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互联网平台的农产品价格收敛效应与农户收入研究

2020-06-27 13:05李逸龙叶春森
物流技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波动订单农户

陈 欣,李逸龙,叶春森,张 腾

(1.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芜湖同泰智能物流园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200)

1 引言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将互联网确立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鼓励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如“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1]。在农业领域,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兼容效应。互联网可以渗透到整个农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2)集聚效应。互联网可以将分散的农户供给和市场需求积聚到平台中,形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的经济作用。(3)互吸效应。互联网是信息交流的良好渠道,政府和社会能更深切地了解农户的需求,同时农户也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拓宽自身的销售渠道[2]。

关于互联网对现代农业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Iver Thysen[3]认为随着食品安全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农户在使用化学肥料和饲料时需要更高的精确度,支持农业操作的信息技术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Wilson TP等[4]通过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实时记录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实现农产品溯源,保障食品安全。Ye,Qiongwei等[5]在书中分析了多家新兴电子商务平台,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变革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Hu,Ming[6]等通过培养新型农户,发现能有效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周振[7]指出互联网技术下的农产品供需新模式具有调节农产品价格波动、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改善供应链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马祥建[8]等认为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有助于农户做出理性的种植决策。刘丽伟[9]等提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增值服务,如订单农业,是未来农户增收的重要影响因素。

以上文献指出了互联网平台在农业领域主要具有信息收集与整合、培育新型农户、调节供需等功能,产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提高农户收入等经济效应。而这些研究普遍是根据政府政策、现有相关理论和互联网农产品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互联网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对于平台经济效益的产生机制缺少数理性的逻辑推导。

本文以“互联网+农业”为背景,考虑存在不同的农户生产成本的情况,通过建立一个相对静态的单一农产品价格模型,探究在不同农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程度的条件下,具备信息功能(信息平台)和预售功能(订单平台)的两类互联网平台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和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及两种功能下价格收敛阶段农产品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2 假设和符号说明

假设1 普通农户根据市场价格p和单位生产成本c做出种植决策,农户群体的单位生产成本服从[ ]0,cmax的均匀分布,只有在市场价格高于自身单位生产成本时农户才会进行种植。

假设2 从农产品的种植到成熟为一个周期,在t-1周期种植的农产品须在t周期方能出售。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市场最初价格满足p0≤cmax。

假设3 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低,易做出短视决策。普通农户群体在t周期的农产品产量由上一期的市场价格pt-1和自身生产成本决定。将全体农户看作一个供应主体,最大产量为一个单位,则普通农户产量可表示为:

λ为互联网平台普及率。

假设4 大多农产品的运输和储存都需要较高的成本,假定所有农户都将上一期种植的农产品售卖到了同一个庞大的市场内,市场价格函数为

δ为农产品潜在的最高价格,a为市场价格波动幅度。

假设5 默认农产品价格波幅不超过10%即可视为价格稳定[10],

本文其他所用的符号说明见表1。

表1 符号说明

3 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针对平台的信息功能和预售功能,接下来将对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3.1 网络农户与普通农户

互联网信息平台通过集中数据资源、深度挖掘,帮助农户实行科学种植[11]。将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种植决策的新型农户定义为网络农户,网络农户在种植周期即可通过互联网服务知晓下一周期的农产品市场价格 pt,群体生产量视作,由式(1)可知,其生产量函数=λP(p ≤pt)=λF(pt),

由此可知,t周期时,市场价格函数为:

当市场价格p趋于稳定时,本期市场价格与上期市场价格相近,即:

将式(4)代入式(3),可得:

由此可得出命题1。

根据假设1-4和式(1)-(4),市场价格遵循以下规律:

式(5)表明,在收敛过程中,价格波动的幅度函数为:

由此可得出命题2。

命题2 信息平台下:(1)市场价格波动幅度

我们发现农户自身的投机主义和短视行为正是造成市场价格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当某一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较高时,普通农户便开始跟风种植,因为他们认为这种高价位会一直保持下去,导致在收获周期供给过剩,市场价格下滑,生产成本较高的普通农户纷纷亏本,放弃种植,而下一期该农作物价格因为供给短缺,迅速上涨,又吸引农户进行种植,形成恶性循环,由此产生频繁的价格波动,极大地损害了普通农户的利益。

(2)p2i≤c≤p2i-1,普通农户则只在2i周期售卖,;而网络农户只在2i-1周期售卖,

(3)p2i-1<c,两类农户都不会选择种植该农产品,

由此可得出命题3。

命题3 同一种植成本下,网络农户始终是盈利的,其收入大于等于普通农户的收入。

面对频繁的价格波动,普通农户中那些生产成本极高或极低的农户不会受到影响,而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大部分农户的生产成本应当处于中间水平,即 p2i≤c≤p2i-1。因为信息闭塞的短视行为和盲目逐利的投机主义,这些普通农户往往在价格波峰时大规模种植,却在价格波谷时出售,成为了价格波动风险的主要受害者。

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使得网络农户能理性地面对农产品市场,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避免投机行为,在短期内总结价格波动规律,做出利于自身的种植决策。

