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个性 扫清学生学习障碍

2020-06-27 14:12陈颖
考试周刊 2020年51期
关键词:学习障碍数学学习转化

摘 要:每一个初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学习障碍,这与他们的学习状态、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心理情绪等有着必然联系。学习障碍的存在,既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生成,又阻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笔者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尊重学生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其学习障碍成因,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有效转化,以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学习障碍;转化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更加具有深度与广度,也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现象的深入分析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然而,从宏观角度来看,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数学学习障碍,即使是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也不例外,具体包括审题不清、对知识应用不足、不了解知识间联系、难以掌握系统化知识等。这些数学学习障碍的存在,并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也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转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学生个性出发,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以供参考。

一、 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成因

(一)学习被动

虽然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小学学习习惯的影响下,不少初中生仍然对教师、教材有较多的依赖。他们习惯跟随教师的脚步,乐意按照教材所给出的内容来进行学习,而难以掌握学习主动权,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前,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三角形的全等条件,但并未给出明确的预习计划,有的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做了。尽管他们想要通过预习来了解这一课的内容,但是因不得其法而选择放弃。在课堂上,这些学生只是跟着教师解析教材例题,而不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当教师给出教材例题变式问题时,他们会下意识地照搬例题的解题思路与步骤,这有一定可能得出正确结果。在之后的学习中,由于缺乏思考,他们只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难以处理考试题目中给出的综合性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存在“学生上课会解例题但考试总会出错”的现象。

(二)对正确学习方法掌握不足

数学学习仅有认真踏实的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宜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即使学生做出了系列努力,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就会促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进一步影响其学习质量。就数学公式、定理而言,由于它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或者转化的思想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理解。通常,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渗透这些思想方法,从而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但由于认知存在误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学习不重视,这就会使其学习停留在表面,甚至是出现错误。比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有教师就会引入“赵爽弦图”及Rt三角形,通过渗透数形结合法来深化学生对如何证明这一定理的认识。然而,有的学生上课并不专心,认为只要记住公式、定理就可以了,所以他们对勾股定理的学习仅停留在a2+b2=c2的简单应用上。在遇到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时,有极大可能会盲目套公式,造成错误的产生。

(三)不重视基础

无论学习怎样的数学知识、处理怎样的数学问题,都离不开基础的支撑。比如图形动点问题,学生需要掌握图形线段比例关系、角的关系、面积周长公式等基础知识,通过联系多个知识并结合问题所给出的条件来对其进行有效处理。而且,中考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占大多数。有很多综合性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很复杂,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中应用的大多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基础的掌握是十分有必要的。从当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来看,部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不重视基础,而过于追求高难度的综合问题,导致困难问题解决不出来、容易问题容易出错,这也是学习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另外,對于学困生而言,基础数学知识有些难以理解,他们很难对其进行消化吸收。在此情况下,他们也有可能会有不重视基础的态度。

(四)有消极心理情绪

大量研究与实践证明,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与他们是否有消极心理情绪有必然联系,而这一情绪的产生一般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家庭方面,当学生家长因为孩子数学不好、成绩低而对其进行指责,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厌学、迷茫等消极情绪,甚至是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表现出“家长越强制学生越不学”的行为。学校方面,教师因为学生的数学能力总是难以得到有效发展而忽略了该学生时,学生也有极大可能产生如上消极情绪。在此影响下,学生就会形成数学学习障碍,由此产生更多的消极心理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根据行为心理学理论,当个体的某种积极行为被期望时,个体再次表现出这种行为的概率就会有所增加。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看到,某个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解题思路被认可,他会在这一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身为数学教师,应当对每一个学生抱有期望,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转化对策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对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证实。对此,教师有必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改善其被动学习状态,为实现其学习障碍的转化创造良好条件。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提出适宜性问题,以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给予学生问题探究的成功体验来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在“长度的测量”教学中,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得知教室、操场的近似长度?”以此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脚步测量长度的方法,鼓励学生应用该方法测量教室长度,并对其进行估算,通过给予学生成功体验来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巩固学生近似数的相关知识。其二,关注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将其与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结合,提高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实现以上目的。例如,在“轴对称”的学习中,有很多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不愿意听教师进行抽象的名词解释,但是当教师用信息技术将“轴对称图形”直观化,并鼓励学生运用这一图形设计图案时,他们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有必要的。其三,重视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来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喜悦,从而实现以上目的。

(二)加强方法指导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加强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数学方法的核心是数学思想,数学问题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但数学思想总是不变的。当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数学思想时,他们就算得上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建模思想而言,它一般应用于解决方程、函数的相关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经历从问题到模型的过程,再给出不同的问题,给予学生深度体验,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一思想的认识。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这一课学生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此教学中,教师可给出生活化的方程问题,逐渐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根据实际的生活问题构建方程模型,再将方程置于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方程问题的方法。就数形结合思想而言,它一般应用于解决图形相关的问题。如果问题给出了图形,并对其进行了简单描述,那么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以数解形。先依托图形知识并结合图形信息理清其中的数量、等量、比例关系,再通过顺推、逆推、反证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倘若问题用数学符号、文字等对图形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一定的数量、等量、比例关系,但并没有图形,那么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以形解数。先根据题目信息绘制图形,再以图形为基础解决问题。

(三)夯实学生基础

基础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有必要夯实学生基础。笔者认为“一对一帮扶”是不错的选择。所谓“一对一帮扶”,就是将两个在学习的不同方面有需要的学生组成一组,互相担任对方的教师,从而实现能力共同提升。从性格上分配,部分学习障碍大的学生性格内向,有了困难问题也并不愿意主动找教师请教。而另外一部分学习障碍小的学生性格外向,乐意去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与周围同学同伴关系组成“一对一帮扶”,由学习障碍小、性格外向的学生帮助有较大学习障碍、性格内向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前者也能在此过程中使自身基础得到巩固,从而达到双赢。从兴趣爱好上分配,一些学习障碍大的学生和另外一些学习障碍相对较小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对此,教师可将这两部分学生组成“一对一帮扶”,通过后者来影响、促进前者,让前者得到提升。

(四)落实心理教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消极心理情绪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心理教育的落实。在此过程中,以班級微信、QQ群为平台,通过与学生私聊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障碍,明确他们产生消极心理情绪的原因,基于此,根据学生个性,以积极的话语对他们进行鼓励,缓解并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情绪。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总结中发现,某学生平时很努力,课堂上表现积极,但每次数学小测、大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失误,和同等水平学生的成绩差异较大,总是在考试后表现出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对此,教师通过QQ群与该学生私聊,通过积极引导了解该学生的学习障碍为基础不扎实、过分依赖教材,基于此,对学生进行鼓励,“你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我们班算可以的,但是学习并不仅是死记硬背,还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只要你掌握了,那么你很快就会超越其他人了。”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有很多,具体包括学习被动、对正确学习方法掌握不足、不重视基础、有消极心理情绪等。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强方法指导,同时夯实学生基础,并落实心理教育,逐步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戴丽云.预防和矫正学习障碍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9(15).

[2]俸进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9(Z1).

[3]黄梅.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12):76.

作者简介:

陈颖,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市白云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障碍数学学习转化
心理视角下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函数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自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