.0 g/kg,常见动物脂肪、植物油,但因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高则可改为植物油[3-5]。

总之,于糖尿病患者诊断期间,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均具有相应的检出效果,但生化检验检出率极高,可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生化病症空腹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青春期病症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空腹喝水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