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方式及价值研究

2020-06-24 06:21夏凤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依从性

夏凤华

(山东省莘县俎店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聊城 252418)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患者常常会感到身体不适,大部分人的性情也会发生变化,存在着抑郁的心理问题,遭受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幸福指数比较少。心脑血管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心理情况,针对同时具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实施综合护理的办法,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护理办法是切实可行的,心脑血管病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认识到遵从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以乐观积极心态面对心脑血管病[1]。临床治疗对综合护理依从性强,提高整体效果,最大程度缓解抑郁,对于心脑血管抑郁患者治疗来说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心脑血管病抑郁患者,挑选了某省级三甲医院收治的60 例脑血管病抑郁患者,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时间在2017 年4 月至2018 年12 月。患者中脑出血的为27 人,脑梗死有33 人,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瘫痪,有些患者还存在着吞咽困难的状况。患者被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中有心脑血管病抑郁患者30 例。对照组患者中,女13 例,男17 例,年龄在43-85 岁,平均(59.4±6.2)岁。观察组患者中女14 例,男17 例,年龄在40-82 岁,平均(58.0±5.6)岁。本次研究均已征求患者同意,并且签订知情书,不存在违反规定的问题,而且经过对所有心脑血管病抑郁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例如年龄、性别、籍贯等,发现其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具有比较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脑血管病抑郁患者常规治疗以外,应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无论是哪种护理方式,在护理前都要全面了解心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程度,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治疗和护理。

对照组常规护理是在清楚患者抑郁程度以后,然后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向其讲解心脑血管抑郁相关的知识,或者与患者陪护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确保了解心脑血管病抑郁知识,明确治疗的手段和流程,以及平时护理中应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促使患者和家属全方位认识此类病症;心脑血管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让患者知道按时服药重要性,遵照医嘱用药,并且使患者和家属清楚药物的不良作用,为应对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做好心理准备。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还需实施综合护理,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做好心理干预和引导,心脑血管患者在病痛折磨下,性格会大变,部分人表现出了焦虑,而且是持续性的,还有一部分患者存在紧张清楚,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生活,这些都是抑郁的诱导因素,长期被这些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原本就有疾病的身体,机能会越来越差,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心理容易出现动荡,不利于心脑血管病抑郁患者治疗疾病,而且会使病情变得更为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综合护理中必须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除了嘱咐患者用药和做必要检查以外,多和患者交流,了解心理情况和临床治疗诉求,耐心聆听患者心声,提供倾吐的渠道,把困扰都说出来,达到疏导和发泄情绪的目的。护理人员平时工作中,本着微笑服务理念,尽可能满足所有合理要求,患者提出的意见给予回应,让其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产生积极情感态度,心理会更加乐观,清除不良情绪和心理。多观察患者,当其出现焦虑和不安状况的时候,先了解引起这种情绪因素,然后对症下药,运用学习的心理疏导知识和技巧,有目的进行心理引导,平时工作中表现出乐观积极一面,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去,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实现以人为本护理目标,缓解心脑血管病抑郁患者精神紧张;第二,功能训练,护理中对心脑血管抑郁患者进行按摩,四肢各个关节按摩,以感到轻微疼痛为止。心脑血管病抑郁患者在发病以后,第一次翻身在12 小时以后,接下来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每间隔两个小时翻一次身,假如患者采取侧躺的方式,翻身的时间缩短,间隔一个小时翻身。一些患者伴有语言障碍和吞咽困难的情况,应有针对性进行语言训练,要求患者进行舌头环绕口唇运动,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并且对实际效果评估,根据患者表现调整训练计划,以便使患者更快的恢复身体基本功能;最后,医护人员加强出院指导,患者在离开了医生和护士监督以后,有些人就会出现不按时服药的问题,所以应在出院前做好指导工作,遵照医嘱服药,按时按剂量服用药物,不自行中断。综合护理还应建立病人回访档案,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实现追踪护理,掌握心脑血管病抑郁患者疾病发展和抑郁控制情况,做好监督和指导,提醒患者按时去医院复查。

1.3 评价指标。心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定,以53分为界,轻度抑郁一般在53-62 分,中度抑郁患者在63-72 分,重度抑郁患者在72 分以上。用药依从性评价指标,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部分,分别为8-10 分、6-8 分、以及小于6 分。

2 结果

2.1 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出了相关的结果。先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抑郁程度都有减轻,但是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中患者抑郁改善情况远好于对照组,说明达到了明显的缓解抑郁效果,详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经过数据加工和处理,得出结论是对照组为76.8%,观察组为96.6%,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患者身体机能会遭到破坏,脑结构组织也有不同程度损伤,发病比较急促,而且死亡率非常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幸福感降低。心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着心理问题,很多表现出了焦虑不安,甚至出现精神方面问题,所以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除了常规护理以外,应强化心理干预和疏导,引导患者做好功能性训练,预防和缓解患者的抑郁倾向[2]。以前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以药物为主,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综合护理在心脑血管病抑郁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外,提供更为优质护理服务,以人为本,做好人文关怀[3],了解引起抑郁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愈自信心,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在护理人员引导下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管理和护理,这样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是值得宣传和推广的护理方式。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依从性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