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依从性对社交能力康复指导

2020-06-29 06:22朱邬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服药精神分裂症

朱邬伟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六安 237005)

精神分裂症患者必须要长期按时按量服药才能控制病情发展,服药依从性不高的情况下将会影响患者病情管理效果,对患者社交能力恢复具有负面作用[1]。本文旨在探究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依从性与社交能力的康复护理指导方案,具体研究内容详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划分为普通组与计划组。普通组中男女比例为13:15,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为(42.1±5.9)岁;计划组中男女比例为12:16,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为(41.8±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极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患者家属均正式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项目已通过审核。

1.2 方法

普通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计划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次啊去认知干预,护理首先需要细致观察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在患者情绪稳定时期可引导患者学习有关健康知识,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家属争取与患者相处和沟通,避免刺激患者导致患者病情错乱。护理人员还需要每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学习有关日常生活护理能力,鼓励患者进行思维训练,护理人员可安排患者参与简单的社会活动。

1.3 观察指标

(1)调查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药物依从性为完全依从加部分依从。完全依从: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部分依从:一月之内不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次数不超过三次;不依从:一周不按时按量服药药物次数超过三次。(2)使用自制社交功能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社交能力,分值0~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各使用采x2和t检测,当P值<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

计划组药物依从性高于普通组,双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社交功能比较

计划组患者社交功能评分分值为(69.5±6.3),普通组患者社交功能评分分值为(52.4±7.9)。可知计划组社交功能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介入期,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沟通关系,讨论焦点―“用药”。评估期总结患者治疗观,得到患者对服药重要性与服药信心的评分,评估患者存在哪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既往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方式,以及患者对服药有哪些信念和习惯干预期挑出服药过程遇到的问题,回顾过去治疗经历,检查过去负面的治疗经历,探讨服药与不服药的矛盾情绪,找出治疗目标症状,进行合理的逻辑推论,讨论与服药相关的信息及关注点,引发联想,解决与药物相关的问题,展望未来评价期 患者对服药信念是否转变,患者对服药的认识与信心。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服药依从性较差,导致其病情管理效果不佳,患常发生服药不规律以及私自停药情况,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旦停药,病情极易反复,届时再次控制病情需要难度更大。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指导,提升其服药依从性,用于改善病情。本次研究中,通过应用康复护理指导模式,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上升,同时社交能力也大幅上升,表明康复护理指导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控制中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应用康复护理模式时,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个人特点,为患者制定对应的康复护理方案,同时有计划地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使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大量研究表明,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反复的原因多为无法回归社会,由于患者病情稳定后无法步入恢复正常生活轨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3]。采取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提高药物依从和社交能力,对其回归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和社交能力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具有辅助作用,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该护理模式。

表1 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比较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服药精神分裂症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服药先分阴阳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运用传统游戏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