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6-29 06:22陈保云马飞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护理人员

闵 慧,李 笑*,孙 洁,陈保云,李 宁,马飞飞

(江苏省徐州市康复医院康复科,江苏 徐州 221002)

脑梗塞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体动脉出现粥样化情况所导致的血栓,因此会对脑部动脉血管产生堵塞的作用,所以会直接导致脑部部分组织缺血性坏死,这就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生过程[1]。脑梗塞的发生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患者患病前期会经常出现眼前发黑、恶心、呕吐、眩晕、肢体障碍等情况,所以需要进行及时治疗[2]。要是脑梗塞发展到中晚期,很容易导致患者肢体障碍和语言障碍,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加强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3]。本次研究针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4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 例 时间 在2 0 1 8 年4 月~2 0 1 9 年5 月 期间,所 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脑梗塞的要求,而且也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男女人数分别为1 3 人和11人,年龄范围在45岁~82岁,平均(61.43±1.08)岁,对照组的男女人数分别为14人和10人,年龄范围在42岁~83岁,平均(61.52±1.11)岁,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首先要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侧卧治疗,所以要定时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和更换体位,这样也能够减少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进行体位更换的时候,尽量要保持力度适中,以免患者出现坠床或者俯卧的情况。其次要对患者进行早期体能护理。等到患者的病情发展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可以从大关节训练开始,逐渐延伸到小关节训练,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局部肢体进行按摩,这样也能够保证训练效果。患者每天最少要进行三次四肢活动训练,其中主要包括肢体屈曲和肢体屈伸等动作,等到患者的功能情况有所恢复之后,也可以利用其它工具来进行行走练习。最后对患者进行语言和认知功能的护理。有一部分患者在患有脑梗塞之后,会出现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所以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在进行语言功能训练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张口、鼓腮和噘嘴等动作,这样能够训练口腔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以及护理前后ADL、FMA指标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7.0检验相关数据,对护理效果进行x2值检验,对生活质量和ADL、FMA指标评分计算t值,P<0.05的时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生活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均要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 生活能力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观察组(n=24) 81.25±5.76 80.25±5.83 88.26±5.64对照组(n=24) 70.18±4.55 73.28±4.62 74.68±4.26 t 7.3882 4.5903 9.4125 P P<0.05 P<0.05 P<0.05

2.3 护理前后ADL、FMA指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后ADL、FMA指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ADL、FMA指标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ADL、FMA指标评分比较(±s)

组别 护理前ADL 护理后ADL 护理前FMA 护理后FMA观察组(n=24) 42.33±3.46 74.83±5.88 33.58±3.63 54.05±5.48对照组(n=24) 43.07±3.51 59.22±5.02 34.12±3.57 41.36±5.32 t 0.7355 9.8912 0.5195 8.1397 P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 论

脑梗塞是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疾病发展到后期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一般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突发性晕厥和半身不遂等临床症状,所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4]。在治疗脑梗塞的过程当中所耗费的时间比较长,患者后期功能恢复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后期会存在一定的语言表达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所以在基础治疗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身体康复速度[5]。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护理方法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在疾病发展早期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和训练,这样能够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进行恢复[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91.67%)高于对照组(62.5%),观察组在生活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分别为81.25±5.76、80.25±5.83、88.26±5.64,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ADL、FMA指标评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大。

总而言之,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脑梗塞康复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