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小学生研学旅游项目的开发策略

2020-06-28 08:36高金芳刘梦玲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研学南京旅游

高金芳,刘梦玲,高 帅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0049)

1 研究背景

早在16世纪,欧洲旅游史的“大旅行”事件就记载了贵族和乡绅子弟为文化或教育之目的而在欧洲各地长时间游历、学习的现象,属于最早的研学旅游。研学旅游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我国研学旅游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西汉的学者司马迁为了调查真实的历史同样选择了游遍天下,最终创成了不朽的典作《史记》。我国关于名山大川的千古佳作也是文人墨客借助研学旅游对名胜进行参观的成果。

我国研学旅游虽有一定的形式,但不成规模。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了要有序推进研学旅游发展。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学生研究性旅游的意见》,再次表明了研究性旅游的重要性。一系列有关研学旅行的国家层面指导性文件发布让研学旅行进入了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

我国各个城市都相继提出要打造“研学旅游品牌”,广东省已将修学旅游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厦门编制了“修学旅行规划”,2016年年底,西安已经有一千多所学校开展了研学旅游。在互联网时代,与研学旅游相关的网站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建立了专门的中国研学旅行网、“明德在线APP”研学平台、研学淘APP、掌上研学APP,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思维下的中国研学旅游正在逐渐取得进步。

江苏省作为教学资源大省,是教育部研学试点的九个省份之一,南京又是教学资源的集中地,属于研学旅游发展资源型城市,研学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人文资源,也有自然资源。但目前南京的研学旅游市场还不够成熟,研学旅游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还未对旅游资源市场和学生需求市场进行准确科学的定位,尚未建成专门的研学旅游平台,市场上的研学项目仅仅是为了研学而研学,未能达到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的目的,无法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和锻炼,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的预期效果。

通过分析南京市旅游资源,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产品开发思路、开发层次、开发框架、市场匹配度等方面对南京研学旅游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开发出符合南京地域特色的研学旅游产品,在拓展旅游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为素质教育、弘扬文化、产业融合、宣传南京作出贡献,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研学旅游的目的。

2 中小学生研学旅游需求

2.1 明确的研学主题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崇文重教,家长更是注重研学效果。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增长见识、拓展视野,提高自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每一次研学活动都需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有明确的研学主题,而不是旅游元素的大杂烩,要设计出不同元素的研学旅游产品,将传统文化、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与旅游相结合,进而开发出有文化内涵、有参与性、有互动性、有趣味性的研学旅游主题产品,实现诗和远方的完美结合,逐渐形成不同研学旅游主题的研学旅游项目[1]。

2.2 优质的研学课程

打造“学”和“游”为一体的体验式优质研学旅游课程是目前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所迫切需要的。国家主张学生走出课堂,学校提倡学生参加研学,家长支持学生走出教室体验社会生活,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走出去之后是有所收获的,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应该和收获成正比,甚至是超值的。所以中小学生的研学旅游需要优质的研学课程,在课堂中要真正做到旅游和学习融为一体,既要从枯燥无味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放松身心,又要增进技艺、增长知识,进而实现教育性、学习型、娱乐性、社会性的教学目标。

2.3 安全的研学环境

安全的研学环境是发展研学旅游的基本保证,也是学校、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它包含了研学旅游场所的基础设施、研学旅游过程中的食宿安全、旅途安全、交往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在学生安全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开展研学旅游活动[2]。

2.4 专业的研学导师

对于学生而言,研学是室内课堂的一种延伸,是一种户外课堂形式。专业的研学导师要以校外旅游活动为载体,要把学生的特点以及知识层次和校内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行走中学习,同时还要与学校、家长、企业等各方面进行沟通。他们不仅是具备讲解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服务能力的导游人员,还是在此基础上兼具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的研学导师。只有具备导游讲解能力和传道授业能力的研学导师才能让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达到拓展视野和丰富学习内容的目的[3]。

3 南京研学旅游资源分析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水陆空交通便利,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厚重的历史使得这里具有丰富的研学旅游资源,有森林资源、山林湿地、琥珀、各种珍稀动植物,地质样貌多样[4]。天然的优势使得南京能为各类研学主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现根据研学主题对南京地区适合研学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以确保研学效果。

表1 南京研学旅游资源分析Tab.1 Analysis of Nanjing Research Tourism Resources

续表1

研学主题代表景区景点研学效果爱国主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战役博物馆、南京电报(电信)局党员红色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等。红色文化研学旅游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5],作为研学旅游的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和教育培养重点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研学旅游活动,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传承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名校文化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等。名校的文化旅游主题加强了学生对大学校园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建立学习目标,与大学生相互交流,从小构筑大学梦。科举文化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夫子庙。了解中国1300多年科举考试发展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了解读书的意义和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寒窗苦读的精神情怀,立足当下,奋发学习。城墙文化中华门城堡、明城垣史博物馆、南京名城墙、中山门、台城、四方城、玄武门、光华门、神策门、东华门等。了解明朝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发扬古人严谨的精神和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民俗文化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老城南记忆馆、朝天宫、南京民俗博物馆、王导谢安纪念馆、愚园、吴敬梓故居、李香君故居陈列馆。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与民族文化和精神传承密切相关,凝聚着一个民族完整的精神感悟,能够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发展历程,同时还[6]可以丰富教育教学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南京中小学生研学旅游项目开发现状