3.2 合同农户与普通农户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逐步普及,其功能也将逐渐完善,不仅能为使用者提供价格信息,还可以借助订单农业模式,使农户与超市、生鲜店铺等有农产品需求企业合作。农服企业在t-1周期根据以往销售状况与农户签订预售订单,按照随行就市、保底收购的原则,以 pb为保底价,市场价 p>pb则以市场价收购。此举减轻了农户所需承担的价格波动风险,而企业也获得了稳定优质的货源,降低了订货费用和交易成本[12-14]。

将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产品预售的新型农户定义为合同农户,为便于模型计算,取 pb=pˉ,企业将当期价格 pt-1作为对下一期价格 pt的预测值,合同农户生产量视作qbt,与3.1部分同理,可知此时市场价格遵循以下规律:

由此可得出命题4。

命题4 在订单平台下:当 pb=pˉ时,市场价格波动幅度

推论3 订单平台下,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更加剧烈,循环周期T内波幅变动

循环周期T内,2i-1为价格波峰期,此时普通农户因市场高价开始大规模种植,而订单农户因为合同价收购,也在同期进行一定量的生产,由式(7)可知,p2i-1>pb>p2i,导致 2i周期产量增加,进而使得市场价格降低,价格变动在价格趋于稳定的过程中,合同保底价保证了订单农户的收益,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价格波动。

推论4 订单平台下,互联网平台的推广会更加迅速。

通过推论3可知,“互联网+”订单农业下,因为农服企业的保底收购,农产品的供给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致使价格波动现象更加严重,挤压了普通农户的利润空间。农户天然具有规避风险和提高收入的潜意识,普通农户会更加主动地使用平台,保障自身利益;同时,随着平台普及程度的提高,价格波动幅度减小,农业互联网平台的价格收敛效应愈发显著。

合同农户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到了农服企业身上,产量提升,收入明显提高;但合同农户产量的增加使得整个市场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更加剧烈,加大了普通农户所要承担的风险。根据农户自身厌恶风险和提高收入的意愿,会更积极地学习使用互联网平台。

4 农产品农业总产值

农业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农产品总量,农业生产总值函数为:

价格达到稳定状态后,价格和供给弹性较小,因此接下来主要讨论价格收敛阶段的情况。

4.1 信息平台

为方便计算可设:

由g(λ)<1可得:

因此农产品价格收敛周期为:

将式(5)代入可得:

将T()1代入,利用等比求和公式可知收敛过程网络农户的农业总产值为:

由上述可知,信息平台收敛过程的农业生产总值为:

4.2 订单平台

参考4.1,可得价格收敛循环周期为:

由式(7)可知,收敛过程订单农户生产总值为

将p2t-1代入,得:

将T()2代入,利用等比求和公式可知收敛过程订单农户的农业总产值为:

同理可得,普通农户生产总值为G

收敛过程普通农户的农业总产值为:

由上述可知,订单平台收敛过程的农业生产总值为:

5 两种模式的比较

5.1 理论分析

基于上述论证,信息平台和订单平台均可逐渐稳定市场价格。根据式(1)-(7),可得出市场价格收敛规律和农户收入情况,为便于比较,仅包含市场价格最终能够收敛的结果,见表2、表3。

由表2、表3可知:(1)订单平台的价格收敛效应比信息平台需要更高的平台普及率;(2)同一平台普及率下,信息平台的价格波动幅度低于订单平台;(3)价格收敛过程中,合同农户收入≥网络农户收入>普通农户收入,三者的收入水平差异逐渐减小。

表2 农产品价格收敛效应表

表3 不同成本和阶段农户收入情况

5.2 数值算例分析

根据2018年第一蔬菜网山药价格,假设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相关系数分别为:a=11,cmax=10,δ=12,p0=3,Q=100,pˉ=5.714 3。由此可得出图1、图2。

由图1可以看出,农产品市场价格在订单平台影响下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信息平台,产生价格收敛效应也需要更高的平台普及率,因此信息平台能更快地稳定市场价格;但订单平台的波峰价高于信息平台,同时因为保底价的存在,相同生产成本下,合同农户的收入普遍高于网络农户,且承担的价格波动风险较小,因此订单平台对普通农户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由图2可知,农产品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在普及率较低时,信息平台的农产品生产总值更高;随着平台普及率的提高,订单平台的农产品生产总值迅速增长,明显高于信息平台。

图1 平台普及率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图2 平台普及率对农产品总产值的影响

6 结语

本文以“互联网+农业”为背景,考虑存在不同的农户生产成本的情况,通过建立一个相对静态的单一农产品价格模型,探究在不同农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程度的条件下,具备信息功能和预售功能的两类互联网平台对农户收入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两种功能下价格收敛阶段农产品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农户的短视行为和投机主义造成供给关系不稳定是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农户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使得其难以获得和分析市场信息,信息平台有助于农户了解市场需求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出种植决策,从而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2)平台借助预售订单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到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企业身上,农户只需专注生产,激发了合同农户的生产意愿,而农户自身具备厌恶风险和收入提高的潜意识,提高了普通农户使用平台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平台的推广普及,形成价格收敛效应;(3)随着平台普及率的提高,农产品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平台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后,订单平台对农产品生产总值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给出如下建议:(1)订单平台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农户收入和农产品生产总值,但需要农服企业来承担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可能会减少流入市场的订单量,损害农户的整体利益,因此平台在实行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2)互联网平台所改变的是农户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无法提高最大产量或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平台应该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为农户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或提供外部金融工具,才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的经济红利。

猜你喜欢
波动订单农户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2021年麦市大幅波动概率不大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