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0-06-29 06:22杜娟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无缝分工死亡率

杜娟娟

(广西贵港平南县人民医院外科,广西 贵港 537300)

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意外频繁发生,尤其是交通事故导致的严重创伤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危急,病情发展迅速,必须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并且部分损伤容易遗漏,导致患者出现心脏压塞等状况,进一步威胁生命安全[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接诊的70例严重创伤患者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一般组,每组35例,实验组男患17例,女患1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6.6±3.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空坠落10例,生产事故5例。一般组男患18例,女患17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6.8±3.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空坠落8例,生产事故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护理方法

一般组急救中实施常规护理,接到急诊电话后跟随急救车到达现场,对患者实施基础治疗和护理后,将患者送至医院,对患者做好相关的检查,根据病情送入相关的科室。实验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建立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网络管理系统,实时掌握120指挥系统,确保指挥系统将急救现场患者信息传播至医院,急诊根据获得的信息制定抢救方案,做好急救准备。120指挥中心接到急诊电话后,除记录基本信息外,指导家属对患者实施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并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现场,现场急救以预防感染、抗休克处理、保全肢体等为主,在车辆转运过程中,严密监测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救治,同时与急诊取得联系,详细说明患者当前状态,便于急诊准备好急救用品。到达急诊后,主任医师与护士长负责指挥执行标准化急诊流程,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分工明确,按分工分为4个小组,分别负责气道管理,循环支持,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止血包扎,安抚家属、科间相互沟通,各小组有条不紊开展各自工作,待患者实施急诊心电图、CT、X线、B超等检查后,转移到相关科室进行下一步治疗[2]。

1.3 观察指标

①抢救成功率、死亡率。②患者家属满意度,采用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含急救方案、急救护理服务态度、急救效果,每项满分10分[3]。

1.4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选用SPSS 22.0,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患者家属满意度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对比

如表1: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77.14%,死亡率22.86%,一般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4.29%,死亡率5.71%,P<0.05。

表1 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对比[n(%)]

3 讨 论

相关数据显示,近一半的严重创伤患者在10 min内死亡,死亡主要因素为重大血管撕裂,因此临床需尽量对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争取有效时间,以挽救患者生命。传统急救模式为急诊医师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然后再通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整个过程护理人员更多的是机械执行医嘱,分工不明确,容易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模式通过建立120指挥网络系统,急诊医师在患者达到急诊前便对患者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患者到院后,通过绿色急诊通道快速完成相关检查,过程要求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工作有条不紊[5]。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主要优势在于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急救效率。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77.14%,死亡率22.86%,一般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4.29%,死亡率5.71%(P<0.05,x²=4.20)。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一般组,有统计意义,P<0.05。

猜你喜欢
无缝分工死亡率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中小学数学教学无缝衔接的对策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