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0-06-29 06:22高丽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心衰

高丽娜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左心衰竭多是由于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及心脏瓣膜疾病等造成的患者心肌收缩能力严重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以及左室舒张末期的压力升高等,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等一系列症状,该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此类患者抢救中行机械通气可提升治疗价值,为了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本文将探讨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重症左心衰患者中的抢救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线性资料

以本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接诊的80例急性重症左心衰患者,根据其就诊顺序奇偶性分组,观察组为40例,性别比:男22/女18,年龄44~77岁,均值为(57.5±1.2)岁。对照组为40例,性别比:男19/女21,年龄46~79岁,均值为(56.8±1.5)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中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利尿、强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及祛痰和平喘等,在此基础上开展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据应用我院BiPAP无创呼吸机,选择S/T模式,利用面罩行正压通气,其中呼吸机频率设定为15~22次/分钟,呼气正压为4~12 cmH2O,而吸气正压为8~18 cmH2O,实施连续通气治疗,待其症状消退后可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调整,初始需持续治疗24小时,之后结合期治疗情况对治疗时间进行合理调整;观察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方案,应用我院BP840呼吸机,以面罩实施纯氧吸入,待吸入纯氧3分钟后改为经口鼻插管,并选择AC模式,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调整,其中初始氧浓度设定为100%,之后结合其临床指标对氧浓度进行合理调整,待其恢复自主呼吸方可撤离呼吸机。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抢救前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抢救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n 心率(次/min) 血氧饱和度(%) 呼吸频率(次/min)抢救前 抢救后 抢救前 抢救后 抢救前 抢救后观察组 40 144.06±22.09 91.62±10.14 79.16±1.41 95.43±5.26 38.91±5.43 23.62±2.31对照组 40 143.92±24.17 116.59±16.24 79.09±1.53 88.82±4.61 39.02±4.73 28.76±3.65 t值 0.715 10.593 0.418 7.315 1.053 4.392 P值 0.602 0.000 0.126 0.013 0.108 0.022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为85.00%(34/40),且P<0.05。

3 讨 论

有创机械通气是临床中应用时间相对较早的一种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近年来无创机械通气也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此两种机械通气方式各具有其优缺点。其中无创机械通气具有操作便捷、可避免进行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然而并不具备全面的监测功能,患者治疗期间无法有效吸痰,同时通气模式较为单一,容易出现面罩漏气情况。而有创通气则具备多种呼吸模式且具备监测功能,有利于确保患者充足的通气,并结合其需求开展吸痰操作,将其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具有迅速和可靠等优势[2]。从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抢救后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这也提示,采取有创机械通气能够进一步提升急性重症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重症左心衰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有利于提升抢救效果并更好地维护其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糖臬之吻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血氧水平依赖MRI评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的研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