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8 年15 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病例分析

2020-06-24 06:20赵会娟赵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关键词:大面积换药感染率

赵会娟,赵巍

(青岛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系,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言

真菌属于常见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情危重,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接受有创检查及广谱抗生素治疗,真菌感染机率更高[1]。本研究特收集2013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5 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感染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3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烧伤面积>50%-90%创面存在真菌感染患者15 例纳入此次研究,其中男9 例,女6 例;年龄22-57 岁,平均(39.5±3.2)岁;烧伤原因:火焰烧伤4 例,电烧伤2 例,热水泥粉尘烧伤2 例,化学烧伤3 例,热液烫伤4 例;住院时间10-105 d,平均住院时间(62.5±7.8)d;留置导尿时间8-37 d,平均留置导尿时间(22.5±3.8)d;8 例皮肤切开静脉留置针,5 例伤后3 d 内气管切开;手术切痂植网状异体皮13 次,异种皮4-10 次,平均植皮次数为(7.1±0.9)次。所有患者均与《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防治指南》[2]中大面积烧伤标准符合,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为阳性,存在真菌感染症状,患者及家属均已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且已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临床表现。患者体温明显增高,表情淡漠,嗜睡、吞咽障碍,心率加快,每分钟达到120-150 次,肉芽组织出现水肿,创面出现大量分泌物,坏死灶,粘稠,痂皮下出现脓液,伴随明显恶臭味,植皮部位溶解、生长障碍,基地糜烂,可见白色或灰黄色大小不一的片状真菌灶,伴随腥臭味,尿液浑浊,出现膜状物。

1.3 感染部位及细菌培养。创面细菌培养存在感染细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于创面和静脉导管,真菌学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患者多为白色念珠菌、黄曲霉菌、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及烟曲霉菌,详见表1-2。

表1 真菌感染部位[n(%)]

表2 真菌感染种类[n(%)]

2 治疗与结果

所有患者加强白蛋白、血浆及营养补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营养均衡,提升机体免疫力;静脉导管感染者将留置导管拔除,并将已感染血栓静脉切除;全身给予伏立康唑,1 次/天,200 mg/次,连续用药2 周,服用大蒜素;创面半暴露,并使用生理盐水、苯扎氯铵溶液对创面进行清理,涂抹利福平、抗菌凝胶,使用消毒纱布对创面进行覆盖,每天帮助患者换药1 次及翻身,将室内温度调整到31℃-34℃,定期进行创面真菌培养,结果转为阴性1 周后停药。15 例患者治疗后14 例患者创面愈合出院,治愈率达到93.33%,1 例患者因静脉导管感染引起全身播散性真菌感染,最终死亡,死亡率达到6.67%。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真菌感染因素多与以下因素有关[3-4]:①患者抗生素时间长达2-3 周,导致机体内菌群平衡被破坏,引起真菌感染。②烧伤后患者皮肤屏障被破坏,出现大面积脱失,烧伤患者病房温度多在31℃-34℃,更加适宜真菌带菌生长,特别是夏秋季节,患者真菌大量繁殖,生长速度加快。③患者烧伤后进食受到影响,难以满足机体营养,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真菌感染率上升。④烧伤创面异种皮、敷料包扎,导致创面保持湿润,为黄曲霉菌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创面分泌物增加,出现坏死物质。⑤深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机体长期留置导致,加之,有创操作,真菌、细菌感染率上升。

一般情况下,真菌感染多出现在烧伤2-3 周后,感染后患者体温明显升高,表情淡漠,嗜睡、吞咽障碍,心率加快,创面初期无明显变化,肉芽为鲜红色,随着感染时间延长患者创面出现灰黄色或白色菌丝灶或真菌丝状灶,创面出现大量分泌物,坏死灶,粘稠,痂皮下出现脓液,伴随明显恶臭味,植皮部位溶解、生长障碍,基地糜烂,伴随腥臭味,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5]。近年来,随着烧伤患者增多,烧伤真菌感染率持续上升,由于真菌感染与湿度、温度、水分及养分含量密切相关,故在预防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6-7]:①烧伤患者治疗期间可服用克霉唑、伏立康唑、酮康唑进行抗感染。②每天使用生理盐水、苯扎氯铵溶液对创面进行冲洗,涂抹利福平、抗菌凝胶,并使用消毒纱布进行覆盖,使创面保持暴露或半暴露,尽量避免创面环境封闭。②加强病房通风、消毒,定期对空调通风管道进行清理,定期对患者周围物品消毒,病房温度调整至31℃-34℃;帮助患者勤翻身、勤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③长时间留置深静脉导管者,需加强气管插管、尿管消毒,更换。④加强创面坏死组织清理,清理、换药前后应勤洗手,以免出现交叉感染;加强患者营养支持,鼓励患者进食,提升患者抵抗力、免疫力。本研究结果显示,15 例患者治疗后14 例患者创面愈合出院,治愈率达到93.33%,1 例患者因静脉导管感染引起全身播散性真菌感染,最终死亡,死亡率达到6.67%。由此可见,大面积烧伤患者加强创面清理,给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勤换药,勤翻身,保持创面通风、干燥,可降低真菌感染率,促进患者伤口愈合。

猜你喜欢
大面积换药感染率
我国霍乱疫情一直处于散发平稳状态 霍乱大面积暴发可能性不大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舒适护理干预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疼痛的影响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2012~2016年江苏丹阳市省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