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外科术后肛周护理的观察与体会

2020-06-29 06:22黄凤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肛肠肛周外科手术

黄凤姣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肛肠疾病比较常见,肛肠患者进行治疗通常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部位特殊,患者在手术后,经常会出现肛周疼痛、排尿排便困难、出血、感染等情况,因此想要保证临床治疗效果,还需要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强化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肛周护理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得出了相关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

在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接受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名患者。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4名,女性患者46名,年龄控制在23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8岁;该组患者中痔疮患者45名、肛裂患者15名、肛瘘患者40名。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5名,女性患者45名,年龄控制在22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9岁;该组患者中痔疮患者为44名、肛裂患者15名、肛瘘患者41名。在对两组患者普通资料进行对比后,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手术后对照组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对患者术后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常规进行输液消炎便后换药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肛周护理,主要护理方式如下。

(1)围手术期常规护理: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耐心的接待,并向患者介绍所处病区与环境,以此消除患者入院的紧张感,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给予适当的疏导,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等心理状态,以此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向患者介绍肛肠手术基本操作以及手术前应注意的事项、会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在简单了解过程中为手术做好准备。②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③充分的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患者在手术前一天应以半流食或流食为主,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保持皮肤清洁干爽,术晨做好肠道准备更换手术衣。

(2)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肛肠手术部位具有非常丰富的末梢神经,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肛肠外科手术创口愈合相对较慢、水肿、切口渗血以及排尿排便障碍等情况比较常见,同时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这些因素都会给肛肠外科手术后的愈合带来不利的影响。中医学认为,接受肛肠外科手术治疗后出现出血、局部肿胀以及渗液等情况主要是因气血凝滞、经络阻滞、感染、肛门括约肌痉挛等因素所导致的,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利湿。

(3)术后肛周护理:①创面护理。肛肠手术后创面延迟愈合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如何使创面顺利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疗程是我们的护理重点。患者在接受手术后,护理人员应随时对肛周伤口敷料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渗血、渗液情况。护理人员应准确的分辨创面新鲜血液与陈旧血液。指导患者在术后24小时之内尽量控制大便,避免与手术创面产生摩擦,导致创面出血。患者手术后每一次排便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应用中药消肿止痛颗粒进行坐浴、清洁,避免创面出现感染情况。便后及时给予换药,并保证患者病房环境安静、整洁,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少许滴血或是少量渗血的情况,属于正常情况,告知患者不惊慌。②疼痛护理。肛门周围具有比较丰富的神经系统,若再出现括约肌痉挛、排便刺激以及敷料过多等情况,会增加术后创面的疼痛感,假如手术创面在齿状线下方痛感会更加强烈,尤其是肛瘘或肛周脓肿患者,创面会在引流条的刺激下出现更加难忍的疼痛感。此时,可以采用心理疏导方式来为患者减轻恐惧感,消除不良心理反应,提高痛域;指导患者移情调志,根据个人情况采用分散注意力及放松的方法。由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有所区别,在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患者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疼痛不耐受时遵医嘱用药,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在用药后是否可以缓解或是消除疼痛感,并将观察结果告知主管医生。在帮助患者化解术后疼痛时可以采用药物、理疗或是温水坐浴等方式。③排便护理。由于术后肛内通常会填塞敷料,因敷料刺激,导致患者肛门有下坠感,要向患者耐心解释原因,一定不能在术后当天排便,不要频繁蹲厕所,以免引起水肿和出血;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能因惧怕疼痛而拖延排便时间而便秘,排便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创面的刮擦、撕裂及扎线脱落导致出血;如排便较硬,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润肠灵或开塞露帮助排便。④创面清洁换药。创面清洁换药工作对肛肠外科手术后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手术成败与伤口愈合的关键。换药最好在便后进行,患者排便后先用温水对创面进行清洁,然后进行激光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消炎、镇痛加速病变部位组织的修复和愈合。换药时要清洁消毒切口,及时清理坏死组织和无活力组织,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还应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避免手术切口出血等情况;在进行涂药处理时应将药膏涂抹到创面最下部,换药时护理人员应做到轻柔、迅速。

1.3 观察指标

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肛周疼痛时间、肛周水肿消失时间、在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相关数据统计时所使用的软件为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计数采用(%)表示,比较可以采用x2。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肛周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肛周疼痛症状消散时间、在院治疗时间进行比对,可见观察组患者通过肛周护理要好于对照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对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肛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肛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n 疼痛消失时间 水肿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100 2.2±1.0※ 6.6±0.4※ 14.0±2.5※对照组 100 3.4±1.2 12.3±1.4 21.4±3.6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手术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体温升高的患者为两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手术后,体温升高的患者为6名、渗血患者为3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两组患者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6±1.0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4.1分,两组患者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在临床中肛肠疾病比较常见,而治疗肛肠疾病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由于病灶部位比较特殊,分布较多的神经与血管,且是人体排泄体内生理废物的主要排泄口,术后极易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局部切口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最终影响患者治疗的依存性,因此,需要强化肛周护理。本文在为观察组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术后的消炎消肿护理、创面护理、疼痛护理、换药护理、心理护理等肛周护理措施,不但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起到了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因此应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可见,在对接受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强化肛周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因此应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肛肠肛周外科手术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