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阑尾手术、传统开腹手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0-06-29 06:22何玉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皮下组织阑尾阑尾炎

何玉春

(内蒙古扎兰屯市柴河镇卫生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82)

急性阑尾炎属于临床中高发的急腹症,患者起病急且进展速度快,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以及阑尾点压痛或者反跳痛等,若不能尽快有效治疗容易诱发休克、脓毒血症、腹膜炎以及穿孔等严重性并发症。现阶段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方案治疗,以往开腹手术虽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创伤较大同时切口较长,使得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进程慢,且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1]。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疗价值,本文将着重探究采用小切口阑尾手术或者传统开腹手术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的54例急性阑尾炎者,依据手术术式差异分组,观察组(小切口组,30例):性别比,男∶女=17∶13;手术时年龄26~63岁,均值为(38.9±0.4)岁。对照组(开腹组,24例):男/女:13/11;病历年龄23~66岁,均值(39.1±0.4)岁。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方案治疗,术中为硬膜外麻醉,以麦氏点作为中心做一5~7 cm手术切口,依次对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切开,顺肌纤维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切开,之后依次将腹内斜肌以及腹横肌进行分离,并对腹膜进行切开。详细辨认患者的升结肠与盲肠,探寻阑尾并切除,实施连续缝合腹膜,对斜肌腱膜和皮下组织依次缝合,最后缝合皮肤;同期观察组改为小切口切除术方案治疗,术中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做2 cm小切口,对皮肤与皮下组织进行切开。利用甲状腺小拉钩对腹膜进行拉开,确认升结肠和回盲肠部位,顺着结肠探寻阑尾,对网膜进行分离,再以组织钳对阑尾进行切开和切除,完成后对腹外斜肌进行间断式缝合,最后对斜肌腱膜和皮下组织及皮肤等依次进行缝合。

1.3 评估指标

(1)统计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主要有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2)统计两组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情况,例如腹腔出血、感染、腹腔脓肿以及肠梗阻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组在手术时间比较中P>0.05;而观察组的失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少于同期的对照组,各参数比较中P<0.05。见表1。

表1 2组常规手术参数指标对比(±s)

表1 2组常规手术参数指标对比(±s)

分组 n 手术时间(min) 失血量(ml) 排气时间(h) 住院天数(d)观察组 30 26.35±5.97 36.52±10.17 22.42±3.18 4.26±1.15对照组 24 28.06±5.18 43.62±13.62 29.65±4.59 6.03±2.04 t值 1.062 9.795 7.019 3.917 P值 0.096 0.000 0.002 0.018

3 讨 论

阑尾炎近年来临床发病率较高,关于该疾病的病因机制还尚未能够完全明确,通常认为与饮食、遗传等因素有关,此类患者的病情进展快,确诊后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特别是术后并发症率较高,不利于患者在术后的早期顺利康复及出院。现阶段,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是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的新型术式,具有创伤性低、术后恢复快以及并发症风险小等优势,特别是通过进行小切口操作,有利于降低患者手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并且也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对于术后外形美观的需求[2]。从本次的比较结果中来看,两组虽然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然而观察组的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该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同期对照组。提示,运用小切口阑尾手术有助于提升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阑尾手术的治疗价值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前者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风险。

猜你喜欢
皮下组织阑尾阑尾炎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亚洲梨木栓和皮下组织特性和裂化反应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