4.1 研学主题众多,政府主导性不够

南京作为研学旅游基地,具有丰富的研学旅游资源,涉及主题众多,如“金陵少年游”、“华夏文明、薪火相传”、“自然风光”、“历史文脉”等各种主题,组织单位有各家旅行社、博物馆、报社、国防园、培训机构,但政府的主导性不够,缺乏统一管理,存在很多同质化的研学产品,缺乏新颖的研学产品和课程内容。

4.2 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深度和广度

南京研学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研学和旅游尚未真正融合,形式和内容有待完善,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研学旅游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求,缺乏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和标准化政策,致使研学效果不明显。

4.3 旅游市场混乱,研学安全堪忧

研学旅游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十分有益,可以满足他们在求知、释放、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他们喜欢吃零食和小吃,喜欢在行走过程中追逐打闹,喜欢购买新鲜物件,但缺乏一定的自我管控和辨别能力,给研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4 专业人才匮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研学旅游的带队人员需具备导游和教师的双重技能,需要扎实掌握教育教学知识,了解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并具备安全管控能力和活动筹划能力。但目前具备这些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限制了研学旅游的发展。

5 南京中小学生研学旅游项目开发策略

5.1 政府大力扶持,设计研学主题

中小学生是研学旅游的主体,政府应大力支持研学旅游的发展,并让教育部门、研学企业、旅游景点进行合作,将教育纳入旅游实践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共同设计出遵循教育规律且符合各年龄层次的研学旅游产品,同时要注重研学旅游产品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确保主题鲜明,让学生以旅行的方式体验感知到南京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底蕴,提升南京研学游的整体效果。休闲度假旅游主题主要包括秦淮河、玄武湖、珍珠泉等,还可以通过美丽乡村主题、文化体验主题、红色革命主题来使中小学生能够在过程参与和旅行体验中拓展视野、了解社会、亲近自然,不断培养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提高文化自信,从而推进研学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5.2 深度挖掘资源,分层研学课程

研学旅游集旅游、学习为一体,既达到了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目的,又可以增进技艺、增长知识,具有教育性和学习性。第一,可以深入挖掘南京旅游资源。丰富研学旅游内涵,打造专门的研学基地,发挥研学基地的价值,找出研学基地和研学目的的切合点,选取具有教育意义和研究意义的典型资源,挖掘出适合各年龄层次的研学元素。第二,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研学网站,制订相关的研学标准,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和校本知识分层设计研学旅游课程,充分体现出教育和研学的功能,把控好“学”与“游”的尺度,让学生能“学”能“游”,做到知行合一、提升自我、修养操行、拓宽眼界、感悟生活,真正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相融”、“寓学于游”[7],最终实现旅游与研学的融合发展,全面提高研学效果。

5.3 整治旅游市场,保障研学安全

针对中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辨识能力较弱、对世界充满好奇等特点,必须要完善研学旅游安全保障制度,把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规避安全风险,落实定点研学旅游企业,如景点、餐饮、宾馆、交通工具等,落实责任制,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并在研学过程中配备生活教师及医务人员,最大限度保证研学旅游的安全,让学校放心,让家长安心。

5.4 校企通力合作,培养专业导师

研学旅游导师既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知识,也要具备丰富的旅游服务实战经验,还需要具备专门的教学技能。目前,专门的导游人员在引导中小学生进行研学参观游览、提供讲解服务、提供生活服务、提供市内交通服务、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在课程化教学环节比较欠缺,而这方面则是院校教师所擅长的,但院校教师在实战经验方面却是短板,需要借助旅游企业进行锻炼和培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取长补短,共同培养出专业的研学导师。学校为企业培养导游的教学能力,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岗位,充分发挥了校企双方的优势,通力合作构建符合研学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实践角度来看,院校可开设专门的“研学导师”专业,发挥政府的监督和主导作用,共同培养出专业型人才。研学旅游产品涉及文化、旅游、教育、历史、科学、气象、建筑、书法、民俗、植物等多方面的内容,研学旅游的主题也各不相同,可与学校知识相结合并聘请专家对研学导师进行指导,丰富研学导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为中小学研学旅游者提供完善的服务,充分体现出研学旅游的价值,解决当前研学旅游市场专业人才紧缺的难题,全面提高研学旅游的效果。

猜你喜欢
研学南京旅游
“南京不会忘记”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南京大闯关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旅游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